江澤
騰出了一間十平方米的小倉庫,灰塵厚厚一層。我打來一桶水,拖三下,攪洗一下。每寸地拖三遍,桶里的水都成墨汁啦,哈哈,應該拖干凈了。
再進來,地已經干了,然而,塵土依舊!
好,繼續打水,繼續拖!一桶接一桶,直到第九桶,才拖干凈。
我想,一桶水,拖一平方米地,是拖地的講究,也是人生的學問吧。于是,便有了以下這些雜碎的回憶和思考:
第一壺茶
會喝茶的人都知道,第一壺茶,味苦澀,香亦不醇,一般不喝,直接倒掉。然而,想得到茶韻,卻功在第一壺!
首先,水溫要在70℃左右,過夜開水最好;其次,時間要足,等茶水不燙嘴;倒掉后,用沸水沖第二壺,端坐一會兒,調調心神,就可以品嘗了。
水溫低了,茶葉泡不開;高了,茶香會耗損。時間不足,苦澀除不盡;泡久了,茶葉會漲腐。第一壺不過關,以后幾壺,不是澀味猶存,就是茶香殆盡。
沒耐心的人,不喝茶,因為不懂!
泡茶,第一壺至關重要;做事,第一步也講究,要像泡第一壺茶一樣耐心謹慎。否則,以后的步子都沒著落。
簡風
雞蛋好畫嗎?我在紙上畫了一個又一個,每一個都不像!難怪達·芬奇費了數年之功。
小時候寫毛筆字,筆畫越少的字,越難寫,比如“一”字。我喜歡寫“爲”字,繁體字比簡體字更美觀,一筆不好,還有好多筆,雖敗筆已在,總能遮掩一部分。
寫詩也比寫散文難,不能多一字,不能少一字,也不能替換一字。全篇幾十字,字字真功,優劣無所遁形。
美食家認為,食材越普通,越考究廚師的功夫。
是的,比如咱們的京劇,情節很簡單,戲詞也普通,亮點全在唱功和表情上。
磨劍人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出自賈島的《送無可上人》,吟成這兩句后,加注小詩一首:“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作詩煉句之苦,可見一斑。
賈島是出了名的苦吟詩人。苦吟也,即作詩反復吟詠,苦心推敲,一絲不茍。是極,喝一江之水,怎及品一杯美酒?如今,好詩佳句鳳毛麟角,絕對是缺了這份“苦吟”精神。
賈島還有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這個就算苦行了,這樣的“劍”,當然可以“把示君”,再問“誰有不平事”。
做文,苦吟方成佳篇;做事,苦行方成霸業。
一心專用
好饅頭怎么做的?面粉要好,揉面也要功夫。心中、眼中,只有這團面,手上夠勁,有節奏,面才松軟;開下小差,易生面疙瘩;心不在焉,揉上半天,還是生的。
再看老拳師扎馬,所有精力都在腰馬上,無暇思考宇宙和人生。否則,站樁十日,不及人家一炷香。
這個道理也藏在生活的細碎之中:吃飯,想著工作,嘗不出味,還給胃添負擔;刷牙,要輕、慢、勻,至少四分鐘,卻三十秒搞定,牙齒、牙齦一并受損。
人都以為心是無比強大的,其實,規律對“專”字有要求:一顆完整的心做好一件事。記得一首讀過的小詩:“去海邊拾貝殼,不要揀最大的,也不要揀最漂亮的,就揀你最喜歡的那一塊,然后,永遠不要去海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