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開元編譯
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總結了很多經驗,這些經驗讓我們受益匪淺,少走了許多彎路。但是如今一些研究者發現,人們很多習以為常的經驗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比如下面這些:
1.直視對方,更有說服力
我們早就聽說:直視對方的眼睛,能表達出你的真誠。但是如果你想勸說朋友做某件事,比如探險旅行,還是不要直視對方眼睛為妙。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使用目光追蹤技術發現:說話時目光注視對方時間越長,能說服對方的可能性反而較小,除非對方早已經認可了說話者的觀點。“目光接觸能夠傳遞出大不相同的信息,可以是喜歡或感興趣,也可以是挑戰或恐嚇。”此次研究的領導人、英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弗朗西斯·奇恩說。要想預見對方的反應,就要考慮聽者的身份和你言語中的要旨。在一個友好的氛圍中,目光接觸能夠使雙方增進了解;但在一個互相敵視的氛圍中,直視對方可能具有挑戰意味。
2.拍照增強記憶
拿相機拍下照片,把記憶保留下來,這聽起來好像無可厚非,但是美國康涅狄州費爾菲爾德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拍照不但會在當時阻礙你盡情享受本應體驗到的快樂,還會在以后削弱你回憶時的印象。在研究中,研究者讓多位受試者在博物館里盡可能詳細地記下一些指定的物品,拍照或者只是觀看,兩種方法任選其一。第二天,拍照的那些受試者較少有人能叫出所拍物品的名稱,也較少能記住那些物品的細節。費爾菲爾德大學心理學教授琳達·漢克爾說:“原因可能是這樣的: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我們就暗示自己‘完事大吉,該做下一件事了……,于是大腦就不會再做出一些可以增強記憶的活動。”
3.多說“我”,顯自信
你也許覺得,經常把“我”字掛在嘴邊的人都很自信。但最近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者做了一項研究,他們對人們的對話和電子郵件進行分類,發現那些頻繁地使用“我”的人,比那些使用頻率較低的人更缺少自信。“(我、你、他)之類的代詞反映了我們的注意力在哪里。”研究者之一、德克薩斯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斯·彭尼貝克說。喜歡使用“我”的人更關注自身,可能是因為自我意識強、缺乏安全感或者迫切地想得到他人的喜歡。相反,那些自信的人使用頻率更多的詞是“你”,他們把大部分注意力投向了外部世界,并且希望得到積極的反饋信息。
4.癡迷于健康飲食
研究者們最近通過對50項研究進行分析發現:對“吃什么好”思考太多,會干擾你達到目標。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心理學研究者杰西·胡伯茲認為,我們的選擇越多,就越有可能偏離自己的目標。“如果一個人過多地關注自己以后的飲食和健康,可能會對此時的飲食習慣產生干擾。”杰西說,“比如,一個人如果打算晚些時候去健身房,可能就會因為沒時間做飯而吃一些垃圾食品。”那么應當怎么辦?應養成一個你可以輕松實行的良好生活習慣。比如每天早上吃同一種健康早餐,或者下班后步行回家。把好習慣堅持下去,就不必因為考慮太多而分心。
5.活在當下
傳統智慧告訴我們:你不應該留戀過去。但是,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對很久以前的事情有戀舊情結,能夠增長一個人對未來的自信。那么過去和未來在我們的腦海里有著怎樣的聯系呢?研究者解釋說,戀舊記憶讓我們對他人的親密感更深,它可以擴展我們的社交聯系,增強自信,讓我們更加樂觀、自信地生活。打個比方,如果你回憶起上中學時和同學手拉手溜冰時的快樂,你會對過去的生活有種滿足感,從而對現在的自己感覺更好,并且對未來更有信心。
6.燈光越暗越浪漫
如果你想暗下燈光,以此來增加浪漫氣氛,或者增強你的吸引力,那你可能就會浪費一個晚上的大好時光了。加拿大多倫多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研究發現:開亮燈光可以使任何一種氛圍和所有的情緒都得以強化,包括積極的和消極的。研究者安排了一組人員參與了一系列測試,包括品嘗從淡到濃的雞翅醬汁的味道、聽到從負面到正面的詞語后的反應、評價幾位女士的魅力等,而進行測試的屋子燈光一次為明亮、一次為昏暗。結果發現,在燈光較為明亮的屋子里,人們的味覺更敏感、對詞語的反應更強,人們在光線明亮的屋子里也評價女士更有魅力。其中的科學機制尚未研究清楚,但是多倫多大學研究者說,明亮的燈光可能會對我們的情緒系統產生刺激作用,因為我們本能地感覺明亮意味著熱量、熱情,從而提高我們的感受力。
7.凡事順其自然
現在很多人推崇一種心理技能:認知重建,也就是重新評價我們對一件事物的看法,從而讓我們獲得更佳狀態。在我們遇到自己難以預見結果的事情時,認知重建大有用武之地。不過,一項新研究發現,當人們遇到可以改變的情況時,再使用認知重建來搪塞,就會使我們更緊張和沮喪。原因何在?美國蘭卡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艾里森·特洛伊認為,這是因為認知重建能阻礙一個人采取有效行動糾正出現的問題。想象一下,比如你的人際關系如日中天,部分原因是你的揮金如土。而通過認知重建,你可能會認為自己并沒有做錯什么,也就難以懂得花錢要量力而行的道理。而如果一個人無論錯誤大小都能給自己找到借口,則可能會給自己造成積重難返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