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紀欣 臺灣中國統一聯盟執委 編輯丨安東 郵箱丨E-mail:Anthon83122@gmail.com
6月28日,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結束了訪臺行程。短短4天3夜的臺灣行中,除兩度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晤談,拜訪新北市、臺中市、高雄市3位市長,還與島內宗教界人士、農漁民、社區居民、學者和學生等進行了溝通互動,不愧是傾聽之旅。
所謂萬事開頭難。誠如張志軍所言,飛行時間不到3小時,但他跨出的這一步卻用了65年,這一步也凝聚著兩岸無數同胞的心血。三四月間島內發生“太陽花學運”風波,呈現出濃厚的“反中”情緒,在坊間盛傳兩岸經貿交流會暫緩的情況下,此次張志軍的臺灣之行,適時說明了大陸方面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心及毅力。縱然當前兩岸關系發展中遇到一些問題,大陸方面不僅不會止步不前,還會克難前行,努力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
大陸媒體對此次張志軍赴臺冠以“帶著耳朵”的傾聽之旅,而他所到之處也確實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包括政治人物,不分藍綠,所強調的“求同尊異”、“尊重民主、多元”,也親眼目睹抗議分子的非理性抗爭。他始終態度親和平實,發言坦率真誠,對于政治人物和學者所提出的“大陸應正視現實”、“不要打壓臺灣的國際空間”、“應開展民共交流”等意見,張志軍也直言,臺灣不愿政治談判造成諸多問題懸而未決,政治談判可以先從民間智庫開始;看一個政黨,不能只看綱領,還要看實際的政策、行動,對兩岸是否有正能量。
毋須諱言,島內同胞從早年的“反共教育”到“不愿認窮親戚”,演變到當前對“主權”、“民主”及“國際空間”的要求,有其社經背景,并受外部勢力影響。要深入了解、有效化解臺灣同胞的心結,尚需加強對島內各階層、各黨派、各群體的溝通與互動,以智慧及毅力尋求化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