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山遠
焦裕祿來蘭考之前的日子
文/關山遠
在入黨的時候,他的動機很淳樸,他絕對不會想到今后自己會在貧瘠的蘭考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著名的縣委書記。
焦裕祿在這個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卻感動了幾代中國人。其實,梳理一下他在蘭考之前的軌跡,或許更能讓人認識到一個血肉豐滿、可親可敬的焦裕祿。
此前,焦裕祿還先后在河南尉氏縣、陳留地委、共青團鄭州地委、洛陽礦山機器制造廠工作過,赴蘭考上任前,焦裕祿任尉氏縣委書記處書記。更早之前呢?
1966年2月14日,新華社播發了一篇通訊稿,題為《焦裕祿同志小傳》,文中寫道:“焦裕祿同志,山東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里。”
焦裕祿生前對自己的經歷也有描述,在河南省檔案館,保存著他親筆撰寫的《黨員歷史自傳》:“1941年因生活困難,還要給漢奸納糧交款,明年我還要結婚,父親終日愁悶,秋天上吊自殺了……1943年,我21歲,逃荒到宿遷縣城東15里雙茶棚村,在已早逃荒去的黃臺村幾家老百姓家住下……我給開飯鋪姓張家擔水,混幾頓飯吃。半個月后,張介紹我到城東二里第二區園上村地主胡泰榮家當雇工,住在地主一頭是豬窩、一頭是牛草的小棚里。我在胡家當了2年雇工,第一年掙五斗糧食(每斗14斤),第二年掙一石五斗……1945年六七月間,新四軍北上,宿遷縣解放了,我們一伙逃荒去的幾家一同回家了。我同老鄉一同推小車回家了……”
抗戰勝利后,焦裕祿回到山東老家,當了民兵,參加過解放博山縣城的戰斗。在當地領導民兵,堅持游擊戰爭。以后又調到山東渤海地區參加過土地改革復查工作隊,擔任過組長。解放戰爭后期,焦裕祿同志隨軍離開了山東,到了河南,被分配到尉氏縣工作……
焦裕祿是一個優秀的山東南下干部。
焦裕祿留存于世的照片不多,著名的是他叉著腰站在泡桐樹下的那張黑白照,清瘦溫和。但鮮為人知的是,他文武雙全。
焦裕祿有不俗的軍事才能,在錯綜復雜的形勢前,焦裕祿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冷靜與智慧。
“1948年春天,國民黨鄢陵縣保安中隊長洪啟龍帶領隊伍襲擾彭店。當時,焦裕祿正在吃飯。他把飯碗一推,說聲‘掩護群眾轉移,咱們做好準備,設法對付’,就直奔村口。這時400多敵人已經到南門外了,雙方相距不過幾百米。有人說:‘這么多敵人,咱只有幾條爛桿槍,咋能擋得住啊!’焦裕祿說:‘咱得保護群眾和財產,跟敵人拼了也不能跑,要死咱先死,沉住氣。’焦裕祿指揮大家臥倒,等敵人靠近時一聲令下:‘打!’隊員們一齊開火,敵人紛紛掉頭逃竄。這次戰斗群眾沒受一點損失,大家都稱贊焦裕祿沉著機智有辦法。有人問:‘老焦呀,敵人為啥那么聽你指揮呢?’焦裕祿說:‘事情到了危急關頭,不得不演空城計。咱穿的是便衣,群眾穿的也是便衣,滿坡黑壓壓的,咱就來個全民皆兵。槍聲一響,大家一臥倒,保安團凈是熊包,他們怕咱暗中包圍,憑這就打發他們走了。’”
焦裕祿亦很有文藝才能,據后人回憶,焦裕祿會唱歌,演過歌劇,二胡也拉得好。南下途中黨組織分配焦裕祿搞宣傳,他既當演員又當演奏員,部隊演出歌劇《血淚仇》,焦裕祿扮演劇中主人公王東才。他的苦難身世與王東才極為相似,他把主角王東才演得聲情并茂,方圓十幾里觀看的老百姓哭聲一片。
焦裕祿女兒焦守云回憶說,父親不僅僅只是會忘我工作、只知道拼命硬干的鐵人,“也是熱愛生活的人”。她說,父親籃球打得很好,打中鋒,“而且他的文章也寫得好,據縣委的通訊員講,他經常給大家指導文章寫作”。
焦裕祿的妻子徐俊雅曾表示,他人可瀟灑了。事實上,焦裕祿身高1米76,器宇軒昂,編劇何香久評價說,焦裕祿“在當時絕對是一個大帥哥”。
從史料中可以看出,焦裕祿是個很真實的人,他從未粉飾自己一開始就具有“革命覺悟”。在《黨員歷史自傳》中,焦裕祿有很大篇幅是在控訴自己遭受鬼子漢奸的迫害,毫不掩飾自己的恐懼,也坦陳了當時為了少挨打而自認共產黨員的往事。
在監獄中,焦裕祿目睹眾多鄉親遭受了酷刑,嚇壞了,“后來問已被審問者,日寇都問些什么,他們才對我們說,日寇一開始便問在不在共產黨。說在黨少挨打。到底不說,便被打死。我們一同押進去十幾人便商量好鬼子問時,都說在黨,說了少挨打……”
焦裕祿在《黨員歷史自傳》中回憶說:“一鬼子一翻譯每人提一根棍子,將我叫去了。到了一個大樓地下,已有幾十人在被審問拷打,有的吊在梁上,有的正在灌涼水,有的正用火油燒。一見到眼前即發黑,腿站不住了。鬼子上去踢了兩腳,便問是不是共產黨。我說是。又問是正式的還是候補,這時在敵占區根本沒見過共產黨,也不知什么是正式和候補,便說不知道。鬼子腦(惱)火了,一面咕嚕一面說:大大撒謊。拿起扁擔渾身上下打了數十下。一回(會)頭暈眼花暈過去了。睡過來,渾身是水,全身發麻。”
1946年1月,焦裕祿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留存于世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登記表》中,焦裕祿這樣寫道:“當時入黨時,只想到過去個人受了鬼子漢奸那么多罪,現在解放了,當了民兵,訴了漢奸的苦,還能打鬼子漢奸報仇,很感謝共產黨,再入了黨,能當干部,村里有啥事都先討論,將來能當干部脫離生產,生活困難解決了,個人也有出路了。”
在入黨時,他的動機很淳樸,他絕對不會想到今后自己會在貧瘠的蘭考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著名的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