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自9月23日 臺灣《聯合報》 編輯丨安東 郵箱丨E-mail:Anthon83122@gmail.com
這些年臺灣經濟增長遲滯,島內藍綠對立始終無法舒緩,“悶經濟”加上“悶政治”,對臺島發展構成了雙重阻礙。但綜觀最近地溝油事件,不難發現島內企業和行政體系中“認真”精神的失落,其實也是嚴重羈絆臺灣社會前進的一大癥結。
先從最近令人感受最深刻的例子談起。桃園地景藝術節展出的月兔,在中秋過后拆除時,因施工卡車引擎過熱致火花掉落起火,將現場草坪連同月兔一起燒毀。這只月兔是荷籍藝術家霍夫曼的作品,他的前一作品大黃鴨去年在桃園展出時,曾因斷電“消風”而扁掉,后又因充氣過度而爆裂;在基隆展出時,則因空氣污染變成“黑小鴨”,隨即又因清潔劑使用不當傷及膠皮縫線而爆掉。對于其作品在臺灣如此多災多難的遭遇,霍夫曼恐怕很難忘吧?
而在這次震驚全臺的地溝油事件中,看到的同樣是島內企業和臺當局行政體系“認真”精神的失落。黑心商販在地下工廠土法煉油也就罷了,資本額數億的強冠竟敢向他購油,在工廠中調混到一個程度,就賣給全臺食品廠。而屏東縣府4年來接獲多少次的檢舉,環保、衛生、農業官員先后登門檢查行禮如儀,人命關天,卻毫不放在心中。 地溝油風暴并不是第一次發生。1985年同樣中秋節前夕,臺調查局查獲臺北市德泰油行低價向養豬戶收購餿水浮油,再交由化工廠提煉劣質油、混充色拉油,搖身一變成合法油品,賣給大臺北地區餐飲業。時隔30年,食品安全相關法規都已修訂完備,行政及刑責相關罰則大幅提高,再次爆發地溝油風暴,行政部門真該汗顏!如今島內社會居然有官員驕矜自滿,以先進地區自居,豈不令人驚駭!這種跨藍綠的“臺灣病”誰有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