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蘇進強 臺灣金馬臺澎交流協會會長 編輯丨安東 郵箱丨E-mail:Anthon83122@gmail.com
日前甫于北京閉幕的第三屆臺胞社團論壇,以“深化交流合作、促進和平發展”為主題,邀請五大洲百余臺胞社團領袖與會討論。主辦單位全國臺聯及各地方臺聯,在閉幕式上分別與島內各社團簽署臺胞社團交流合作伙伴協議,對于具體落實兩岸交流,無疑有重要的指標意義。
說實話,這些年來兩岸并不乏高層的、隆重的、熱鬧的交流活動,但真正能夠有效促進兩岸民眾相互了解、增進彼此情感交融的交流活動,還是少見。對臺灣草根大眾、基層社區、非營利組織,乃至青少年、文教界的交流,往往形式重于實質,熱鬧有余而成效不足,使得多數交流都是一時風光之后便煙消云散,無法保持成果,也無法成為常態性、結構性、建設性的交流。此次全國臺聯點出“專案”、“青少年”、“教育界”、“社區”4項交流,正是兩岸目前應該著墨的重點。
誠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所說,“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有著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連結、共同的愿景”。兩岸之間不管從過去看、從未來看,都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尤其在目前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兩岸更應團結一致,造就大中華經濟圈。在此,除了肯定主辦單位的意見,也呼吁兩岸必須團結一切可用力量,進行資源整合與分享,以常態性、結構性、建設性的思維,進行兩岸之間由下而上、由點及線到面、由形式到實質、由高層熱絡到民間深層的交流。除了全國臺聯及地方臺聯與各社團簽訂交流合作伙伴協議,更應建構常態性的交流平臺,廣接臺灣基層的地氣,如此才能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