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慶市扶貧辦設立了全年減少貧困人口36萬,完成450個貧困村整村扶貧、6萬人高山生態扶貧搬遷、10萬人培訓轉移的工作目標,做大做實社會扶貧平臺成為五大扶貧任務之一。
在社會扶貧領域,重慶有著穩固的基礎。2013年,全市共爭取社會各界直接投資18億元,引進投資22億元。
這一年,魯渝協作不斷強化。山東省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294萬元,帶動整合資金1.8億元,支持全市14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區縣實施項目43個。同時,成功舉辦了魯渝扶貧協作暨經貿合作簽約儀式,成功簽約項目36個,協議金額80億元,到位資金7億多元。
對口幫扶越做越大。重慶全年爭取中央國家定點扶貧資金4億元,集團扶貧資金2億元左右,“一圈”幫扶“兩翼”地區實物量折合人民幣4.4億元。
基層組織幫建活動如火如荼。市扶貧辦會同市委組織部、市委農工委選派了140名優秀年輕干部赴140個去年啟動的整村扶貧村駐村擔任扶貧特派員。啟動成立了支持大學生村官創業扶貧開發投資股權基金,共募集股權基金1.58億元。
各界愛心廣泛凝聚。依托2013年第21個國際消除貧困日,組織民營企業支持貧困區縣發展項目對接會,簽約項目25個,投資金額57億元。市老促會為市革命老區共募集捐款1800多萬元;市扶貧基金會共募集資金1521萬元。中國扶貧開發協會、中國扶貧基金會、曹德旺基金會、香港道德會等社團組織,共籌集資金2000多萬元。
有了去年雄厚的社會扶貧基礎,重慶希望在今年的工作中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力爭全年籌集社會幫扶資金30億元、社團扶貧資金1億元以上。國務院批準將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給了重慶一個做大做實社會扶貧平臺的良好契機。
8月29日,國務院扶貧辦對“扶貧日”活動相關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后,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孫政才和市長黃奇帆等領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務實地安排好此項工作,開好頭、起好步。副市長張鳴兩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重慶市落實全國“扶貧日”的相關措施。
按照國函〔2014〕97號要求和國務院扶貧辦有關部署,重慶市將開展系列活動,確保“扶貧日”相關工作在重慶有序推進。一是在《重慶日報》刊發長篇通訊和評論員文章,反映重慶扶貧開發取得的巨大成效、工作亮點及經驗做法。二是在《重慶日報》和重慶衛視開設專欄,組織新聞媒體“再進貧困山區”,對“扶貧日”相關活動進行報道。三是由重慶市扶貧辦與市委宣傳部聯合舉辦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各界介紹全國“扶貧日”相關情況和工作安排。四是召開全市社會扶貧工作座談會,通報社會扶貧工作的開展情況。五是由市國資委、工商聯和扶貧辦牽頭舉辦扶貧捐贈儀式,組織國有企業、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和扶貧龍頭企業進行扶貧捐贈。
9月10日,重慶市扶貧辦向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市級扶貧集團牽頭單位,各人民團體,各區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開展“扶貧日”暨紀念第二十二個國際消除貧困日系列活動》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要以設立全國“扶貧日”為契機,積極開展豐富的紀念活動,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擴大社會參與度,提高活動的組織水平,努力打造活動品牌和亮點,多方募集社會幫扶資金,不斷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9月11日下午,重慶市扶貧辦召集33個重點區縣扶貧辦領導、各市級扶貧集團聯絡員、扶貧社團組織負責同志參加 “扶貧日”紀念活動安排部署會,傳達全國首個“扶貧日”會議精神,安排部署全市相關紀念活動。
按照活動安排,市(區、縣)將組織國有企業代表、民營企業家、外資企業代表、愛心人士開展扶貧考察,并召開座談會,引導社會各界自愿參與定點定向資助、認建幫扶活動。
各區縣、各扶貧集團要結合實際,以提倡“一份捐贈一份心意”的理念開展捐贈活動,重視激勵捐贈、用心回饋的細節。要創新捐贈方式方法,通過制定和公布幫扶項目,在充分尊重捐贈人意愿的基礎上,引導開展定點定向認捐、認建活動。要開展機關干部職工愛心捐贈活動,組織動員城市、農村社區居(村)民參與捐贈,組織志愿者在公共場所開展募捐,對參與者贈予榮譽標識,提升參與意識和榮譽。開展個體私營企業愛心捐贈活動,向全市個體私營企業發出倡議,倡導愛心捐贈、回報社會。各扶貧集團要組織所屬成員單位開展向對口幫扶區縣募捐活動,所得募集資金全部用于對口區縣扶貧開發。
10月15日前后,由區縣領導帶頭開展訪貧慰問活動,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可組織黨員、團員和干部職工到貧困村開展特殊黨日活動、黨團組織生活以及訪貧慰問、送溫暖等系列活動。
各區縣各部門各單位要立足行業特點,發揮自身資源優勢,開展科技扶貧、勞務扶貧、旅游扶貧,興辦實業、免費提供職業技能培訓、興教助學、送醫送藥等行業專項扶貧活動。
各公益慈善社會組織要廣泛開展“扶貧日”活動,支持和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扶貧濟困工作,多方籌集善款(物),開展多種形式的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醫、助學等扶貧濟困公益慈善活動。
各地要發動和組織國內外的鄉賢與愛心人士開展回報家鄉“春暉行動”,動員其回家鄉捐資興辦扶貧濟困公益慈善項目,開展多種形式回報家鄉活動。
在活動中,各級各部門各單位所募款物要按規定使用,不得用于應由政府承擔投資的項目和其他支出費用。審計部門要依法對募集款物及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對活動中的違紀違規行為,要按照法律法規從嚴處理,著力提升活動公信力,打造扶貧公益品牌。
要大力表彰和宣傳扶貧濟困的先進事跡、典型經驗,營造全社會奉獻高尚、扶貧光榮的良好氛圍。要擴大社會扶貧參與面,積極倡導扶貧志愿者行動,不斷完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凝聚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扶貧濟困、共建共享幸福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