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摘 要:創新教育是當前高校教學改革的核心,在化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實驗教學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實驗教學 創新能力 考核機制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a)-0116-01
創新能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經濟競爭的核心;當今社會的競爭,與其說是人才的競爭,不如說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無論是培養的目的、途徑,還是最終結果,都離不開實踐。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用眼觀察現象、用心思考問題,通過親身體驗,完成整個實訓操作,能對化學基礎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并形成過硬的操作技能,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勇于開拓的創新意識。
1 結合專業,精選實驗內容
打破傳統的實驗為理論教學服務的觀念,精選實驗內容,將實驗內容分為分析化學實驗與有機化學實驗內容兩大部分,編寫為校本教材,更好地符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加強基礎技能的訓練,通過基礎操作使學生認識實驗儀器,掌握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有關注意事項,結合專業設計實驗內容,在分析化學實驗中,開設滴定分析儀器基本操作練習,在這一基礎上,針對農學專業增設果蔬中總酸度的測定、銨鹽中氮含量的測定等應用型實驗,針對制藥專業增設藥用硼砂含量的測定、甲硝唑的含量測定等應用型實驗,針對食品專業增設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測定等應用型實驗,這樣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學生動手實驗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積極動手操作,并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如實地記錄數據,完成實訓報告,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在有機化學實驗中,開設乙酸乙酯的制備,從橙皮中提取橙油,阿司匹林的制備等綜合制備實驗,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動手操作。
2 創新教學過程和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摒棄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條式”等教學模式。實驗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和指導者。教師不應只是以自己為中心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應做到師生雙向交流,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在普通實驗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預習,預習決不是抄寫一遍實驗內容了事,而是通過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做實驗,弄清楚實驗的目的原理,掌握具體操作流程,并熟悉實驗中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所以在開設每個實驗前,教師要出好預習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預習、進行思考,尋求答案,擬訂方案。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和掌握情況進行檢查督促,組織好課前提問和課堂討論,明確實驗目的、原理、步驟、方法和注意事項等。討論應簡明扼要,突出實驗思想上的探索性,多讓學生想想:“為什么要這樣做?”“換種方法行不行?”啟發學生勤思考、重理解、多自問、重自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實驗課的效率和質量。實驗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及時巡視,發現并糾正學生在操作上的不規范動作,在反復訓練中達到操作準、動作穩、數據真,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精神。實驗將結束時,讓具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匯報,其他同學可補充、修改,也可以相互提問、質疑辯論,最后教師對實驗進行總結。在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中,鼓勵學生設計和探索實驗,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著重要意義。通過綜合性實驗,使學生具備熟練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如甲硝唑含量的測定采用的是非水滴定法,通過下達任務單的形式,讓學生自行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或在網上搜集資料,來設計實驗方案,小組討論,教師指導,討論實驗方案的可行性,最終確定實驗方案:先配制高氯酸標準溶液——標定高氯酸標準溶液——測定甲硝唑含量。整個實驗過程中既有溶液配制過程,又有電子天平的使用,還有滴定操作過程,各實驗環節緊密聯系,學生從設計到實施,全程參與,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良好習慣,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實驗中只有做到手、眼、腦并用,才能順利完成實驗,改變實驗過程中學生不愿動手、不敢動手的心理,改變學生學習過程中,重理論、推理、計算,輕實驗及實驗設計、過程,從心理上給學生嘗試機會,給了學生實驗成功的樂趣,以及學生面對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3 建立考核機制,練就過硬操作技能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原有的實驗教學考核主要以學生的實驗報告為評分依據,學生們只要按照實驗指導的要求完成、按時上交報告即可取得好的成績,反映不出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和能力,非常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素質的培養。為了能夠正確評價學生經過實驗教學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并引導學生向“高素質、能力型、創造型”方向發展,對技能練習內容分出層次:認識—— 知道常見的儀器和試劑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學會—— 能夠獨立規范操作,完成實訓報告,結果正確;熟練—— 反復訓練并考核至達標,練就過硬的操作本領。基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學完善的實驗考核體系,將實驗考核成績分成平時成績(50%)、現場測評(50%)兩部分,立足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測評,強化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平時成績主要根據學生的出勤、課堂紀律、上課表現、回答問題、作業完成、預習報告、實訓報告、儀器管理等來評定成績;現場測評,是設定詳細考核方案,對實驗內容的基本過程進行考核,現場隨機抽簽,確定實訓技能項目,進行實際操作。依據考核方案對學生現場考核,主要考察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包括操作的規范性、熟練程度、實驗技能技巧的掌握情況。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和諧的、有利的學習和實踐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唐建生.大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6(2):137.
[2] 張愛平.在無機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3):252.
[3] 楊彩琴.改革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07(4):2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