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曉慧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任務已經不在是單純的傳授學生地理知識,而是要不斷發展和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因此在日常的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學好地理知識的信心。文中,筆者闡述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欠缺的表現,且探究了靈活運用實際生活,不斷提升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高中地理 地理思維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a)-0118-01
大多數的高中生都反映地理知識的學習非常困難,且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產生了畏懼的心理。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創新和完善教學的方式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學好地理知識的自信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通過自身的探究,掌握地理知識,提升自身的地理思維能力。
1 高中生地理思維能力缺乏的表現
1.1 不能夠給予高中地理學科準確的認識
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和地域性都比較強的學科,這正是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困難的原因所在。由于學科自身的特性,就要求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運用的思維方式和學習其他學科運用的思維方式是不相同的。在學習地理知識時,需要將理論知識和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進行綜合考慮。然而,在實際的地理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認為地理學科是文科,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不能夠將地理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學生往往比較注重地理理論的相關學習,而不能夠對地理理論進行探究,掌握其本質,更好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在學習地方時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地理教材中對于地方時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只是簡單說偏東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是有涉及偏東的地方到底可以定為幾分鐘,就不得而知。因此,大多數學生往往僅局限于計算時間。
1.2 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均不夠
地理學科綜合性的特點要求學生在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時要運用具有寬度和廣度的思維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把問題看得全面,理解得更深刻。但是由于學生思維的寬度和廣度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他們在分析問題時僅僅看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從這個方面著手解決問題,獲得問題的解決方法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例如,學生在學習光和熱的概念時就常常混淆,認為有光的地方一定存在熱量,但是熱量如何體現呢,學生又不知如何回答,這就是由于學生的地理思維沒有達到一定的寬度和廣度,在分析問題時也不能深入,不能探究出地理知識的本質。
1.3 思維的邏輯性不強,易受思維定勢束縛
學生在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對待一個比較簡單的地理問題時,學生本來可以解決出來,但是由于學生的思維邏輯性不強,分析問題的思路不清,最后導致可以解決的問題得到錯誤的答案。例如,在對熱力環流進行分析時,有些學生沒有掌握由于冷熱不均引起的各個環節的順序,從而在分析高低氣壓時不能正確解決有關氣壓的問題。
2 靈活運用實際生活,不斷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2.1 加強啟發誘導,調動學生的地理思維
教師在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使學生的地理思維逐步得到提升。另外,在學生學習地理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不要急于苛責或者公布答案,而是要將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原則,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是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問題。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學習過的知識會在大腦中重現,學生可以掌握分析問題的方式方法,且能夠了解自己的觀點需要地理知識的支持,從而了解地理知識的本質,提升自身的地理思維能力。例如,在分析地貌時,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對于全球地貌的知識掌握得并不全面,因此要想使學生更好的分析地貌,必須要幫助學生解決地貌知識的相關問題。
所以教師在進行問題指導時,要引導學生把握問題的實質,能根據事物的本質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不斷地在現實問題中運用地理知識,學生對解決問題時的思考點和入手點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獨立解決問題時就不會再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
2.2 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打基
學生經過高一高二對地理的學習,在進行高三復習階段對地理知識已經有了一些積累,形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維。
教師在進行教學中,還要注意發展學生在地理方面的多角度觀察解決問題的思維和從反向思考問題的思維。通過對學生進行地理思維的訓練,在他們遇到地理問題時,就能達到獨立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為了完善和系統整理學生的地理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把高一到高三地理教材中的標題進行重點記憶,使他們腦海中的地理知識從零散的記憶變成為體統的知識體,在解決地理問題時能及時調出有用的知識,快速準確地完成問題的解決。
2.3 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在生活中觀察地理,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是地理學習的最終目標。學生通過對地理知識的整合重組,在腦海中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地理知識體系,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如何分析和看待這些問題,學生都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對問題的看法。所以,教師不要忽視在地理課堂中融入生活現象,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問題看待地理知識的本質。通過結合生活實際,可以使教師在教學中輕松完成課堂目標,使學生輕松地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如在學習時間問題時,由于學生對時間的理解和掌握已經有了很深的認識了,教師就可以點到為止,讓學生做一些簡單的題目進行練習來鞏固有關時間的知識。
3 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的方式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地理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課堂上,消除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畏懼心理,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究,不斷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另外,教師還要注重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和指導作用,使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地理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 方存峰,石慧.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地理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4(1).
[2] 劉霞.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思維教學的探索[J].科技資訊,2007(33).
[3] 叢林滋.新課改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