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珊珊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日益進步和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視聽新媒體急劇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電視作為三網融合時代的重要產物,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崛起。在國外,互聯網電視的產業規模不斷擴張,谷歌、蘋果、三星、索尼等巨頭紛紛加入市場競爭行列,相關終端設備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在國內,互聯網電視終端用戶數量也與日俱增,截至2014年7月,已達到5000萬。“OTT”“客廳互聯網”“可穿戴設備”等相關詞匯更是成為2013年中國互聯網十大熱搜關鍵詞。互聯網電視正憑借著多屏分發、多屏互動的優勢,迎接著云計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
國外互聯網電視發展現狀
在國外,互聯網電視已成為有線電視運營商、電信運營商、互聯網等產業融合發展的助推器。它將人們從電腦前又重新拉回到客廳,逐漸成為家庭通信娛樂中心。據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稱,截至2013年底,全球共有1.582億戶家庭在互聯網電視上觀看網絡視聽節目;2013年,約有7600萬戶家庭定期持續觀看互聯網電視,預計到2017年,持續收看的用戶規模將會增長到3.731億戶家庭,約11.89億觀眾。
互聯網電視發展最快的美國。提到互聯網電視,不得不提全球數字網絡技術最發達、互聯網電視發展最快的國家——美國。在美國,互聯網電視市場主體是多元化的,不論是視頻內容供應商、內容集成商、網絡運營商,還是終端制造商、軟件開發商、電子商務零售商、媒體出版社等,只要具備資本、內容等運營能力,就可以從事這項業務。目前,市場的主要參與者為內容生產集成商、網絡運營商,以及終端制造商。
內容生產集成商:以YouTube、Hulu、Netflix、Vevo為典型代表的在線視頻網站,是美國互聯網電視市場最早進入的主體,也是迄今為止互聯網電視業務最大的受益者,為用戶提供海量、便捷的視聽服務。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YouTube作為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月度活躍用戶數量突破10億;Hulu視頻服務用戶總數也已達到500萬人,并有50%的訪問來自于互聯網電視機頂盒等;Netflix更是憑借獨播自制劇《紙牌屋》創下收視及注冊用戶紀錄,成功進入原創內容市場,給美國付費電視產業格局帶來巨大沖擊。
網絡運營商:包括有線電視網絡及電信網絡運營商,是受到沖擊較大的傳統產業。據《紐約時報》2013年公布的一項面向4000多名美國互聯網用戶的調研結果表明,34%的美國80后、90后基本上都觀看在線視頻,或者完全不看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為應對視聽新媒體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網絡運營商以各種商業模式加速轉型,積極投入到互聯網電視的業務中。Comcast和時代華納等有線電視運營商于2009年聯合推出TV Everywhere戰略,使有線電視付費用戶還可以使用電腦、手機等終端,通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觀看所提供的視頻內容。2013年9月,迪士尼、時代華納分別與蘋果公司、微軟公司達成直播協議,有線電視用戶可以通過Apple TV、Xbox 360等互聯網電視觀看電視直播。另據愛立信消費者研究室發布研究結果顯示,2014年8月,全球已有近60%的付費電視運營商(包括IPTV、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提供TV Everywhere服務。
終端制造商:各類終端廠商、軟件開發商等紛紛研發、制造互聯網電視終端,機頂盒、一體機、電視棒、游戲機等,可謂是形態各異、五花八門。2013年5月,微軟繼Xbox 360后,發布全新游戲主機Xbox One,支持電視、通話、上網、游戲、語音和體感控制等功能。2013年7月,谷歌發布電視棒——Chromecast,將其插在電視HDMI接口上,在同一WiFi環境下,可使手機或平板上播放的Youtube視頻推送到電視上。不少國外航空公司表示于2014年5月29日起支持該款電視棒。2014年2月,戴爾推出一款電視棒Wyse Cloud Connect,可使電視變成Android平板電腦,還可用藍牙或mini-US連接鍵盤鼠標。2014年4月,亞馬遜正式發布流媒體機頂盒——Fire TV,可從YouTube、Hulu、Netflix等大量視頻網站下載和播放節目。
有限兼容和管理的歐洲。目前歐洲有超過4000萬部在用的智能電視機,智能電視機有望于2016年之前成為歐洲家庭的主流配置。相對于美國開放式、自由化的模式,歐洲互聯網電視主要適用HbbTV模式,即一種廣播和互聯網混合技術,采用與DVB兼容的統一內容發布平臺,具備基本的DVB-T廣播、VOD、在線購物等多個功能。這種模式更傾向于在保護傳統廣電業務的基礎上開展其他網絡增值業務,對互聯網應用進行有限的兼容和管理。
在英國,2010年9月,BBC、Channel 4、BT和TalkTalk等主流媒體和電信公司合作成立互聯網電視服務YouView。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BBC通過24個高清互聯網電視頻道完成了長達2500小時的賽事直播報道。到2013年3月,該平臺的用戶已達到40萬。
在德國,目前已有80%以上的廣播電視運營商采用了HbbTV技術,互聯網連接的終端設備數量在2015年前將平均以29%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5年將有3500萬臺混合裝置在家庭中使用(包括電視、機頂盒、電視接收器和游戲機)。
在法國,HbbTV相關產品更具特色,它是由公共電視臺連同家電廠商主導,同時得到政府財政預算的支持。此外,荷蘭以及北歐的一些國家也采用HbbTV模式,積極推進互聯網電視的發展。
業務迅猛發展的亞洲。在亞洲,互聯網電視業務迅猛發展,服務提供商成分眾多、業務多樣,終端制造商也異常活躍,如日韓大牌廠商索尼、三星、LG相繼與谷歌的Google-TV 聯盟,分別推出電視機、機頂盒等互聯網電視終端。早在2010年,韓國有線電視運營商CJHelloVision公司推出名為“Tying”網絡電視服務,使觀眾可以在任何地方收看53個直播頻道,并可進行視頻點播。在日本,廣播電視機構也推出“廣播+OTT”的新型社交電視服務,具備視頻點播、用戶間相互視頻推薦、面向多屏等功能。2014年初,NHK電視臺成功試驗8K超高清地面數字電視,并擬于2020年前實現8K信號覆蓋。歐文咨詢公司在《2014年亞太OTT TV市場發展與趨勢》的報告中指出,在亞洲4053人的調研中,約85%的人通過第二屏收看互聯網電視與視頻。37%的人已擁有智能電視,51%的人準備在2014年購買。
國外互聯網電視管理及產業趨勢
在互聯網電視強勁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內容良莠不齊、泥沙俱下的情況,使得“成人節目隨便看、侵權盜版很泛濫”等問題日益嚴重。為此,許多國家提出加強對互聯網電視的監管勢在必行,并通過完善法律、政策支持、行業自律等方面,進行健康引導和規范管理。以歐盟為例:
加強立法指導保護。早在2007年5月,歐盟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批準以兩者名義共同頒布《視聽媒體服務指令》,并于2010年編入歐盟法典。該法律采取分級監管原則,對有害內容等進行了明確規定;同時,還提出行業自律與立法共同規制,加強自我監管。此外,據悉《歐盟視聽媒體法》也將于2015年出臺。
成立專門監管機構。2014年,歐盟委員會正式成立視聽媒體服務監管機構。該機構由歐盟各國通信與媒體監管部門的高層代表組成,旨在助力歐盟委員會在當下的融合型媒體格局中實施歐盟的《視聽媒體服務指南》,促進歐盟各國通信與媒體監管部門在視聽媒體服務監管方面的相互協作、經驗交流、成果共享。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雖然“網絡中立”目前在全球還極富爭議,2014年4月,歐盟議會投票支持維持“網絡中立性”原則,也就是說限制網絡運營商以提供更快網絡訪問速度為由,向內容供應商等收取費用,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網絡中立”的立法草案也將在2014年10月得到歐盟理事會進一步討論。
隨著世界各國對互聯網電視產業的法律保障和規范引導,未來,互聯網電視產業必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朝著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繁榮和發展,并將呈現以下幾個趨勢:一是終端多元化、立體化。無論是傳統電視機制造商,還是互聯網企業;不管是國際大公司,還是國內小企業,無疑將繼續圍繞互聯網電視終端市場展開更為激烈的競爭。智能電視、智能手機等智能化產品將越來越普及,并且會更加注重人機互動與用戶體驗。二是內容為王。再多樣和先進的終端,歸根到底要有豐富的內容作為支撐,內容及應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市場競爭的成敗。內容為王仍是未來互聯網電視競爭的核心和本質。三是創新融合新業態。互聯網電視的模式和重要性已得到廣泛認可,跨媒體、跨區域、跨行業的合作運營將成為趨勢,多屏融合創新業務的發展進程將不斷加速。未來的互聯網電視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客廳新媒體時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