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蘇洪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鎮神東安監局,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209)
煤礦機電事故預防探討與跟蹤整改
馬蘇洪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鎮神東安監局,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209)
煤礦資源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能源,煤礦開采工作也是國家與政府重點關注的內容。然而在煤礦開采中常會出現一些意外事故,阻礙煤礦開采工作的正常進行。煤礦機電事故是煤礦眾多意外事故中不可忽視的一種,對煤礦開采工作具有深遠影響。因此,分析煤礦機電事故發生原因,提出針對性預防措施,并跟蹤整改,對于保障煤礦開采工作的正常進行意義重大。
煤礦機電事故 預防措施 整改
煤礦機電事故,是指機電設備(設施)導致的機電運輸類事故,包括運輸設備安裝、檢修、調試過程中發生的事故。煤礦八類事故分為頂板事故、瓦斯事故、機電事故、運輸事故、火藥事故、放炮事故、水災、火災、其他事故。其中機電事故與運輸事故是分開的,但煤礦習慣把機械、電氣、運輸通稱為機電運輸事故。
煤礦運用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后,系統安全理論把人、機、環境、管理作為一個系統(整體),研究人、機、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反饋和調整、跟蹤預防,從中發現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預防事故的途徑。針對煤礦作業分散、設備繁多、分布面廣、自然條件惡劣、管理難度大這樣復雜的特點,緊緊依靠一種技術手段,一次危險源辨識、一次風險控制,很難杜絕事故的發生。

圖1 例:某礦膠帶機傷人事故
由于人的認識能力有限,不能認識到所有的危險源及其風險,即使認識了現有的危險源,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現,又會產生新的危險源,這樣就對跟蹤整改,持續辨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安全工作的目標就是控制危險源,努力把事故發生概率降到最低。萬一發生事故,也可以把傷害和損失控制在較輕的程度上,發生這起事故,通過預防和控制今后不發生類似事故,持續跟蹤和研究已發生的機電事故意義重大。

圖2

表1 辨識前后對照表
研究煤礦機電事故,不難發現多起同類事故擺在面前,煤礦生產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險源,但可以減少現有的危險源的危險性。要減少總的危險性而不是只消除集中選定的風險。傳統的機電事故管理往往是模板式原因分析、號召式、經驗型的防范措施,嚴重缺失對防范措施的實施反饋、檢查反饋和處理反饋方法,一定要重視防范措施的探討與實施。我認為,煤礦井下設備埋下的隱患及故障是導致不安全行為或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從事故后設備多次改造、反復整改和人機試用后的效果來看,大部分違章事故是人與設備的不協調造成的,設備操作不合理將人的正常協調平衡現象制約,無疑為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現代安全理念在煤礦的運用,要求井下設備具有操作規避裝置和所有設備具備應急裝置,對使用好現有設備提出了更高的安全預控、探索整改、跟蹤辨識的標準與要求。

表2 井下首次使用 15型雙臂錨桿鉆車存在問題跟蹤預防整改實例對照表
煤礦事故數據與現場實際不符。統計的數據大多是發生了較大機械事故、運輸事故、電氣傷人事故或死亡事故的數據,忽視了許多潛在的隱形的事故,導致事故的分析、預防、控制與實際不對稱。
言吉不言憂,回避事故的真實性。由于煤礦在機電事故后言吉不言憂,導致潛在隱患沒有被發現,機電類似事故也頻繁發生。
設備選型不當,相互使用不匹配,應付湊合使用。煤礦存在設備超容量過負荷運行,發現后跟蹤不連續,隱患整改不徹底,且對設備存在的危險源未能實時跟蹤監測,對制定的防范措施未能跟蹤落實,導致潛伏的或已發現的隱患處于失控狀態。
機械的特性與人的特性不匹配。即設備系統允許的響應時間與人的行為響應時間不等同。
過高的估算“人”的風險類型和“人”的危險源。低估了物的不安全狀態,在設計、制造、物料選擇、工作環境、維修等地方埋下隱患,沒引起人們的認識和重視。
由于機電設備較為復雜,品種繁多,事故發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一是機電設備老化。由于安全投入與設備更新不及時,很多設備超期服役,超負荷運行,只能靠修補和加強運行狀況的監督來維持生產。二是近十年煤礦效益較好,但引進國外設備后,技術崗位、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不到位,對設備性能知知甚少,未能很好的開展設備的辨識工作,最終造成機電事故較多。
在購置設備方面,隨著機電設備市場的放開,大量劣質機電產品涌入煤礦市場,非防爆產品、非煤礦許用產品在煤礦的非法使用,設備的設計、制造、使用與環境不相適應,給煤礦安全生產帶來事故隱患。
煤礦井下工人基本素質較低,多數人不具備基本的安全保護技能,有章不循者大有人在。特別是特種作業人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掌握特種作業技術不嫻熟,再加上特種作業人員頻繁調換,崗位的調整,也埋下相應的安全隱患。
用本質安全的觀念樹立預防機電事故的理念。生產活動中離不開使用設備,離不開能量的運用,就存在著意外釋放的可能性,也就必然存在著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事故的發生是有條件的,事故是可以預防的(最小化),我們就要抑制(破壞)事故發生的條件,避免事故發生。煤礦的安全生產決定了永遠的預防,機電防范措施全過程持續的動態跟蹤改進管理,是有效防范同類事故發生的有效途徑。
跟蹤、探索與改進,改變了人們只注重操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只注重事故表面人的操作因素而忽略了硬件事故在事故致因中的傳統觀念,開始考慮如何通過改善物的系統可靠性來提高復雜系統的安全性。人的身體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軀體,自我防范與正確使用設備(工具)是人生來就具有的。人自身協調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來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讓煤礦機電設備與人相適應,讓煤礦工人與設備相融合,從而避免煤礦機電事故。
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絕對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潛伏著危險因素。通常所說的安全或危險只不過是一種主觀的判斷。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培訓和高壓的處罰更能幫助消除設備隱患,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動,你就會從每一個細節分析人與設備的融合,你就會超前預防設備許多事故的發生,提前辨識出隱患,就會有許多安全改造,安全發明,安全革新,安全防范。
設備達到本質安全,不要向外求救,要靠自己對設備性能的掌握,環境的分析及人員的適應與操控逐一辨識人的安全,其實人與設備,人與環境最初的接觸是辨識與人不相適應最好的時機,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是造成事故之表面的直接原因。在人與物兩大系列中,人的失誤占較大地位, 但必須考慮到再先進的設備總離不開人。傷亡事故完全來自機械或物質的危害,但更進一步追蹤,機械還是由人設計、制造和維護的,物質也是由人支配的。對許多機械傷亡事故跟蹤分析,不難發現,事故多藏于設備隱蔽處,一但發生了事故認為是人的疏忽所至,往往人們認為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實際是設備隱藏著隱患沒用發現與認識,這點就告訴人們對危害只是有限的認識。
4.1用事故預防原則對照排除隱患(如圖1)
2008年9月5日,連采隊副隊長張某帶班,接班后安排張某某先清理5聯巷開口處浮煤,后又安排梭車司機范某去四聯巷搬運支護材料,當范某行走至皮帶機尾時發現皮帶沒有運轉,便違章從皮帶上跨越,蹬上皮帶時皮帶突然啟動,將他拉倒在皮帶上,從皮帶機尾的電纜架下穿過。破碎機司機喬某聽見范某一聲喊叫,且看見一束燈光在皮帶上閃出,就立即按皮帶閉鎖按鈕停機,隨后立即實施現場搶救,及時將范某送往就近醫院治療。經醫院檢查拍片后發現范某肺部有充血且腰椎骨折。
(1)消除隱患,只是一種期望與努力方向,采用機器人工作面或無人采煤法和紅外線檢測方向。在現有生產活動條件下暫時難辦到
(2)預防發生,延長起機預警時間,把全公司416部膠帶機預警時間由7秒延長到30秒,(通過這起事故,發現國內現有膠帶機保護裝置預警時間為0—15秒,且廠家出廠時預警時間均設置為7秒)。從生產廠家設計上加大預警時間。
(3)減弱發生:重新調整膠帶機平直度,避免皮帶跑偏與震動,減少底皮帶浮煤。
(4)隔離方法:增加機尾至破碎機段的可伸縮防護欄,隨著破碎機的前移,可伸縮防護欄跟著防護,消除了破碎機與機尾之間可能行人的缺口,且安裝了防護欄與機械電氣閉鎖,只要進入機尾,破碎機和膠帶機必須停電;增設合格的行人皮帶過橋。
(5)連鎖自動化控制裝置;機尾增設拉線急停保護,跑偏保護安裝在縱梁上方,即能防止皮帶跑偏又便于人為搬動。
(6)醒目警示標識,在機尾兩側增加“皮帶運轉嚴禁清煤”,把急停開關,警鈴喇叭緊跟機尾移動。
某礦連采隊在2011年9月27日井下搬運大型設備(破碎機、連采機、錨桿機)時發生傷亡事故,夜班4時10分左右,設備行走到30聯巷。由于連采機行走電機高溫,所以停機加水冷卻,在行走過程中,破碎機司機樊某坐在履帶上方鐵板上,一只手把著破碎機固定自己,另一只手操作左側行駛手柄,右側行駛手柄用密封圈卡住向前行駛,停機時只是把密封圈用手向上提了一下又放在原位。4時40分,張某在未經帶班隊長安排的情況下,自行啟動破碎機油泵電機,因破碎機右行走操作手柄被密封圈卡住,處在行走位置,破碎機突然向右側擺動,將張某擠在破碎機料斗和煤壁之間,致使張某頭部擠傷死亡。辨識前后對照表如表1所示。
同類同樣的事故從多方面反復啟示人們,為了防止事故,關鍵在于發現和識別危險。這涉及到操作者的感覺能力、環境的干擾、避免危險的知識和技能,現場實際操作經驗特別重要等等。
(1)操作過程是否可控制
(2)工作過程是否在觀察范圍內
(3)范圍內的物體異動是否可察覺到
(4)對異常、異動等信息是否可以理智處理
(5)處理異常對人的關聯、對物的關聯中否安全
(6)處理異常的環境空間、時間空間是否有危害
(7)在正常工作狀態下,人、環境和設備暫定壯況下,操作者的技能、速度、敏捷、準確可控,認為相對安全。
(8)若人的工作過程具備穩定性,按正常行為工作,危險無法避免,那就必須通過機械的改進、傳感設定 、信號提示等減少或消除人的危險。井下首次使用15型雙臂錨桿鉆車存在問題跟蹤預防整改實例對照表如表2所示。
如果對已發生的任何一起煤礦機電事故進行跟蹤,都會發現在它們后面還有若干更深層次的背景原因,這些背景原因表現各不相同。歸結起來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在研究人的同時不可忽視煤礦機電設備背后隱藏的諸多隱患,這些在設計、制造、配置、維修中埋下的隱患正是跟蹤預防、整改探討的重點。
只要我們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分析機電事故深層次原因,找出排除隱患規律,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堅持跟蹤探索整改,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也就一定能更好的實現煤礦的機電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