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峰
(河南焦作孟州市電力公司,河南焦作 454750)
電網線損原因分析及降損管理措施
郭玉峰
(河南焦作孟州市電力公司,河南焦作 454750)
電網線損是供電企業管理的重要經濟指標,分析線損產生的原因,制定降低線損的措施,加強線損管理是提高企業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重要途徑。本文從技術線損和管理線損兩個方面分析線損產生的原因,并采取多種措施來加強線損管理,降低損耗量。
線損原因 降損措施
電網電能損耗(簡稱線損),是指電能自發電廠送出至客戶電度表的過程中,在電網中傳輸、分配及電網經營企業在營銷過程中所產生的電能損耗和損失。線損是供電企業管理的重要經濟指標,它綜合反映了電力規劃設計、經濟運行和經營管理的水平。因此,分析線損產生的原因,制定降低線損的措施,加強線損管理是電網運營企業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也是提高企業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重要途徑。
電網的線損按性質可分為技術線損和管理線損。技術線損又稱為理論線損,它是電網中各元件電能損耗的總稱。管理線損是在電網施工、運行過程中由于各種不規范管理問題造成的電能損耗。本文重點分析線損中的技術線損和管理線損。
(1)電網規劃不夠合理,對部分地區電網負荷增長預測不足,造成供電點偏離負荷中心,近電遠送、迂回供電;變壓器布點不合理,供電半徑過大,供電線路截面太小,造成壓損加大。
(2)變壓器與其所帶負荷不匹配。輸配電變壓器容量選擇不當,造成變壓器經常處于輕載或空載運行狀態,電能損耗增加。
(3)三相負荷不平衡。由于對三相負荷平衡調整不重視,對不同季節等特殊用電考慮不足,導致三相負荷不平衡度超過20%,線路電流增大,電能線損增加。
(4)計量裝置管理存在問題。計量方式不當,高供低量的現象仍有存在;關口計量裝置計量不準,造成電量流失;計量回路配置不當等均會不同程度地造成電能損耗的升高。
(5)農村竊電現象較為嚴重, 用電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一是農村用電宣傳不到位, 農村用戶對電力是商品認識不足;二是農電工素質較低, 反竊電能力不足, 反竊電力度不夠。
(6)電力維護人員巡視檢查維護工作不到位,設備維護不到位,放電、漏電現象沒有及時終止,部分線路特別是山區樹枝、毛竹等經濟作物觸及線路不能及時發現處理, 經常發生單相接;電表查抄核收工作方面存在少抄、漏抄、估抄現象。導致售電量減少,造成電能損耗增加。
(7)電網施工、安裝工藝不規范。一是電網改造過程中中個別工程施工工藝粗糙, 線路接頭綁扎不規范,在運行中經常發生發熱燒斷, 影響了線損;二是計量表計端子未按規范接線, 造成發熱引起計量誤差。
線損管理工作是衡量供電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針對上述造成線損的部分原因,供電企業應該采用科技手段降低技術線損,同時 通過內部的強化管理措施來降低管理線損,從而達到逐步降低整體線損的目標。
(1)針對電網規劃不合理的問題,重點抓好電網規劃,通過調整電網布局、升壓改造、簡化電壓等措施來盡量縮短供電半徑、減少迂回供電。同時,電力調度要根據電力系統設備的技術狀況、潮流的變化及時調整運行方式,做好電網經濟運行。另外,針對變壓器與其所帶負荷不匹配的情況,要抓好變壓器的經濟運行,及時停運空載變壓器,并有計劃地逐步將高能耗的配電變壓器更換和改造為低能耗的配電變壓器。要定期組織負荷實測,進行線損理論計算。35kV系統每年進行一次,10kV及以下系統至少每二年進行一次;如果電源分布、網絡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應及時計算,其計算范圍按考核與管理范圍分壓進行。理論計算值要與統計值進行比較,找出管理上和設備上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2)大力推行智能低壓無功補償技術,實現配電線路功率因數的及時調整,實現電容自動補償與隨機、隨器、分散就地補償相結合,改變電壓質量和提高功率因數,提高配供電能力和設備出力,降低電能損失,從而達到降低線損的目的。
(3)合理利用“三相就地平衡”法。三相四線制低壓供電時,當三相電壓在用戶末端呈現電壓降,由于各相用戶負荷分配不均勻,造成三相電流不平衡,影響配電變壓器供電能力,造成電能損失。平衡三相電流時,首先要從用戶末端進行測量,力求達到負荷均衡。其次,要根據配電變壓器共有幾路出線,分別測量各路出線的線電流,依據測量數據,平衡各路出線負荷,達到配電變壓器低壓出線端各路負荷與分支末端用戶負荷的平衡效果,才能解決因三相電流不平衡造成的電能損失。
(4)針對計量裝置管理存在的問題,要實行科學的計量管理措施。電能表的選擇應盡量統一標準,嚴格精確等級,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電網計量。并不定時現場校驗計量裝置和電能表計。使用機械電能表必須按照規定周期進行校驗,校驗要嚴格按照規程標準進行。另外,對于在查抄電表時,要能夠合理組織人員,安排得當,同步抄表,精確計算,保證線損率計算的準確度。
(5)采用法律手段,加強反竊電工作。大力開展《電力法》及相關《條例》的宣傳教育活動,組織人員在鄉村、集市等公共場合向群眾進行依法用電宣傳教育。同時,采用科技手段,利用新型的防竊電技術防止竊電。通過每月的線損反映,管理人員就能找出是否存在竊電現象,及時檢測,善于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提出措施并加以改進,杜絕竊電給企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
(6)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高線損管理水平。隨著電網改造的深入,配電網中技術線損明顯降低,今后的線損管理工作側重于加強管理線損方面。供電企業應該轉變觀念,要加強員工的思想教育,在工作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充分挖掘員工的內在動力,對職工要加強思想教育,使他們牢固樹立主人翁的思想,把自己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緊緊的維系在一起,從思想上確立降低線損深入挖潛的觀念,立足全局,激發職工參與線損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提高線損管理工作人員素質,應該合理安排時間給線損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線損管理技術水平和能力。
(7)制定合理的線損目標,采取科學的線損管理措施。實行考核獎懲制度目標分解辦法是當前許多縣級供電企業在實施線損管理過程中,正在運用并且已被實踐證明的一種有效的管理辦法。采用這種管理辦法能夠使各級人員充分意識到線損考核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從而積極主動地工作。
降低線損是降低電網供電成本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企業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重要途徑。要想做好線損管理工作,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程序,及時地發現線路損耗產生的原因,然后采取科學的技術與管理措施來降低線損,并把這些在實踐和檢驗過程中獲得的經驗推廣應用,逐步形成標準化、流程化的線損管理措施,真正把線損管理工作納入到企業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