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西兵
(山東電力建設第一工程公司,山東濟南 250131)
電建項目工程安全管理解析與舉措
楊西兵
(山東電力建設第一工程公司,山東濟南 250131)
電建施工企業如何在項目工程的建設中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文章對項目工程的安全管理進行了分析,為施工企業提供借鑒。
電建施工企業 項目工程 安全管理
電建施工現場是多工種立體作業,具有生產設施的臨時性、作業環境多變性、人機的流動性的特點,由于施工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大,高處作業多、地面作業多、大型機械多、用電作業多、易燃物多,因此施工生產事故引發點多,安全控制的難點必然大量存在。因此,做好電建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必須從各個方面入手從嚴從實進行管理。
一般情況下,當工程中標,工程圖紙到位后,施工單位就開始編制施工組織設計,但設計中往往對安全施工很少提到或一筆而過,使施工事故隱患從一開始就被埋下伏筆。隨著施工進度的進行,事故隱患便逐漸暴露出來,此時再想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就很難或者需要更多的投入。所以,在施工前及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要對整個生產作業區和工人生活統一安排,整體部署,切忌邊施工、邊設計、邊安裝。在項目工程開工前,首先要制定《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辦法》,編制《項目整體安全文明施工策劃》,電建企業還要有各專項的策劃,如鍋爐安全文明施工策劃、煙囪安全文明施工策劃、焊接安全文明施工策劃等。嚴格作業指導書的編制、審查、批準、執行、檢查、驗證等全過程的管理,實現對危險因素的有效控制。對于重要施工項目作業指導書,編制實行會審制度,交底實行會議制度,執行實行驗證制度。施工之前,由技術人員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全面交底,使每名施工人員了解施工中的危險點及防范措施。施工過程中,施工負責人、技術員、安全員對作業指導書的實施進行全過程控制,及時糾正和制止違反作業指導書的行為。
區域劃分好后,對各區域實行單元化區域管理,對各單元區域的安全通道、設備材料、安全宣傳、安全設施防護、機械力能布置、施工用電、電焊皮線集中布置等進行了具體規劃,設立區域安全文明施工專責人,并通過過程監督、考核、評比、獎懲等措施,督促各單元落實策劃要求,以確保安全管理的未雨綢繆。
(1)建立完善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安全生產領導組織,全面指導、監督、檢查安全、機械、消防、施工用電等管理網絡的運行。有組織、有領導地開展安全管理活動,并承擔組織、領導的安全生產責任。(2)建立完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嚴格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建立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明確各級人員的安全責任,抓好制度和責任的落實工作,定期檢查安全責任落實情況,及時報表。項目經理是項目工程的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各級職能部門、人員,在各自業務范圍內,對實現安全生產的要求負責。全員承擔安全生產責任,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從項目經理到施工人員的生產系統做到縱向到底、一環不漏,各職能部門、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做到橫向到邊,人人負責。項目經理要與所屬二級施工單位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與分包單位簽訂《安全管理協議》,明確必須履行的安全職責和義務。項目部對二級施工單位進行考核,二級施工單位對班組進行考核,班組對施工人員進行考核,獎優罰劣,形成“一級管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一級保一級”的安全管理局面,保障了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3)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情況的檢查應認真、詳細的記錄,做為分配、補償的原始資料。每月召開安全分析會,總結、分析、探討安全管理情況,查找不足,并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防護措施。
(1)進行安全教育與技能訓練,能增強人的安全生產意識,有效的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減少人為的失誤。組織安全教育和技能訓練要做到嚴肅、嚴格、嚴密、嚴謹,講求實效。(2)施工現場的管理及操作人員必須具有合法的勞動手續,正式簽訂勞動合同,對新入場的操作人員應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并經考試合格方可進入施工現場和勞動崗位。(3)結合施工生產的變化,不斷完善安全教育內容,可結合發生的事故案例進行增強安全意識,也可結合施工作業條件的變化進行教育,其目的在于增強安全意識,控制人的行為,盡快地適應變化,減少人為失誤。 電建施工單位針對建筑施工隊伍低水平、低素質的人員較多, 膽大、冒險蠻干心理較強的特點, 必須重視崗前或作業前的安全教育培訓, 安全管理人員要把講名言、典型事故、小經驗、小常識等作為安全教育的特殊形式滲透到職工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娛樂中去, 使其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要根據安全教育的需要選擇有代表性、能引起建企人員警醒的事故案例, 同時也要防止將安全教育變成事故案例課的喧賓奪主的做法。要因地制宜,采用電影片、黑板報、事故現場會、班前交底、觀看幻燈片、開展安全知識競賽等深入淺出、工人喜聞樂見教育形式。
轉變觀念,實質是使主觀認識符合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實際,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1)要實現從事后查處的被動型管理向事前預防的主動型管理轉變。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重點應放在重特大事故隱患、重大危險源的預防控制、治理和整改上。簡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堅持安全管理的關口前移,提高預測、控制能力。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缺陷四大方面,從物體打擊、起重傷害、觸電傷害、機械傷害、高空墜落等十六種可能傷害事故入手,結合以往工程中發生的事故教訓,對每道工序和作業過程進行充分的危險因素辯識,真正把安全關口前移,從根本上防止事故的發生。(2)要實現由經驗型管理向技術型、專業化管理轉變。過去,安全生產的管理更多的是憑借經驗的積累,規章制度的約束等。誠然這種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隨著生產社會化和專業化的迅速發展以及各施工單位分工的日益技術化,這一傳統管理方式,無疑已不適應時代的要求,應更多地依靠先進技術和專業化、職業化隊伍來實施有效的監管。(3)安全生產主體由分散、橫向管理向集中、垂直管理轉變。職業安全管理工作的職責特點應是依法行政、依法監察,所以應建立一個集中、統一和垂直的安全管理體系。
安全文化是指人類安全活動創造的安全生活、安全生產的觀念、行為、環境、條件的總和。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有利于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長效機制。
(1)注重和講求制度“硬管理”和文化“軟管理”的有機結合,既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需要,更是建立長效安全管理機制的需要。
1)制度“硬管理”。通過健全與完善有關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責任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設備與設施管理制度》、《防范檢查制度》、《突發事件處理程序》、《值班后勤制度》等,從制度上規范安全生產管理,明確與落實安全管理工作職責,實現安全生產制度化與規范化。2)文化“軟管理”。企業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必須依靠嚴格的規章制度。但是,管理制度再嚴密也不可能包羅萬象,制度管理的強制性往往使得員工在形式上服從,而不能贏得員工的心,這也是不少安全制度流于形式,難以貫徹落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過文化“軟管理”,促使員工認同企業使命、企業精神、價值觀,從而理解和執行各級管理者的決策和指令,自覺地按企業的整體戰略目標和制度要求來調節和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行動,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長效機制的目的。
(2)安全文化要體現以人為本,即在安全生產管理上,必須以保障人的生命權和健康權為最高原則,杜絕以危害人的生命與健康去換取物的安全和經濟效益的非人道行為。
1)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信息網絡等形式向全體職工宣傳安全知識,認真策劃工地報刊專欄、安全生產信息網站、短信平臺的創辦方法,明確責任單位,分解宣傳任務,不斷完善宣傳教育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信息聯絡員制度、安全生產新聞發布制度、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監督考核和獎勵制度等各項制度。繼續開展 “安全生產月”、“質量生產月”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公司職工的安全意識和事故應急能力。其形式和內容應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創新。2)要切實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企業預防事故的基礎性工程。根據自身的特點,利用多種方式創造各具特色的企業安全文化,使職工在心理、思想和行為上形成安全生產的自我意識,創造安全環境氛圍。加強班組的安全文化建設,倡導清潔生產、文明生產、安全生產。3)要突出抓好各施工處管理者,安全教育和培訓。大力開展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和從業人員安全培訓,努力提高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勞動者的安全技能。
為了切實保障職工在生產中的安全和健康,保障企業利益的最大化,我們要做到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生產方針,改變以往的舊觀念,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無論做什么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