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平喜+李均德
[摘要]媒介融合使人類新聞生產活動的觀念、形式、內容以及技術等結構性要素和形態特征發生了深刻變化:跨界合作、混搭穿越和收費訂制等新聞生產觀念盛行;融合策劃、創意表達和數字營銷等新聞生產形式涌現;新聞內容生產在深度、角度和呈現樣態上以聚合重組、分類篩選和調整轉換為主要手段;隨著傳播高科技的迅速發展,新聞生產的硬件技術和軟件技術得到極大提高。
[關鍵詞]媒介融合;新聞生產形態;內容;技術
[作者單位]趙平喜,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李均德,新華社河南分社。
[基金項目]江西師范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微博輿情中的情緒化傳播及其引導與治理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馬歇爾·麥克盧漢曾預言,新的電子媒介將把我們引向新的部落時代,世界將日益成為一個地球村。尼古拉·尼葛洛龐蒂指出,計算機工業、出版印刷工業和廣播電影工業等不同工業即將和正在趨于融合(。國內學者指出,媒介融合主要包括媒體戰術性融合的媒介互動、媒體組織結構性融合的媒介整合以及不同媒介形態在一個多媒體數字平臺上的媒介融合。從媒介產業鏈角度看,媒介融合還可以指媒介作為一個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跨媒介、跨產業融合。媒介融合使人類新聞生產活動的觀念、形式、內容以及技術等結構性要素和形態特征發生了深刻變化。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生產觀念
1.跨界合作。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集和發布中的各種新理念、新思維不斷涌現,跨界合作就是其中一種新的潮流。以前,傳統媒體主要通過自采、交換和購買等方式來獲得新聞和新聞線索。微博、手機等新媒體出現后,新聞生產競爭真正進入合競時代,跨界合作興起,只競爭、不合作現象逐漸減少。在美國,近年來甚至出現了如ProPublica之類的非營利新聞網站,它們在多數紙媒體不得不成規模、成建制地削減記者數量的情形下,積極和主動地承擔起延續新聞調查、深度報道的使命,并根據非商業、無衍生條件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還無償地向其他報紙和新聞網站提供其全部內容。作為回報,這種合作策略使得許多報紙和網絡媒體上都出現了ProPublica記者的名字。康卡斯特、《紐約時報》等新興或傳統媒體也都在積極尋求合作伙伴,以增加其影響力。
2.混搭穿越。多年來人們早已習慣于將新聞媒體區分為電視、報紙、電臺和網絡等幾大類。現在,這一界線越來越模糊。特別是當用戶使用iPad或其他平板電腦的時候,發現其實很難弄清楚雅虎、《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節目的差別。新聞采集、報道和發布的新聞產品都離不開文字、視頻、音頻、圖片以及各種社交媒體形態,并都能通過點擊而輕松觀看。手機、電腦和電視等各種電子媒介之間的分界線已經變得空前地模糊起來,各類電子產品融合、共棲、混搭和穿越的趨勢也日趨明顯。從最初的上網本,到平板電腦,再到互聯網電視等新型家庭娛樂產品,只要能滿足消費者需求,至于電子產品的種類究竟是什么則退居其次,甚至已經無關緊要了。
3.收費訂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個人報紙、個人電視等特色化、個性化媒介出現,搜索引擎、播客、虛擬社區等新媒體、自媒體滿足了人們傳播私人化、私密化信息的需求。RSS、Gmail、微博、手機報和數字電視等個性化新聞生產方興未艾。比如,鳳凰新媒體以鳳凰網為旗艦,以各類WEB圖文資訊、寬帶音視頻流媒體、WAP 移動服務、手機彩信,鳳凰時事周刊與評論等跨平臺產品組成多媒體門戶平臺,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鳳凰寬頻欄目的受眾建立了自己的客服資料,設置個性化簽名、頭像和好友圈子并評選自己最喜愛的欄目和節目主持人。鳳凰寬頻客服則建立賬戶管理系統,受眾可通過注冊成為會員,在線訂閱并付費收看。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生產形式
1.融合策劃。“事件性新聞不需要太多策劃。然而,全媒體新聞中心成立之后,策劃成為新聞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新聞中心和各報編輯部都是重要策劃者”。比如,在北京奧運會報道爭奪戰中,央視新聞頻道發布以“遙控器”和“廣角鏡”為關鍵詞的奧運資訊頻道戰略,做出“7+1”的奧運報道戰略布局,把新聞頻道作為奧運資訊頻道,并把其打造成為賽事資訊最快發布、奧運新聞集納薈萃的第一平臺。新聞頻道據此與央視網臺網聯動,奧運期間每天傍晚,雙方演播室互通互聯,聯合推出60分鐘的大型互動節目“今日我之最”。
當時沒有獲得電視轉播權的鳳凰衛視與鳳凰網協同作戰,除現場回應網絡留言的節目之外,鳳凰衛視的幾乎所有其他電視節目都是從網絡取材,與網民互動。鳳凰網將鳳凰衛視文本新聞、圖片、節目視頻直播和點播等所有報道都搬上網絡。讓電視熱點在網絡上持續地發熱發酵,電視節目24小時播報結合過往報道,時刻在觀眾和網民中循環流動。央視和鳳凰的奧運新聞策劃實踐都表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融合新聞策劃應該是適應多媒體新聞大容量、多終端及實時互動性強等要求的。
2.創意表達。如何有創意地綜合運用融合媒介所特有的多媒體新聞生產手段,使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融合新聞一經到達目標受眾就牢牢吸引和粘住受眾眼球,在跨媒體超級互動平臺上有效、新穎和完滿地生產、呈現、展示、講述和表達新聞,這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生產形式方面也應該著重考慮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同樣,仍以在北京奧運會報道爭奪戰中的表現為例,央視和鳳凰在創意表達方面各有高招,別出心裁。
新聞頻道和央視網在所有擁有奧運門票和彩信手機的觀眾中征集“2008奧運手機觀察員”。這些“奧運手機觀察員”身穿新聞頻道的T 恤,佩戴胸牌,觀看比賽時用手機隨時拍攝與奧運相關的圖片或視頻,并通過央視手機網傳送至新聞頻道奧運直播節目中。這種方式為普通人提供了新聞參與表達的展示平臺。
3.數字營銷。當下的新聞生產競爭已經是全方位、立體化的競爭,注重對新聞生產活動過程中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的科學管理,重視對媒體品牌及其附加值、衍生物等無形資本的營銷公關。這種競爭將有利于提升媒介核心競爭力,打造新聞生產的新名片、新亮點。比如,隨著自制節目的增多,鳳凰衛視以資料庫的方式,實行節目的多次售賣,并有計劃地把資料庫有償許可給其他電視、網絡及媒體經營商使用,這成為鳳凰衛視的又一收入渠道。
這種對新聞資料庫、網絡數據庫等附加值、衍生品的數字化開發和市場營銷完全合符媒介產業化進程中市場配置資源的通則,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生產形式的一種改革和創新。的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數字化技術使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新聞資料庫、數據庫向數字化、網絡化和仿真化方面發展。合理開發和使用新聞資料庫、網絡數據庫等數字資源有助于媒體從業者了解相關背景信息,生產有特色的報道,而且這種方式還是新聞生產形式競爭中值得效仿和推廣的一種新的贏利模式。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內容生產
1.聚合重組。面對碎片化、模糊化的受眾,媒介融合背景下單一媒體的報道已很難到達目標受眾,必須根據不同終端載體的介質差異,將新聞內容生產進行多樣化匯聚和組合,使新聞內容整體性、系統性與差異化、個性化融合共生、相輔相成甚至相得益彰。比如,鳳凰傳媒在一個重大新聞事件發生后,新聞內容生產以不同形式、不同角度在集團所屬的電視頻道、鳳凰網、《鳳凰周刊》等媒體中多次匯集、聚散和重組。“即時新聞”板塊第一時間發布即時的新聞內容; “新聞今日談”“時事辯論會”、鳳凰網“鳳凰寬頻”等欄目則在已有新聞內容生產基礎上重新解讀,形成專題和深度報道;如果遇到有特別價值的新聞內容再反復提煉、挖掘、壓榨和萃取,出版書籍或制作成DVD等。
2.分類篩選。媒體內容選取和編排長期以來一直經由傳播者層層把關后才推出,媒體生產什么樣的內容,受眾就看什么樣的內容。微博、手機等新媒體出現后,新聞內容生產“我的地盤我做主”已成為一種潮流。公民記者等普羅大眾主動參與新聞內容生產,對以往傳統媒體整齊劃一的新聞內容生產模式造成巨大挑戰。在我國,約80%網站提供電子公告服務,有上百萬個論壇,2.2億個博客用戶。據抽樣統計,每天人們通過論壇、新聞評論、博客等渠道發表的言論就達300多萬條,超過66%的中國網民經常在網上發表言論。公眾通過網絡社區等生成的公共話語,成為社會問題的晴雨表,也為傳統媒體的新聞內容生產提供了鮮活的新聞線索和報道題材。在國外,面對信息飽和與超載,用戶借助新媒體技術,根據自身需要自動對新聞進行分類、篩選和轉發。
3.調整轉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內容生產也由傳統媒介主導的垂直、單一、縱向傳播的新聞內容生產,轉變為由專業媒介組織和廣大公民記者共同參與完成的分享式、互動式和橫向發展的新聞內容生產。對話溝通、民主協商和自我賦權等各種互動和反饋使得廣大受眾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成為新聞內容生產的分享者、參與者和提供者。傳播媒介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傳者和受者各自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和身份也在融合媒介中可以隨時調整和轉換。比如,鳳凰新媒體加入大量的Web2.0概念,強調網友管理由網友們生產的內容,其大量節目來自于鳳凰網博客、論壇的互動,并搜集了很多網友自己動手、參與制作的節目素材和報道內容。
在國外,每日電訊報社遷到新址后,改用大平臺來辦公,報紙編輯和網站編輯一起工作,不僅做報紙,也做網站、無線下載、視頻和其他交互式內容,旨在推廣“一個內容、三種介質”,即報紙、網站、短信的“一拖三”聯合運作模式。每天清早,印刷版開始投遞到用戶手中,到了下午,網站上發行主要針對青少年的在線下午報,用戶可自己打印,也可在線閱讀。這種即時更新、媒介聯動和整體作戰的新聞內容生產鏈成功實現了媒介融合背景下,不同媒體在新聞內容生產界面、輸出終端以及產品形態等各個環節的一系列調整和轉換。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生產技術
1.硬件技術。傳播高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新聞生產形態的革命。傳統的新聞生產活動以單一媒介形態為基礎,技術手段相對有限,各家媒介形成自己的新聞生產鏈和工藝流程。比如,各家媒體的記者分頭行動,造成同一新聞事件可能被多次重復采訪報道,而且媒體與被采訪報道者之間也存在著多次協調,這樣既浪費資源,又浪費人力。
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派出的專業記者團隊能夠為集團組織中所有媒體采集發布新聞。對于較小型的新聞生產活動,只需要派出一名身兼文字、攝影、攝像的“背包記者”、多媒體記者或全能記者帶上攝錄設備和傳輸設備,把文字稿和畫面第一時間傳回媒體總編輯部。對于大型的新聞生產活動,只需派出一個專業小組,帶上攝錄設備、轉播車、接受設備、傳輸設備和轉換器等專業生產設備,就可完成發稿任務。
2.軟件技術。媒介硬件技術設備的融合建立在數字化技術基礎之上。而手機、QQ、BBS、BLOG、XML和云計算等多種信息交互技術和新聞內容聚合技術也屬于數字化技術的具體應用。尼葛洛龐帝指出,要了解“數字化生存”的價值和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異。數字化技術使電話、數據和圖像信號通過編碼進行傳輸和交換,所有新聞生產過程在網絡傳播中成為統一的比特流,打破了以往涇渭分明的電信、廣電及信息三大領域的界限劃分,使得電信網、互聯網和電視網的“三網融合”成為可能。
此外,數字化技術還打破了媒體之間的界限,使文字、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各種新聞生產內容可以通過不同網絡、中介或渠道來傳輸、交換和處理。如今,全世界任何地方發生的事情都能迅速傳遍全球,新聞生產者只需攜帶擁有少數輕便的新聞生產技術裝備就能夠把新聞第一時間傳回融合媒體的總編輯部,提高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產制的時效性和便利性。
參考文獻
[1][加]馬歇爾·麥克盧漢.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2]宋昭勛. 新聞傳播學中Convergence一詞溯源及其內涵[J]. 現代傳播,2006(1).
[3]許穎. 互動·整合·大融合——媒體融合的三個層次[J]. 國際新聞界,2006(7).
[4]王菲. 媒介大融合:數字新媒體時代下的媒介融合論[M]. 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7.
[5]陳國洲,王大千. 鳳凰新媒體發展戰略分析[J]. 青年記者,2008(36).
[6]張壘. 一個新聞事件的全媒體采訪體驗——全媒體運作過程分析[J]. 中國記者,2009(5).
[7]劉曉麗. 簡析CCTV新聞頻道北京奧運報道策劃要略[J]. 新聞世界,2009(1).
[8]汪睿婷,董天策. 鳳凰衛視報道奧運會的特色探析[J]. 現代視聽,2008(1).
[9]王億本. 鳳凰衛視:“把骨頭嚼碎了做節目” [J]. 新聞與寫作,2008(2).
[10]胡泳. 眾聲喧嘩:網絡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1] [美]尼古拉·尼葛洛龐帝. 數字化生存[M]. 胡泳等,譯.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