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西方文明對我國少兒圖書插畫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民族文化的興盛與發揚更為少兒圖書的發展提供了割舍不斷的民族資源。少兒圖書插畫中引入中國畫元素不僅具有發揚民族文化的功效,而且為中國少兒圖書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資本。
[關鍵詞]少兒圖書;插畫;中國畫;發展
[作者單位] 商艷玲,鄭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一、少兒圖書業的發展歷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為延續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文明古國展開了新的篇章。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個月就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作為社會主義新中國出版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新中國少兒出版,也開始了童書的起步。進入20世紀60年代,少兒圖書的發展受到 “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并未因為其內容及表現形態的兒童性而避免于難。此時的少兒圖書大多都是“活學活用”和“樣板戲”內容的連環畫冊,這些打上鮮明“文革”烙印的少兒讀物,多是“紅小兵”讀物。
“文革”后期,全國各地要求恢復童書業的呼聲越來越高,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也紛紛對少兒出版予以極大關注。很多高水準的少兒圖書如雨后春筍一樣涌現出來,那個年代出書還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所以文字質量很高,而且一大批繪畫名家參與了插圖繪制,這就使得當時的少兒圖書圖文并茂。當時沒有電視和電腦,人們的精神生活相對貧瘠,少兒圖書為這個年代的兒童留下了深刻印象。
1978年,改革開放吹響了春天的號角,給我國童書業飛躍發展帶來了春天。經歷過新中國初創時期起步和“文革”時期停步的少兒出版,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西方文化以壓倒之勢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少兒圖書出版也借鑒它們的成功經驗,得以大力發展,逐漸成為繁榮發展的文化產業。2006年9月20日—23日,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第30屆世界大會在中國澳門舉行。這次大會被譽為IBBY歷史上“最成功、最美妙”的一次大會,并大大提升了中國少兒出版在全球的大國地位,也大大推動了中國少兒出版的國際化進程 [1]。歷經60多年的發展,少兒出版從短缺到繁榮,從簡陋到精致,從封閉到開放,直至今日,我們更是提出“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方針。
二、當代少兒圖書在插畫上的特色
每年都會有一大批少兒圖書問世,為了增加圖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作者和編者往往會在圖書中加入插畫。近年來許多著名少兒讀物插畫,其形式都是以西方的繪畫形式為主,豐富的色彩或對比強烈,或和諧穩重,為少兒圖書增添了無限趣味。少兒圖書插畫的勃勃生機讓我們忽視了表象之后所存在的缺失。縱觀少兒圖書,我們會發現,中國傳統繪畫因素在少兒圖書中的地位基本讓位給了現代西畫,我們民族的繪畫形式被外來文化取而代之,這不是中國少兒圖書發展的希望之道。
在少兒圖書引進來的同時,我們也思考走出去的問題。中國出版業貫徹國務院新聞辦、原新聞出版總署“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將中國圖書走出去列為中國出版業的一項重點工作。占有出版重要市場的少兒圖書,也面臨著引進來、走出去的各種機遇。在引進來方面,我們一直在認真貫徹,可以看到很多西方因素充斥中國少兒圖書,從內容到形式無處不在,就其中的插圖來看,西方的繪畫形式及色彩運用占到很大一部分。這其中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直接引進國外的原創圖像,另一方面是在西方文化影響下,中國少兒圖書出版者運用西方表現因素進行再創造圖像。很多少兒圖書編輯在心理上認同西方文化中的世界因素,忽略了民族文化的世界性,殊不知中國畫形式的插圖實際上不僅滿足了我國兒童的需求,也為世界兒童提供了更豐富的表現形式。
圖1 ? ?唐云輝《兒童文學》封面
圖2 ? ?張亦浩《徐童保樹》
兒童的心靈猶如清澈見底的一汪泉水,他們沒有主宰少兒圖書的權利和能力,少兒圖書的內容及表現形式都是成人在主宰和設計,我們提供給他們什么,他們就會接受什么。我們提供西方繪畫形式,兒童就會很快接受西方現代文化的沖擊;我們提供民族文化下的國畫形式,他們就能成為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力量。
三、中國畫因素在少兒圖書中運用的可行性分析
1.點綴少兒圖書的趣味性
插畫是體現兒童書籍設計趣味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能吸引兒童且最易懂的部分,一幅精彩的插畫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的敘述和教化。優秀的兒童插畫能讓兒童在閱讀中體驗愉悅,同時還能夠提高兒童欣賞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兒童具有好奇心大、求知欲強、興趣面廣等性格特點,插畫往往是吸引兒童閱讀少兒圖書的關鍵點之一。插畫會讓兒童在充滿樂趣的氛圍中探尋知識的奧妙,簡潔明快的藝術語言、夸張生動的藝術造型往往能夠成為吸引兒童的亮點。中國畫以水墨、宣紙為主要繪畫形式,講求筆墨形式,不求形似,意在筆中,這恰恰符合兒童純凈天性的需求。國畫中的水墨靈性能夠恰如其分地展現兒童的天性,將國畫的因素運用于少兒圖書插畫中,可以給兒童提供更多形式的樂趣。
2.增強少兒圖書的意蘊及內涵
少兒圖書插畫除了要具備趣味性,還要將知識性貫穿其中,除了用國畫形式表現所表達內容的知識性,國畫本身就已具備知識性的特點。不同民族對繪畫的形式及色彩都有著不同的認識和運用,“中國畫所表現的境界特征,可以說是根基于中國民族的基本哲學,即《易經》的宇宙觀:陰陽二氣化生萬物,萬物皆稟天地之氣而生”[2] 。因此,中國畫具有“尚率真,輕功力,崇士氣,斥畫工,重筆墨,輕丘壑,尊變化,黜刻畫”的美學觀念。不追求形似的極致,在乎的是一筆一墨間的情趣與氣韻,這正暗合了兒童不諳世事而又不為俗世所困的天真爛漫之心。在兒童的眼中,插畫是有趣的內容闡釋,并非單純的物之外觀的再現。
中國畫有色彩和水墨之分,既可以讓兒童在腦海中有激情澎湃的色彩沖擊,也有靜如潭水的淡淡禪韻。由于中國畫墨色不受客觀世界色彩存在的限制,畫家通過水和墨的變化凝聚了抽象色彩的靈氣,在宣紙上叱咤風云,抒情寫意,“意足不求顏色似”,自由奔放地表達出畫者的審美及思想高度,筆墨處見精神,空白處見胸襟。中國畫的墨與色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再現的藝術載體,中國畫表達形式會隨著時代的不同而呈現多種樣式,但無論外在形式及表述語言如何轉換,都無法磨滅中國畫對文化本源和內心世界及人文精神的闡釋。
3.化傳統文化精華于潛移默化中
少兒圖書不僅讓兒童沉浸于圖書的內容之中,優美的中國畫插畫更會在其幼小的心靈世界種下民族文化精華的種子。中國畫的筆墨及色彩觀是特定時代及民族文化的產物,是中國畫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寫照,或以寧靜與深邃來創造淡泊意境,或以絢麗色彩追求藝術的現代性。中國畫的一筆一墨,表達的不僅是畫者的心境,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展現。兒童在觀賞插畫的時候,不僅享受到身心愉悅的快感,也會為優美的民族繪畫形式所打動,進而會激發他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探究。
在少兒美術教育中,我們強調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恰恰能讓兒童在少兒圖書的插畫中潛移默化地獲得。兒童在閱讀的時候,欣賞了優美的國畫形式插畫,或獲得了樂趣,或得到了啟發,這都于無形中在他們心靈種植了傳統文化基因,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我們不能否認西方文明有其發展的優勢,但民族的傳統文化及繪畫也會為我國兒童圖書出版業的發展與興盛提供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持,更會成為中國少兒圖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最大特色和最大資本。當然,國畫因素在少兒圖書插畫中的應用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該隨著兒童的性格特征和時代特色來發展,既要保持民族性,也要具有時代性,這需要在具體的實踐運用中逐漸發展。
兒童的世界可塑性極強,我們提供給他們的資源應該越豐富越好,讓他們具有廣闊的選擇空間。無論是西方的插畫形式,還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模式,都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從內心深處打動兒童純真的世界,幫助他們在文明的氣息中健康成長。少兒圖書需要的是百花齊放,作為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將我們的優秀文化發揚光大,為世界的文化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海飛. 童書業六十正年輕——新中國少兒出版60年述評 [J].編輯之友,2009 (10).
[2]宗白華. 美學散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中國畫有色彩和水墨之分,既可以讓兒童在腦海中有激情澎湃的色彩沖擊,也有靜如潭水的淡淡禪韻。由于中國畫墨色不受客觀世界色彩存在的限制,畫家通過水和墨的變化凝聚了抽象色彩的靈氣,在宣紙上叱咤風云,抒情寫意,“意足不求顏色似”,自由奔放地表達出畫者的審美及思想高度,筆墨處見精神,空白處見胸襟。中國畫的墨與色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再現的藝術載體,中國畫表達形式會隨著時代的不同而呈現多種樣式,但無論外在形式及表述語言如何轉換,都無法磨滅中國畫對文化本源和內心世界及人文精神的闡釋。
3.化傳統文化精華于潛移默化中
少兒圖書不僅讓兒童沉浸于圖書的內容之中,優美的中國畫插畫更會在其幼小的心靈世界種下民族文化精華的種子。中國畫的筆墨及色彩觀是特定時代及民族文化的產物,是中國畫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寫照,或以寧靜與深邃來創造淡泊意境,或以絢麗色彩追求藝術的現代性。中國畫的一筆一墨,表達的不僅是畫者的心境,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展現。兒童在觀賞插畫的時候,不僅享受到身心愉悅的快感,也會為優美的民族繪畫形式所打動,進而會激發他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探究。
在少兒美術教育中,我們強調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恰恰能讓兒童在少兒圖書的插畫中潛移默化地獲得。兒童在閱讀的時候,欣賞了優美的國畫形式插畫,或獲得了樂趣,或得到了啟發,這都于無形中在他們心靈種植了傳統文化基因,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我們不能否認西方文明有其發展的優勢,但民族的傳統文化及繪畫也會為我國兒童圖書出版業的發展與興盛提供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持,更會成為中國少兒圖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最大特色和最大資本。當然,國畫因素在少兒圖書插畫中的應用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該隨著兒童的性格特征和時代特色來發展,既要保持民族性,也要具有時代性,這需要在具體的實踐運用中逐漸發展。
兒童的世界可塑性極強,我們提供給他們的資源應該越豐富越好,讓他們具有廣闊的選擇空間。無論是西方的插畫形式,還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模式,都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從內心深處打動兒童純真的世界,幫助他們在文明的氣息中健康成長。少兒圖書需要的是百花齊放,作為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將我們的優秀文化發揚光大,為世界的文化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海飛. 童書業六十正年輕——新中國少兒出版60年述評 [J].編輯之友,2009 (10).
[2]宗白華. 美學散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