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冬林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福州,350001)
我國設施蔬菜栽培面積逐年擴大,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是設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尤其是番茄設施一年一大茬的生產模式,效益高,生產管理簡單,導致輪作難以實施,根結線蟲病、枯萎病、根腐病、青枯病等土傳病害和土壤次生鹽害日益嚴重,影響了番茄產業的正常發展[1,2]。
番茄嫁接栽培具有增強植株長勢、抗逆性強及采收期長等特點,可有效預防連作地塊土傳病害的發生,減輕土壤次生鹽為害,增強養分吸收能力,提高產量。番茄傳統的嫁接方法主要有插接、靠接、劈接。近年,番茄嫁接主要應用斜切套管嫁接法[3]。
本研究應用斜切法,研究了不同砧木、嫁接工具、接穗苗齡等對嫁接成活率、嫁接效率的影響,并調查了其對嫁接苗青枯病抗性和產量的影響,探討生產中番茄嫁接的最優技術及栽培效果。
供試接穗為中研益農種業番茄品種中研紅3號;砧木為茄子砧木托魯巴姆和番茄砧木愛好。
①嫁接配組 以中研紅3號為接穗,分別與托魯巴姆、愛好配組嫁接。
②嫁接工具 分別采用套管、嫁接夾。
③嫁接時期 于2013年7月1日播種托魯巴姆,8月1日播種愛好和中研紅3號,分別在接穗2葉1心和接穗4葉1心時進行嫁接。每個組合嫁接1 000株,不設重復,每個組合選取125株定植,自根苗定植500株,進行抗青枯病及產量試驗。
①試驗材料 育苗基質按草炭土∶蛭石∶椰糠=7∶2∶1(體積比)配制,均為一次性使用。育苗采用 72孔穴盤。
②嫁接方法 嫁接時選砧木和接穗粗細一致的幼苗。用消毒好的刀片在砧木離根8~10 cm處、真葉下方按30°角斜向上切,去掉上部,切口長0.8~1 cm;然后在接穗子葉下方6~8 cm處將接穗按30°角斜向下切,去掉下部,切口長0.8~1 cm;接著迅速套上1~1.2 cm的套管或嫁接夾,迅速將砧木與接穗對接。要求切面平滑,砧木和接穗斜切面長度不超過套管或嫁接夾的長度,接穗和砧木斜切面緊密貼好對齊,以利于傷口愈合。
③嫁接后管理 嫁接苗采用4段式管理。前3 d完全密閉、遮光,溫度白天 25~28℃、夜間 18~22℃,濕度 85%~90%;接后 4~6 d,采用白色無紡布遮陽保濕,早晚適當通風;接后7~10 d,揭掉無紡布,早晚通風;10 d后正常管理,并去除砧木萌芽,15 d后將苗子放到室外煉苗3~5 d,當發生1~2片新葉即可移栽定植。
④栽培定植 按常規番茄栽培方法進行管理。全生育期觀察記載青枯病發病株數,每次采收果實時記錄產量。
⑤調查項目 a.親和性。嫁接15 d后調查嫁接苗的成活率,調查定植后及整個生育期傷口處有無腐爛壞死癥狀,有無凋萎或僵化現象。
b.抗病性。定植后整個生育期調查嫁接苗青枯病發病率。
c.產量。調查平均單果質量、單株產量及理論667 m2產量。
在適當溫度、濕度和光照條件下,在接穗苗齡為4葉期時,使用同種嫁接工具的情況下,不同的砧木嫁接成活率差異不大,嫁接夾相較于套管嫁接成活率高,嫁接夾嫁接成活率高達95%以上(表1)。
以托魯巴姆為砧木,一個熟練嫁接工1 d(8 h)用套管嫁接可嫁接2 500~2 800株,設其速率為1,而使用嫁接夾只能嫁接2 200~2 500株,速率是套管嫁接的 87%~90%(表1)。
使用套管嫁接,分別在接穗苗齡為2葉期和4葉期采用2種不同砧木嫁接番茄中研紅3號,并觀察嫁接成活率,結果表明,在接穗苗齡為2葉期時嫁接,2種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分別為92.3%和92.4%,都明顯高于接穗苗齡為4葉期的成活率(表2),并且接穗在2葉期時,莖稈的空心率明顯減少,提高了接穗苗的使用率。
以托魯巴姆、愛好為砧木,在接穗2葉期、4葉期時,分別以套管、嫁接夾為嫁接工具,各組合選成活植株125株定植,整個生育期觀察各植株對青枯病的抗性。結果表明,以托魯巴姆作為砧木的4個組合共500株植株,共2株發生青枯病,青枯病發生率為0.4%;以愛好作為砧木的4個組合中,僅1株發生青枯病,青枯病發生率為0.2%;而自根苗的青枯病發生率為37.8%(表3)。說明以托魯巴姆或愛好嫁接番茄,嫁接苗的青枯病發生率都明顯減少,都表現為高抗青枯病。

表1 不同砧木、不同嫁接工具對成活率及嫁接速率的影響

表2 不同嫁接苗齡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表3 不同砧木、不同方式嫁接對番茄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響

表4 不同砧木、不同方式嫁接對番茄產量的影響
分別從每個配組中選取10株進行產量分析,結果表明,嫁接苗單株結果數比自根苗多0.1~0.5個,差異不大,說明嫁接對番茄單株結果數影響不大。平均單果質量增加8~13 g,增幅達6.7%~8%,667 m2理論產量達7 140~7 500 kg,比自根苗增加380~740 kg,增幅達8%。不論以托魯巴姆還是愛好為砧木時,在接穗2葉期,使用嫁接夾嫁接,單株產量和667 m2理論產量都達到最高(表4)。以上結果表明,嫁接能提高番茄植株的生長能力,從而大大提高番茄產量。
試驗結果表明,番茄嫁接苗在抗青枯病、生長勢及產量等性狀上都比自根苗具有較強的優勢。而番茄砧木愛好的嫁接親和力及嫁接成活力都高于茄子砧木托魯巴姆,但差異不明顯;且在接穗苗齡較短的2葉期嫁接,成活率高于4葉期,且莖稈空心率較低,究其原因,應為低苗齡莖稈木質化程度較低,傷口易于愈合,成活率較高;使用嫁接夾嫁接的苗成活率高于使用套管嫁接,且定植后整個生育期傷口腐爛及感染率都低于套管,說明在傷口愈合過程中使用嫁接夾利于空氣流動,傷口容易愈合;在接穗2葉期,使用嫁接夾嫁接,不論是以托魯巴姆還是愛好為砧木,嫁接苗單株產量和667 m2理論產量都達到最高。綜上所述,愛好作為砧木使用嫁接夾在接穗2葉期時嫁接可提高番茄植株青枯病抗性和生長勢,從而提高產量,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明顯。
[1]王茹華,周寶利,張啟發,等.茄子/番茄嫁接抗病增產效果初報[J].中國蔬菜,2003(4):10-11.
[2]王漢榮,茹水江,王連平,等.嫁接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研究[J].浙江農業學報,2009,21(3):283-287.
[3]壽偉林,董文其,陳杰,等.砧木品種和嫁接方法對番茄生長發育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浙江農業學報,2004,16(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