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 張靜 王俊紅 白云德
(1.陜西技術服務分公司 陜西西安 710000)
(2.北京華福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100015)
(3.第二輸油處咸陽輸油站 陜西咸陽 712000)
長期以來有關輸差分析的理論研究文章很多,但大多存在概括性強、缺少針對性的特點,本文通過一年的跟蹤實際生產運行參數的變化,并結合長輸管道復雜的地理環境,各,形成了適應長輸管線特點的“五要素”輸差綜合分析法,為日常生產運行管理以及管道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據。

輸差和含水曲線對比圖
從圖一、圖二可以看出一、二、三、七、九、十二月輸差較大,含水較低。下面就一、二、三、七、九、十二月的輸差從排量、溫度K值、計量儀表、系統壓力以及管存量變化五個方面對輸差的影響做以下分析。

從圖一、圖三可以看出,管線的輸差的變化與排量有一定的關系,排量越大(也就是管存量越接近設計管容),管線的充滿程度越好,表現出來的輸差越小。階段性每小時排量在350 m3和450 m3以下運行產生的輸差最大。而在四至六月份,每小排量在500 m3至650 m3運行時,輸差效果較好,呈盈余狀態。
從圖四反應出由于首末站在管線溫度、進出站壓力不同,使得計量儀表顯示不同,在液量輸差的計算上,(以首站流量計為參照物)應統一在標準狀態下體積計算(可直接帶入K值計算),在下游計量儀表顯示的輸差上進行增減。
流量計在標定后即使在允許計量誤差范圍內還存在正負范圍,因此在所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輸差是一定值,一旦在此過程中調整流量計,就有可能出現較大的波動,所以在作業時要根據儀表的標定范圍和輸量的變化,摸清計量器具的拐點及時對輸差值增減來分析是否正常。
當閥室壓力不斷上升時,當壓力升到最高為4.2 M Pa。同時輸差在不斷增大,1-2月份輸差均在1000 m3/月以上,直至3月1日慶咸線淳化2#閥室以下各閥室壓力不斷下降,下降到最低為0.9 M Pa,輸差開始開始盈余306 m3,3月下旬開始轉為正輸差。

由于管路距離長、管徑大、地形地貌變化大,因此在調整輸量后隨著系統壓力、管溫等的動態變化,對管線本身的存油量產生較大的影響,在輸量改變后管線需要重新達到一個系統平衡,在此期間體現在輸差上就是數值的大起大落。那么我們繼續從兩種情況進行分析。
(1)短時(2小時之內)的啟停后輸量沒做調整。
此時我們只要通過停輸后到啟輸錢末站收到量(也就是管線減少的存油量)和啟輸后的首站排量可估算出達到原系統的平衡時間,系統平衡后輸差應與停輸前一致。這時也可排除外部因素。
(2)長時間(2小時以上)的啟停輸和輸量調整后的情況。
此種情況必需要計算在系統壓力、溫度等參數變化前后的管線存油量也就是管存量的變化來判斷輸差是否在正常范圍之內,這種輸差的變化往往大起大落。那么只有通過計算出管存量變化也就是填充或釋放管線的油量來計算我們的輸差是否在正常變化范圍之內來排除外部及其他因素。這時輸差在新的系統平衡后為一定值。(根據Q/SY 197-2012中關于管存量的公式計算)

通過系統變化前后的管存量的相減得出管線管容的增減變化。如果管存量的變化為正值,那么要在系統平衡后末站所收到的量中加上此值,相反則減去。此法也可通過首末站庫存的變化和管存量的變化計算出全月或全年管線的盈虧。通過輸量變化前后對管存量的計算可得知輸差的盈虧是否在合理范圍之內,以此判斷輸差產生的內外因素,為管道的安全運行提供依據。
通過對“五要素”對輸差產生的原因分析和平時搜集整理各類數據的變化圖表,運用合理的計算方式使得出崗位員工和基層值班領導能夠迅速對平時輸差變化得出正確的判斷,及時分析、排除輸差產生的內外部原因,為日常生產運行管理以及管道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據。
【1】蔣大旭,鄭開銀.成品油自動計量教程.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4.
【2】嚴大凡.油氣儲運工程【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3.
【3】肖素琴.油品計量員讀本【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