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瑩
浙江民歌歌詞修辭研究
◎徐瑩瑩
本文研究對象是浙江民歌,它興起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本文的研究從修辭學的角度探討歌詞的語言藝術表現,著重分析浙江民歌歌詞的修辭現象和修辭運用。
浙江民歌 修辭格 歌詞
浙江復雜的地理地貌和多樣的經濟類型以及相應不同的勞動內容,使得浙江的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色彩斑斕。浙江的民歌按照音樂體裁大致可分為號子、山歌、小調、燈調、蓮花、儀式歌六大類。號子主要指人們在勞動生產過程中演唱的勞動號子;山歌主要指農村人們在山野湖河勞作行舟,或在棚下休憩時為舒心解悶自娛時唱的一種民歌;小調主要指流行于城市和鄉村的俗曲時調;燈調、蓮花主要指民間習俗節日表演的歌舞曲;儀式歌是指在一定的民間禮儀活動場合所演唱的民歌。
浙江民歌歌詞中,辭格使用的類型非常多,它們是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反復、反問、對偶、頂真、引用等。浙江山歌里面不僅運用像比喻、排比、擬人、夸張等這樣的傳統辭格,同時還運用了閃避、留白、凝粹、譎辭、舛互、設彀、詭諧、新典、會意、列錦、絕語、潤色、用歧、同異、析字等這樣的新建格。
在傳統辭格的使用方面,浙江民歌渾然天成。下面分別以比喻、排比、擬人為例對浙江民歌進行分析。浙江山歌《四月插秧樂悠悠》:“四月插秧樂悠悠/哥一丘來妹一丘/唱句山歌試妹心/好比日曬油麻望開口。”山歌俏皮生動,將“哥”想要“唱句山歌試妹心”比作“日曬油麻”,因為兩者有其共同之處,使得聽者在奇妙生動當中感受到了山歌洋溢的濃濃的青春氣息。浙江舟山《起蓬號子》:“一拉金(拉格嗨唷),二拉銀(拉格嗨唷),三拉珠寶亮晶晶,大海不負柯魚人(呵)。唉唉唷!”該首浙江號子中的“一拉金”“二拉銀”“三拉珠寶亮晶晶”就屬于排比句,使得該首勞動號子的情感不斷迸發,氣勢不斷增強。浙江樂清《對鳥》:“吤呣飛過青又青哎/吤呣飛過帶銅鈴呵/吤呣啊飛過紅加綠/吤呣飛過抹把胭脂唉,搽嘴唇哦//青翠飛過青又青哎哎/白鴿飛過帶銅鈴哦/天雉鳥飛過紅加綠/長尾巴汀飛過抹把胭脂哎/抹嘴唇哦。”(“吤呣”是“什么”的意思)。該首山歌中將“長尾巴汀”鳥“飛過”比作“抹把胭脂”“搽嘴唇”,運用擬人的手法將該鳥的尾巴是紅色的特征很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將長尾巴汀鳥人格化,賦予了人的特征,十分鮮活有趣。
在新建格方面,浙江山歌也有其獨到之處。下面分別以留白、舛互、列錦、同異為例對浙江民歌進行分析。《蠶兒吐絲在肚間》:“有心莫要幾多言/有情莫要掛嘴邊/牡丹開花不結籽/蠶兒吐絲在肚間。”后面兩句用了留白的新建辭格,“牡丹開花不結籽”和“蠶兒吐絲在肚間”,歌者并不一語道破,而是戛然而止,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牡丹開花不結籽”是指牡丹開花時十分富貴典雅,然而它并沒有結果,而“蠶兒吐絲在肚間”是指蠶兒雖然低調,但是它卻在肚子中間吐絲,默默繁衍下一代,這是真正的“情”。兩者形成鮮明的反差,意在告誡人們任何“心”“情”都是要實際行動表現出來的,而不是只是停留在口頭上。《阿姐歌》:“阿姐年紀二十三/艱苦樸素勿打扮/勞動是能手/下田是模范/肩上打苗子/身穿粗布衫,/結婚勿要啥嫁妝/只要那/鋤頭呀和扁擔/(哎得心阿姐喲)”該首民歌中提及阿姐“結婚勿要啥嫁妝”,而后面又說“鋤頭呀和扁擔”,可見阿姐希望結婚時只要鋤頭和扁擔做自己的嫁妝,這就是一種舛互的修辭手法,既全部否定,然后又部分肯定,當然舛互的修辭手法也可以是既全部肯定,然后又部分否定。浙江寧波《鮮花調》:“唱一朵鮮(呀)花/唱一朵鮮(呀)花/鮮花朵朵飄到我的家/牡丹花/水仙花/拔蘭花/月季花/我只愛上碧桃(啊)/花啊/碧桃(啊)/花呀/(噯格龍冬唷/哎唷)”該首民歌當中就用了列錦,將“牡丹花”“水仙花”“拔蘭花”“月季花”同時列出,呈現出百花爭艷之象,給人帶來藝術美感。《莫再浮起動郎心》:“柑子跌落古井里/一半浮來一半沉/你要沉來沉落去/莫要浮起動郎心。”該首民歌使用了同異的修辭手法,“一半浮來”與“一半沉”形成前后的對比,這種選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意思有同有異的字用在同一個環境當中,造成前后對應的效果,就是同異。
綜上所述,浙江民歌的修辭手法多樣,形式新穎,豐富多彩,耐人尋味。
[1]王士均主編:《江南民歌情歌八百首》,學林出版社,2011年版。
[2]齊易:《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周青青:《中國民歌》,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版。
[4]朱亞榮:《中國民歌精選集》,北岳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
[5]周大風:《浙江民歌:采茶舞曲》,音樂出版社,1964年版。
[6]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文學院)
(責任編輯 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