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丁


“暑假期間,丁丁因感冒引起了發燒,我帶他去醫院就診。過程中,我無意提起丁丁每晚都要尿床兩次,已經持續了很久。剛好9月開學季,不知是否因為緊張,尿床現象更加頻繁。
“如果孩子5周歲以后,每周發生至少2次以上的尿床,基本可以判斷屬于遺尿了。”醫生立馬提醒我要重視,建議我帶孩子去做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顯示,果然是原發性單一癥狀夜間遺尿,醫生建議要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我有些吃驚。長期以來,我都認為尿床不是什么大問題,以為孩子不過是玩累了,喝水多了,或者干脆認為是孩子懶,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現在怎么就成了遺尿癥呢?
為了干預并治療丁丁的遺尿癥,我不得不查閱大量資料。”
幾歲開始屬于不正常?
孩子在2歲時,就開始有了對膀胱充盈的覺醒反應。這是一個隨著年齡漸漸發育的生理過程。到了3歲左右,當這個生理過程建立并發育成熟后,膀胱充盈刺激可引起腦電波的改變,使深睡眠狀態轉入淺睡眠狀態。因此,3歲以后的兒童,正常來說,即使在睡眠中也不會尿床。
一旦此發育遲緩或發生障礙,兒童在膀胱充盈時,就不能把這一信號像正常人一樣傳遞給大腦皮質,致使膀胱充盈到一定限度后逼尿肌產生收縮,結果就會在不覺醒時出現尿床。5歲以后的兒童在睡眠中出現無意識尿床,每周發生2次以上且持續超過半年,即可診斷為小兒遺尿癥。
77%來自家族遺傳
遺尿癥患者中,約30%~40%有家族史。雙親遺尿患者的孩子發生率為77%,單親遺尿患者的孩子發生率為44%,雙親均無遺尿患者的孩子發生率僅15%。70%原發性遺尿患者會在12歲左右自愈,結婚后往下一代遺傳。自愈是因為大腦皮層排尿中樞到一定年齡逐漸發育成熟,但病根尚未祛除,所以仍會遺傳。
但是我們家并沒有遺尿的病史,為何丁丁會出現呢?最后,我找到了原因——丁丁自出生后就一直用尿不濕,直到3歲多,當中我很少訓練他的大小便習慣,使他形成了習慣性尿床。后來,因為上學時不用尿不濕,想尿的時候會有緊張感,也就自覺鍛煉了膀胱的儲尿功能。可晚上睡覺一用上尿不濕,就沒有了自控力。
吃豬膀胱根本不靠譜
民間的說法與我一開始想的一樣:孩子尿床沒關系,長大了就會好的。其實這只有部分是正確的,5周歲以上的孩子,尿床的發生率大約是11%左右,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率會逐漸降低,到10周歲的時候,會下降到2%。不過這只是從統計學上來說發生率會下降,就孩子個體而言,無法預測以后到底是否會自愈。
鄰居一位奶奶還給我一個偏方——吃豬膀胱。我知道這是個土方,非常流行,但從原理上來講,這就是中醫的以形補形,用吃豬膀胱的辦法來補孩子的膀胱。可是大約三分之二的孩子尿床和膀胱并沒關系,所以,這些偏方根本無效。
真正要從飲食上對尿床進行康復治療,主要是靠控制孩子進食那些利尿的食物,如赤小豆湯、冬瓜湯,還要少吃辣椒和酸性食物。
入睡后的干預治療
撇開這些偏方,入睡后的治療方法才是至關重要,我嘗試用了下面這些家庭治療方。
定時睡覺(一般晚上9點)在丁丁睡覺前,我既不給他看驚險的電影或電視,也不給他講容易引起情緒激動的故事,更不逗引他,因為睡前過于興奮,真正入睡后孩子就會睡得很深,增加尿床的幾率。
定時叫醒(一般晚上11點)臨睡前,我會把鬧鐘調到11點,放在丁丁的旁邊。之所以定到11點,因為絕大多數尿床的孩子首次尿床時間是在入睡后的3個小時內。
最開始,鬧鐘叫不醒他,仍要我主動叫醒,大部分時候,我會讓他醒透,因為有一次他沒醒透,睡眼朦朧地就去尿尿,結果尿不干凈,后半夜又尿床了。經過持續的努力,大約過了3個月,鬧鐘就幫助他形成尿尿的反射弧了。
半夜上廁所 丁丁入睡前,我一定要求他去廁所小便。不管天氣有多冷,都不在床邊放痰盂。一方面可以讓他從床邊走到廁所,有助于醒得更透;另一方面有助于使他建立相應的條件反射。
經過上述家庭心理治療,大約6個月之后,丁丁的遺尿癥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