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元
十月,共和國迎來了65歲生日,回眸共和國走過的65年風雨歷程,國人親身體驗的最大感慨就是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如今,走在國內的大小城市中,林立的高樓,寬敞的街道,擁堵的車流,穿著時尚的人們,無不從每一個細節展現了共和國65年的豐碩成就,稱其為“中華盛世”一點也不為之過。而把盛世一定要歸納到一點來說,那就是收藏。
古語說得好:亂世黃金,盛世收藏。從古至今,收藏一直是一個小眾市場,是達官貴人、土豪世家的專利。對于大多數國人而言,收藏是他們生活中的一件奢飾品,只能仰望而不能雅玩。在故宮博物院里,我們看到,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一件件書畫作品,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像,其題跋上留存了歷代皇帝的玉印,由此可見國內收藏圈子之小、檔次之高。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國內經濟一路高歌猛進到經濟總量躍居全球老二,國人的生活水平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在滿足了衣食住行基本生存后,國人對于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是水漲船高。我們看到,國產電影票房突破百億元大關;我們看到,在剛剛結束的仁川亞運會上,中國金牌總數依然是一騎絕塵;我們看到,原本屬于“舊時王謝堂前燕”小眾雅玩的收藏,如今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大眾收藏成為國內藏家的萬法歸一。
說起如今紅遍全國的大眾收藏,那可真是無奇不有。大至佛像,小至微雕,從字畫到文房四寶,從像章到糧票,從火花到郵票,諸如青銅器、鼻煙壺、紅木家具、翡翠珠寶等等等等,五花八門,不勝枚舉,只要你能想到的,總有一款收藏品適合你。之所以有如此之多令你眼花繚亂的收藏品,因為每一個收藏這些的國人,都有一個無法言表的收藏情懷。在這些琳瑯滿目的大眾收藏品中,寄托了太多太多國人難以割舍的東東。套用一句俗話說:收藏是哥的傳說。
收藏市場是如何火起來的,藏家對此有一個極為精辟的解釋:由愛好到投資,由投資到投機,由投機到瘋狂。這個看似簡單的投資規律,不僅在我國的大眾收藏品市場上反映得轟轟烈烈,在我國產業發展道路上,這個投資規律也是如影隨形。一個小產品,當有人從中賺到錢后,就有外部資金進來將其發展成為一個小產業,這個小產業賺錢后,就有更大更多的資金涌入這個產業,使得本來極小的產業膨脹成為無法消化的大產業,直到把這個產業作死。
近2個月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很多人由此擔心國內經濟前景,但是正如筆者發表的一篇題為“錢在,牛市就在”的文章那樣,只要國內的就業率沒有下降,就不需要過于擔心經濟發展前景。換而言之,從1978年到2012年,我們通過玩“高大上”把國內經濟體量玩到了全球老二,現在,我們需要向我國的股市學習,要玩“小而美”,實現國內經濟從數量向質量的升級轉型。
9月份國內外財經業最為矚目的頭等大事便是馬云率領的阿里巴巴集團成功赴美上市,在創造了全球史上最大IPO之后,馬云笑言要用美國人的錢,收購美國人的公司,為中國人賺錢??纯?,國內的大玩家已經不滿足于在國內收藏市場上小打小鬧,借用全球資本,收藏全球值得收藏的珍品,國內收藏品市場,還是值得花點精力好好去玩一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