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原

7月份以來,市場指數持續上行,累計漲幅接近15%。國慶長假后,我們將迎來2014年的最后一個季度,市場何去何從,機會又在何方?
回顧前一個階段市場表現,滬市銀行股和深市地產股自5月份以來步入穩步上升通道,部分地產股漲幅翻倍,帶動市場人氣,大盤銀行股表現也較為強勁,部分個股漲幅近30%。觀察這兩個板塊的表現,共性之一就是業績前景欠佳但實際業績相對股價并不差,也就是說估值絕對低廉。結合近期低價中字頭央企股票斷斷續續的漲停潮,我們不難判斷,2014屬于估值修復年,畢竟現在市場的估值洼地若干年難遇。
從周期波動看,證券市場的漲落除了短期消息刺激外,無非就是估值水平的潮起潮落。何為估值水平?股價與未來業績的比價。靜態數據分析,目前中小板、創業板的收益率水平不足2%,較之4.6%的國債基準收益率低的可憐。考慮到未來并不明朗的新經濟前景及不倫不類的板塊行業結構,我們并不看好小盤股的未來。恰恰相反,小盤股票任何時間離場都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來自萬得資訊的數據顯示,9月份以來大股東減持數據再次大幅增加,創業板公司東方日升大比例減持5600萬股、青松股份減持4900萬股、瑞豐光電減持1100萬股、安利股份減持1050萬股,其他減持股數500萬幅度的合計15家。中小板公司減持力度也不小,中超電纜減持6400萬股、美邦服飾減持5000萬股、閏土股份減持4000萬股、御銀股份減持3500萬股、巨力索具減持3300萬股、大族激光減持3200萬股,其他減持股數2000萬的公司6家,減持1000萬的公司16家。比較而言,主板公司減持力度小許多。可見,作為上市公司大東家的一把手二把手都開始大比例拋售,面對嚴重高企的股價和業績蒼茫的未來,二級市場投資者還猶豫什么呢?
與小盤股的大肆拋售不同,主板市場經過多年的持續調整,目前平均靜態收益率3%水平,部分業績尚可、或股價嚴重跌透的公司收益率遠遠高于國債4.6%的基準,部分甚至達到20%水平。我們建議投資者四季度重點關注這些板塊及公司,我們堅信估值洼地遲早會被修復平整。
從行業整體PE、PB估值指標數值看,市凈率較低的行業依次為:黑色金屬0.88倍、金融1倍、采礦1.3倍、石油天然氣1.2倍,市盈率較低的行業有:金融6倍、建筑與鐵路9倍、石油天然氣10倍、電力熱力與能源11倍、汽車15倍。這些低估行業中,黑色金屬、采礦、金融、房地產建筑前景較為暗淡,投資者可重點挑選其中經營較為正常,估值嚴重低廉的品種組合配置。其他諸如石油天然氣、鐵路運輸、電力熱力等業績平穩甚至較好的行業個股則值得重點配置,比如受益煤炭價格持續跳水的火電類公司。
展望四季度甚至2015年宏觀經濟狀況,我們并沒有樂觀的理由。轉型必仍受刮骨療傷之痛,3年、5年、8年或10年之久,我們沒有資格去預測那些東西,何況未來本身就無法準確預測。國慶之后,滬港通將開始實戰演練,市場對此似乎抱有很大期望。時至年底股票發行注冊制也將提上日程。這才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與揣摩的要點,關乎市場機制變革的東西才可能帶來驚喜,而且是長遠的驚喜。
滬港通,不僅是兩地資金的融通,更是投資理念、估值水平的融通。外面的世界只賣1元錢的東西,憑什么到了內地能賣出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價格?股票發行注冊制一個道理,誰愛發就讓他發,反正我們左右不了。但有一點,貴的不要,只選物有所值之物。投資中最怕人云亦云,堅守物美價廉這個底線,永遠不會吃大虧。四季度,忘掉指數,堅守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