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觀點
華遠地產董事長 任志強:2014年如果不出臺政策,房地產投資增速會先高后低,全年房價漲10%左右。如果從供求關系解釋,今年的價格會趨于平穩。城市間的不平衡會逐步加大,而不是同升同降。人口的流動對房價影響甚大,如果城市人口往外流動,那么房價就要下降;如果人都往城市里“走”,那么房價還會持續上漲。
萬科董事長 王石:一般而言,房價收入比、房價租售比是判斷房地產價格是否合理的兩個重要指標。在目前中國大部分城市這兩個指標均明顯超過國際慣例。如國際標準的房產租售比為1∶100~1∶200,而在北京等一線城市租售比已經突破了1∶500,也就是年投資回報率不足2%,甚至低于銀行定存利率,這已經是非常明顯的泡沫表現。
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 陳淮:沒有國家依靠建房子實現現代化,但也沒有哪個現代化的國家能跳過大規模建設的時代,大規模蓋房也是現代化的必經過程。對于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的言論,不必在乎,可能站在歐美國家的立場來看,中國的城市化太快,建設規模太大,但是中國的城市化仍然很初級,城市化過程將消化這些房子,不存在泡沫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呂政:高房價抑制了多數普通勞動者的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高房價加重了以居住為目的購房者的經濟壓力,套住了兩代人的消費能力,削弱了對其它消費品的購買力,壓縮了其它產業的市場空間,阻礙國民經濟產業體系的協調發展。高房價抬高了工商業成本,削弱了中國經濟競爭力。高房價使進城務工農民難以轉為市民,阻礙了城鎮化的進程。高房價促使社會財富向少數人集中,加劇了財富分配不公。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易憲容:當前中國住房市場是以投資為主導的市場。在這樣一個住房市場,住房價格并不會隨著住房銷售量的大小而變化,而是取決于投資者對住房市場價格的預期。那么,為何投資者預期房價會繼續上漲呢?當前市場最主流的看法是,為了GDP增長,為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為了消耗過剩的產能,政府不愿意讓房價下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 馬慶斌:不動產統一登記和房產稅之間應該是弓和箭的關系,不動產登記是基礎,房產稅才是一個真正的政策性工具。只有住房登記系統信息更加完善、全面和科學,房產稅這支政策的箭才能射得更遠、更久、更有政策的威懾力。政策的目標是要讓住房回歸到居住的屬性,弱化它的投資屬性或者打擊投機的屬性。當投資或者投機在這個領域沒有暴利可圖的時候,房地產業就具備了健康發展的市場基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 張俊偉:房產稅是一種財產稅,作為一種經濟杠桿,必然會對房價產生影響,但只是影響房價的諸多因素之一,而且是一種慢變量,期望房產稅來抑制房價是不現實的。
近年來,國內輿論把開征房產稅看作是控制房價的“殺手锏”,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邊調控、邊上漲”的尷尬局面,社會心態趨于浮躁,期望能出臺一項政策立竿見影地遏制房價上漲。此外,近年來,全社會對財稅政策的理解日趨功利化,把財政、稅收簡單地看作宏觀調控的工具,動輒增減政府支出,動輒調整稅收,使得稅收法定的原則幾乎被完全拋棄。
著名經濟學家 吳敬璉:政府應該盡量讓市場起作用,不宜過多干預房價,免得顧此失彼,從而抬高其他方面的物價。房價為什么這么高?我將其歸咎于貨幣超發,我認為根本解決辦法是緊縮貨幣,令總需求與總供給相一致。政府也要增加土地供應,并大量建設廉租房(類似香港公屋),讓廉租房成為主流,而非保障性住房、經濟適用房。在法治不健全的中國,保障性住房可能被有權力的人占據,低收入者很難受惠。
(人民論壇記者周素麗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責編/ 馬靜 美編/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