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龍煤集團雞西分公司梨樹煤礦 158160
淺析礦井電氣事故及其防治措施
王亮
龍煤集團雞西分公司梨樹煤礦 158160
在當前人們在對煤礦進行生產的過程中,由于礦井環境比較特殊,這就容易使得電氣設備在正常運行的過程中受到礦井環境的影響,而出現問題從而煤礦生產作業的正常運行,有時甚至還會出現電氣事故,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我們就要采取相關的防治措施來對其進行處理,以確保煤礦生產的安全性。本文通過對煤礦電氣事故發生的類型和原因進行簡要的介紹,推出了相關的防治措施,以供參考。
電氣事故;安全生產;原因;防治措施
由于井下電氣設備受惡劣的自然環境、地質條件的制約,設備在使用中起動頻繁、負荷變化大、電壓波動大,因過載、短路、漏電、電弧、電火花故障引起的設備燒毀、礦井火災、瓦斯煤塵爆炸、人員觸電傷亡事故隨時都有發生的可能。另外,配電線路、開關、熔斷器、插銷座、電熱設備、照明燈具、電動機等均有可能引起電傷害,成為火災的點燃源,或造成人員觸電。
電氣事故包括觸電事故、漏電事故以及電氣設備事故。其中觸電事故在電氣事故中最為常見,可以在短時間內造成嚴重后果,死亡率極高。煤礦井下常見的觸電事故類型有:
(1)人身觸及已經破皮漏電的導線或由于漏電而帶電的設備金屬外殼,造成觸電傷亡。(2)停電檢修時,由于停錯電或維修完畢后送錯電而造成維修人員觸電傷亡。(3)誤送電造成的人身傷亡。(4)違反有關規定進行帶電作業,造成觸電傷亡。(5)高壓電纜停電以后,由于電纜的電容量較大,還儲有大量電能,必須放電。如果沒有放完電就去觸摸帶電的火線,必然要造成觸電傷亡,并且電纜越長越危險。
(1)電纜或電氣設備本身的原因。在煤礦生產的過程中,電氣設備自身的質量問題是導致礦井電氣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這主要是因為電纜或者相關電氣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其礦井環境比較惡劣,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容使得部分構件出現老化或者失靈的現象,這就使得電氣設備的性能受到影響,這樣就極有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而且相應的快關設備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有時也會出現漏電的情況,使得工作人員在礦產生產的過程中,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影響。
(2)電氣事故的發生。在礦產生產的過程中,設備事故的發生不久會使得電氣設備無法正常的使用,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可以引發相關的安全事故,比如火災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等,這就對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有著巨大的危害。
1)電網過電流的原因。在礦產生產過程中,電氣設備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時常出現電網過流的現象,這種現象主要是由電氣設備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電流超過額定電流,從而使得電氣設備的運載負荷過大,從而導致電氣設備出現故障,發生電氣事故。
2)井下低壓電網漏電故障原因。部分電氣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其設備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出現受潮、老化的現象,從而使得電氣設備的工作性能下降。
(3)因意外事故引起漏電
①井下電纜常因頂板冒落、礦車出軌、支柱傾倒等意外機械事故所損傷而導致漏電。②井下電纜因短路故障造成局部對地絕緣損壞,當處理短路故障后未經對地絕緣電阻測試而恢復送電時,就會發生漏電。③大氣過電壓沿下井電纜侵入,擊穿其對地絕緣而發生漏電。
(4)瓦斯爆炸原因。礦井瓦斯不助燃,但它與空氣混合成一定濃度后,遇火能燃燒、爆炸。瓦斯爆炸時會產生3個致命的因素:爆炸火焰、爆炸沖擊波和有毒有害氣體。瓦斯爆炸不僅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而且還會嚴重摧毀礦井設施、中斷生產。礦井瓦斯爆炸往往引起煤塵爆炸、礦井火災、井巷坍塌和頂板冒落等二次災害。瓦斯爆炸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瓦斯濃度。在新鮮空氣中,瓦斯爆炸的界限一般為5%—16%。引火溫度。瓦斯的引火溫度一般認為是650—750℃。充足的氧氣含量。氧氣濃度不低于12%。
(1)對井下的電氣設備應進行嚴格的科學管理,大型電氣設備必須建立使用和維修檔案,定期地對電氣設備進行技術監測、試驗和維護,并認真做好有關的記錄,作為技術檔案保存。絕不允許設備在低于規定的技術指標下或帶病的情況下運行,以杜絕因設備的損壞而造成的電氣事故所帶來的觸電情況發生;
(2)防止人身觸及或接近帶電體。按《規程》規定,電機車架空線的懸掛高度自軌面算起不得小于下列規定:在行人的巷道、車場內及人行道與運輸巷道交叉的地位不小于2m;在井底車場內,從井底到乘車場為2.2m;在地面或工業廣場內,不與其他道路交叉的地方不小于2.2m;
(3)電網和設備的電氣連接都必須采用專用的電氣連接頭,電氣連接頭與導體的堅固以及連接情況必須符合高壓電氣設備的技術要求。禁止采用導體之間直接纏繞的連接方法,以防止俗稱“雞爪子”的不合格連接現象的發生,杜絕因此而造成的相間短路或相地短路的事故發生;
(4)對導電部分裸露的高壓電氣設備無法用外殼封閉的,必須圍以遮攔,防止人員靠近。同時在遮攔門上裝設開門即停的閉鎖開關,確保人員開門進入高壓電氣室時,電氣設備電源斷開;
(5)井下電氣設備帶電部件和電纜接頭全部封閉在外殼內部,即成封閉型,并在操作手柄與蓋子之間設有機電閉鎖裝置,確保不合上蓋子,便不能接通電源;合上電源后,便不打開蓋子;
(6)對于生產機械的電控設備中,凡是人工手動操作的控制線路,控制電壓均不得高于36V安全電壓。對于手持式電動生產工具的使用電壓不得超過127V,并要求工具的手對電氣部分必須具有良好的絕緣程度,同時要求在使用前應做絕緣程度的測試,以防止可能產生的觸電危險;
(7)各變(配)電所的入口處或門口都要懸掛“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牌子。無人值班的變(配)電所,必須關門加鎖。井下硐室內有高壓電氣時,入口處和室內都應在明顯地點加掛“高壓危險”牌;對手持式或人員經常接觸的電氣設備采用降低的工作電壓。《規程》規定,照明、手持式電氣設備的額定電壓不超過127v;遠距離控制線路的額定電壓,不超過36v。
由此可見,人們在煤礦生產的過程中,電氣事故發生不久對煤礦生產的效率和質量有著極大的影響,還極其容易引發其他的安全事故,這就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大量巨大的損失,為此我們在煤礦生產時,就要對其電氣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相關分析,從而找到相應的防治措施來對其進行處理,以確保礦產生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黃培生.煤礦井下漏電的預防措施[J].海峽科學,2010(04)
[2]于淑華.煤礦井下安全用電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8(10)
[3]崔蕾蕾,姚遠,成忠芳.煤礦井下漏電原因與防治對策[J].科技信息,2006(07)
[4]董家宏.井下電氣設備安全與保護淺析[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2)
[5]師廣迎,董衍軍,孫寶地.礦井安全用電措施的探討[J].煤礦現代化,2006(01)
[6]李天祥.煤礦電氣設備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煤炭技術,2010(04)
[7]宋欣.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發生措施研究探討[J].才智,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