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海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 310007
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的應用探討
汪志海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 310007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將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重新納入到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中,標志著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本文闡述了在會計計量上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必然性,探討了公允價值在我國實務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公允價值計量;應用;企業會計準則
2006 年財政部發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實現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國際趨同,明確將公允價值作為五種會計計量屬性之一,頒布的各項具體準則中有19項不同程度的涉及到公允價值計量。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內外對公允價值的爭議越來越多。充分認識當前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應對措施,對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的研究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歷史成本歷來是財務會計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計量屬性,要求以交易發生時的實際成本計價,具有可靠性高、簡便易行、可驗證性強等優點。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會計環境的變遷,歷史成本原則正面臨著重大挑戰:首先,完全按歷史成本屬性編制財務報表將無法很好的體現物價的變化,其相關性必定大打折扣;其次,在知識經濟、信息社會和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很難對企業內部自創的商譽、人力資源等軟資產作出公允的價值估計;再次,衍生金融工具風險報酬的不確定性導致的會計計量問題對歷史成本原則產生了巨大沖擊。美國“安然事件”的出現促使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ncil ccountingStndrd Bord,簡稱FSB)逐步確立了以公允價值計量金融工具的目標,并于2006年9月對外發布了《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57號——公允價值計量》,由此建立了公允價值計量的框架。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nterntionl ccounting StndrdsBord,簡稱ISB,其前身是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即ISC,在2000年進行全面重組并于2001年初改為ISB)也建議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在其公布的眾多準則中均有所體現。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大勢所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我國會計界可謂幾經沉浮。我們國家在19 9 9年以前發布實施《債務重組》等準則中首次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但鑒于我國經濟實際狀況,為避免企業濫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財政部在200 1年發布實施的《企業會計制度》中一度棄用了公允價值,代之以賬面價值。然而,如前所述,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歷史成本原則本身的不足以及準則國際趨同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國引入公允價值成了一種必然。2006年2月15日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再次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具體準則中得到應用。
相對于歷史成本而言,公允價值計量最大的優點在于其能有效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然而,任何實物都有其兩面性,公允價值運用中依賴更多的主觀判斷,從而大大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很有可能成為調節利潤的工具。考慮到我國當前市場發展程度不高,新準則對公允價值的應用較為謹慎并嚴格規范了運用公允價值的前提條件。《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四十三條明確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我國會計界出現的時間并不長,在具體運用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場環境
公允價值的確定需要有活躍的市場。相對而言,西方國家之所以能廣泛采用公允價值來計量,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有成熟的市場經濟作為支撐,資本市場所提供的信息能較好的反映資產價值。但是,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才剛起步,經濟市場化程度較低,交易的公平性很難得到保證;多個市場相互分割,同一項資產在不同的市場可能存在不同的價格;交易行為不規范,相應的會計信息有失公允等等。正是因為公允價值所依托的有效市場環境難以滿足,嚴重影響了公允價值的確定,最終影響到公允價值計量的準確性。雖然企業會計準則允許相關資產在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情況下,可以類似交易價格作為公允價值的基礎,然而如何選取類似交易項目同樣存在很大難度。
(二)會計準則執行和監管尚不完善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控制薄弱,導致準則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面臨很多問題。諸如上市公司利用異常關聯交易、資產重組等行為來調節利潤、粉飾報表業績。同時,我國目前對于舞弊和造假行為的責任追究和懲罰機制還不夠健全,這無疑給那些“敢于”利用公允價值進行會計舞弊的相關方留有了操控余地。
(三)以估值技術來確定公允價值的實務操作難度大
當相關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時,準則允許采用估值技術來確定其公允價值。運用估值技術估計公允價值最重要的技術手段就是將未來現金流量按適當的折現率折算成現金流量現值。但是,由于折現率、未來現金流量等均受到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在實際工作中操作起來有很大難度,更多的需要主觀判斷,這在相當程度上降低了估值的準確性、可靠性。
(一)大力培養公平、有效的市場環境
公允價值并不等于市場價格,但市場價格被認為是最客觀、最簡便的公允價值依據。當前應當積極培育各級市場,如生產資料市場、產權交易市場和資本市場等等,規范各類市場交易,逐步形成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完善的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從而為確定公允價值提供客觀、直接的數據來源。
(二)積極優化、完善公允價值制度基礎
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建立和完善恰當的懲罰機制,嚴格防范和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公允價值理論和實務研究,適時建立公允價值計量準則體系,進一步提高準則的可操作性。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構建對企業管理層有效的制度約束。
(三)適時建立市場信息數據平臺
由于我國目前市場化程度不高,相關資產交易缺乏活躍的市場,很多時候需要采用估值技術來確定公允價值。然而,以估值技術來確定公允價值的實務操作難度大,現實中很多企業會采用聘請外部機構進行評估的方法,以評估值來確定公允價值,這當中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評估值并不能等同于公允價值,最多只能作為公允價值的一個參考依據;二是不同的評估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在執業經驗、執業水平、職業道德等方面往往存在差異,這都為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增添了幾分疑慮。近幾年來,證券市場一系列舞弊造假案件已引發公眾對中介機構的信任危機。總之,這只能是一種過渡性做法。積極謀求國際趨同,適時建立有效的市場信息數據平臺,并以此為基礎通過金融工程模型等手段來確定公允價值,方為長遠之計。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徐玉德.公允價值計量理論與實務[M].商務印書館,2009.
[3]趙彥鋒,湯湘希,王昌銳.公允價值會計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