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
濱州醫學院圖書館 256603
加強高校圖書館自身建設,為構建學習型社會作貢獻
姜麗
濱州醫學院圖書館 256603
黨的十六大報告會議中,我黨將“構建學習型社會”列為了我國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提出在未來的發展時間里,我國要形成一種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氛圍,各大圖書館要加強自身建設,切實實現學習型社會的構建。結合當前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情況,本文對高校圖書館在構建學習型社會時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相應的改進措施,以供同行參考。
高校圖書館;建設;學習型社會;終身學習;改進措施
圖書館是為人們提供知識的地方,會集著大量的文獻資料和檔案信息。同樣,圖書館類型中的高校圖書館承載著為高校學生、老師以及社會其他人士供應文獻、知識的重任。在今天,我國教育部門已經將高校圖書館建設列為了高校建設中的一項工作,并采取實際措施加大了高校圖書館建設力度,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圖書館在建設過程中,難免會因為各種因素影響而出現問題,阻礙學習型校園和學習型社會的構建工作,所以必須在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對這些問題加以注意,尋求有效的解決措施。下面,筆者對高校圖書館在構建學習型社會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作詳細分析。
加強高校圖書館建設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高校響應國家教育號召,實現學習型校園構建的重要手段。筆者認為,想要為學習型社會構建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高校圖書館在建設過程中就必須注意到以下幾個問題:
1、文獻搜集要更加大眾化
信息公開制度實行之后,我國政府最近幾年都嚴格履行著信息公開要求,辦公中所產生的各種公文公報都開始公之于眾,賦予并且尊重了公民的信息知情權利。而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由于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獲取、存儲等多個方面具備優勢,館內所存儲的信息海量,是為公民提供信息的最理想場所。因此,隨著政府信息公開的愈加深入以及公民對信息需求的愈加急迫,高校圖書館在搜集、整理以及流動信息時,完全有義務在保證學校科研教學需求的前提下,搜集更多大眾化的文獻資料,將圖書館開放出來,為社會公民提供更多的信息查詢與利用服務。
2、信息服務對象要重新定位
現階段,我國高校圖書館所定位的信息服務對象多是高校學生和老師,而對于校外人士則并沒有將其納入信息服務范圍內。但是在當前,國內很多高校為了營利或是其他原因,又在校園內辦起了成人教育,利用學校的師資優勢來承接大量的短期培訓任務。這樣便導致很多社會人士也開始到高校圖書館查詢信息,獲取相關知識來應對培訓考試。在這樣的前提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就需要重新進行定位,將某些參與高校成人教育的社會人士也納入到信息服務對象中來,既兼顧到校內學生,又兼顧到社會需求,為學習型社會構建工作提供幫助。
3、信息服務內容要更加廣闊
由于高校圖書館所定位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校內師生,所以為設置服務內容時,往往也只是針對這一部分服務對象來設計的,也就是說,當前國內高校圖書館現有的信息服務內容只能滿足校內師生的信息需求,而無法為其他社會人士以供幫助。關于這一點,圖書管理者必須跟隨服務對象的重新定位而做出相應整改。最好是擴大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內容,結合時代發展實情,進一步完善高校圖書館功能,增加一些類似于檢索借閱、解答讀者咨詢、廣泛收集文獻信息等服務功能,以便更好的為信息利用者提供服務。
綜合上述內容的分析,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如果想要更好的為學習型社會構建工作提供幫助,就必須結合社會發展實際,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拓展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
隨著學習型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圖書館將成為多功能教育和社會終身教育的重要場所,其教育功能從間接轉變為間接與直接相結合;從寓教育與服務到直接實施教育與讀者。而目前許多高校圖書館的工作都處于封閉、被動的狀態中,這與學習型社會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一體化模式相背離。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適應信息和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進一步拓展其社會教育只能,使圖書館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
2、增強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職能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封閉落后只能是落伍。傳統的高校圖書館更多的注重于為本校師生服務,很少參與社會性的服務活動,使高校圖書館與社會發展明顯存在脫節現象,制約了高校圖書館的健康發展。全面開放的社會形勢,迫使高校積極探索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發展路子。作為現代高校圖書館同樣應主動適應這一形勢,走出“象牙塔”,走出大學的“圍墻”,真正成為“沒有圍墻的大學。當前學習型社會的建設,為高校圖書館邁出這一步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各地實踐證明,高校圖書館只有辦成開放型的圖書館,才能彰顯其主導社會學習潮流的價值,與社會融合的程度越高,其從社會獲得的發展動力也就越足,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就越強。
3、活化機制,積極創新社會服務方式
由于高校圖書館長期以來形成了“眼睛向內”的服務機制,在服務學習型社會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應,這就需要高校圖書館不斷活化機制,開辟社會服務的新天地。針對高校圖書館的特點,應重點建立和完善溝通機制。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建立與社會公眾及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組織機構的溝通。高校圖書館人員要定期深入社會各階層、各單位,宣傳高校圖書館的特色和優勢,并利用網絡讓社會了解高校圖書館,同時經常邀請社會公眾代表、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等召開座談會;到高校圖書館參觀指導工作,了解社會需求,更好地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另一方面,要全面加強與公共圖書館、專業圖書館和各單位內部圖書館的溝通和協調,通過館際交流,建立起相互銜接、互為依托、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圖書情報信息服務網絡。
在新時代下,為了達到全面構建學習型社會這一目的,高校圖書館必須跟隨時代發展腳步,從自身建設和管理入手,不斷強化自身建設,改變傳統的圖書館發展模式;引入開放性、大眾化的建設管理理念;并堅持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做好現代化圖書館建設工作。只有做到了這樣,高校圖書館才能更好的為民所用,更好的貫徹我黨所提出的學習型社會構建要求,更好的為學習型社會構建工作做出貢獻。
[1]王清海,劉秋林.論高校圖書館在我國教育現代化中地位與作用[J].圖書館,2004,(1)
[2]劉嵐.圖書館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中堅力量[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4,(1)
[3]陳成桂.高校圖書館與學習型社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