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君 楊欣奇
貴州徐礦花秋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貴州花秋
對國企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認識
范麗君 楊欣奇
貴州徐礦花秋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貴州花秋
最近幾年來,我國國企一直堅持著深入貫徹與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這一發展理念,將“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這一黨群做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從根本上推動了我國國企的發展進步,實現了社會主義社會、和諧社會的建設。針對國企對黨的群眾路線的踐行情況,本文對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進行論述,并在此基礎上對國企如何深入貫徹與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作了詳細的分析,并得出相關結論,供同行參考借鑒。
國企;黨群路線;認識
國企在近幾年的黨群工作中有著比較突出的表現,不但響應國家號召,深入貫徹、踐行了我黨所提出的黨群路線工作,還通過努力工作而獲得了不菲的成績,極大地促進了黨群工作的順利開展,并從根本上推動了國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加快了國企的發展速度。但是,這些現象僅僅只是大面上的,在微觀層面,仍然有少數國企并沒有將群眾路線貫徹到實際行動中,只是嘴上說得好,并沒有實際“走群眾路線”,最終導致企業內部干群關系遭受影響,制約了國企的發展。下面,筆者就現階段我國國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實際做法進行論述。
堅定貫徹與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是我黨歷年來一直倡導的,是搞好黨群關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重要途徑。對于國企來說,由于國企是由國家中央政府直接投資,并參與控制的企業,所以國企的領導者和決策者屬于政府。這樣的營業形式使得國企在市場中有了較大的,且重要的支腳點,為國企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國營企業的發展有國家政府做后盾,但如果國企在實際經營時不依照黨中央的指示行事,違背了我黨的思想路線,那么國企的經營業績同樣會受到影響,嚴重者還會擴大到國民經濟,給國民經濟帶來滯后威脅。
且,國企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是貫徹與落實我黨開展為民服務,以清廉為主要內容教育活動的主要手段,是在堅持黨的十八大提議下所做出的一個重要部署,這一方面表明了國企跟黨走的決心,另一方面也向群眾展示了我黨對群眾,對人民的關心和愛護。所以對國企來說,堅持黨的思想理念,全力踐行黨的尊重路線是極具意義的,既是新形勢下完成我黨加強自身建設任務的措施,也是促進我國國營企業以及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一種手段。
針對上述內容所作出的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意義的陳述,現筆者結合國企管理實際,對新形勢下我國國營企業如何做好,踐行好黨的群眾路線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出幾點實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做法。詳細如下:
1、提升企業領導層的理性認知境界
群眾路線是我黨一直堅持的主要思想路線,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大量的歷史實踐證明,只有群眾路線貫徹得好,黨和群眾的關系變得密切,并站到了同一戰線上,我黨事業的發展就會變得順利,群眾的利益就不會受到損害。反之,如果黨群路線貫徹踐行得不好,黨群關系也就不好,我黨事業的發展也會受到阻礙,最后連帶著損害群眾的利益。正是為了避免以上問題的發生,所以我黨一直堅持踐行黨群路線方針,倡導搞好黨群關系。
在國企,如果企業想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其應該要做好的第一要務便是提高企業領導者對黨群路線的理性認知,讓其明白貫徹與落實我黨所倡導的黨群路線是發揮國企政治優勢的強烈需要,同時也是推動國企發展,保持黨內各位黨員政治本色,搞好我黨和群眾關系的重要途徑。
2、淡泊領導“官味”意識
黨群路線的關鍵點是為民服務,如果從側面來分析,為民服務便是黨群干部立足于群眾,淡薄“做官”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做事,為人民牟取利益。我黨所倡導的深入貫徹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對國企經營來說是一項新任務,它要求企業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淡泊“做官”意識,增強民生意識,始終把員工群眾置于心中最高的位置。
一是淡化“特權特規”。要通過設計科學管用的制度,既保證領導干部的正當利益,又能逐步淡化領導干部的特權特規。
二是名利不可虛作。黨員領導干部要以平和之心對待“名”、以知足之心對待“利”、以淡泊之心對待“位”、以敬畏之心對待“權”、以進取之心對待“事”。
3、立足根本,牢固樹立群眾思維
一是樹立宗旨意識。黨員領導干部要真正把自己當做職工群眾的公仆,想職工所想,急職工所急,解職工所憂,辦職工所需,最大限度地維護好職工利益。二是樹立務實意識。要自覺深入一線察實情、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克服浮躁情緒,把心思和目光聚焦在抓落實上,創造出實實在在的工作實績。三是樹立清廉意識。清正廉潔是每個黨員干部踐行宗旨、永葆政治本色的基本要求,是黨員從業為政的職業規范與操守。要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嚴于律己,堂堂正正做人。
4、務求實效,著力解決突出問題
問計于民,破解企業發展難題。基層是學習的最好課堂,只有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才能知道該干什么,該怎么干,才有指導基層工作的能力和資本。要充分發揮和調動職工群眾的集體智慧和聰明才智,在提高經濟效益、技術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等方面,讓職工建言獻策,這樣才能持續解決好生產經營、項目建設、改革與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問需于民,解決好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切實保障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一是解決好工資薪酬、福利待遇、社會醫療保障等問題,使廣大職工群眾共享企業改革與發展成果。二是積極改善好職工群眾的工作、生活、學習環境,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創造較好的生活條件。三是主動關心困難職工生活,有針對性地解決好生活難題,使他們充分享受到組織的溫暖和關愛。
5、著重長遠,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建立健全深入調查研究機制。凡是涉及基層組織和職工群眾的重大決策、決定等,要開展調查研究活動,積極主動傾聽和接受吸收基層群眾的意見建議,提高組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建立健全黨群溝通交流機制。注重建立和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職工群眾制度,運用各類專題會議、黨建刊物、辦公平臺等適時通報組織工作開展情況,通過設置征求意見箱、電子郵箱等途徑,構建渠道暢通的信息反饋體系,主動接受評議監督。
國營企業在我國社會總體經濟中所占據的比例相對較大,再加上國營企業的經營管理行為由國家和中央政府領導,所以,在新形勢下,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國營企業的發展,使其立足于是群眾,能真正站在群眾的角度為民提供服務,就必須從思想政治上入手,加大企業領導者的政治思想覺悟,貫徹并踐行好我黨的思想政治方針,通過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方式來搞好黨群關系,為企業職工、為人民牟取利益,推動國營企業以及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1]吳克輝,張桂東.密切聯系群眾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保證[J].新西部(下半月),2008(11)
[2]黃錦朝.創造性運用黨的群眾路線[J].今日浙江,2006(04)
[3]高振蘭.毛澤東與鄧小平群眾路線思想比較研究[J].經濟師,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