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艷 付猛
摘 要:文章簡述了菠菜產業的生產現狀、品種更新以及協調發展。希望通過文章的分析,能夠對菠菜的增產增收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菠菜;品種更新;菠菜產業;協調發展
藜科菠菜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又稱菠 、波斯草。以葉片及嫩莖供食用。原產伊朗,2000年前已有栽培。后傳到北非,由摩爾人傳到西歐西班牙等國。中國至遲在唐代已有菠菜的栽培。
菠菜現在在全國的種植面積大概有60萬公頃,在整體蔬菜市場中所占的份額約為5%,其中以山東、河南、河北、廣東及東北地區栽培面積最大,約占整體菠菜市場的40%以上。種子的需求量如果以每公頃50公斤計算,共計大約3萬多噸的種子市場。種子大多采用地方品種,如菠雜十、廣東圓葉等。而隨著國外種子公司的不斷涌入,市場的格局也在發生變化,進口品種主要以孟山都和先正達公司的品種為主,國外品種多表現為抗病、高產、商品性好,其中孟山都和先正達的新品種已經達到抗霜霉病10個生理小種以上的抗性,很好地解決了菠菜的抗病難題,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因此,國外品種也在不斷地占領國內市場。
圖1
菠菜莖葉柔軟滑嫩、味美色鮮,含有豐富維生素C、胡蘿卜素、蛋白質,以及鐵、鈣、磷等礦物質。作為蔬菜產業的一部分,菠菜除了傳統習慣上的鮮食,還可脫水制干和速凍,在膠東、江浙、福建等沿海地區就有大量的速凍保鮮、脫水加工企業,這些企業每年出口大量的速凍及脫水保鮮菠菜到韓國、日本及歐美國家,為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這部分產品大多采用的是進口公司的菠菜種子,像先正達公司的勝先鋒、武迪,還有圣尼斯公司的群多等,國內產品由于缺乏競爭力,只占有極少的市場份額。在商品性狀上,進口菠菜品種無論是其產量、抗病性,還是其商品外觀都要遠遠好于國產品種,這給國外的種子公司帶來了機遇,也給我們國內的種業公司帶來了挑戰,對于國產品種而言,如果不抓緊時間迎頭趕上,市場的選擇往往是殘酷的。
流通領域在菠菜發展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應該在流通領域中形成以出口拉動為先導,精品蔬菜為主渠道,結合廣大城鄉批發、零售市場的綜合發展模式。針對不同茬口,不同管理模式,調劑余缺,均衡協調地發展菠菜產業。
目前我國的菠菜出口產業主要集中在膠東半島及江浙等沿海一帶,多以面向日韓等國的速凍加工為主。目前的形勢不宜樂觀,日本農產品肯定列表的規定,增加了對日出口的難度;金融危機的波及,對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人民幣不斷升值也對出口企業也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由此看來,目前出口企業的生存狀況普遍堪憂,而當務之急就是加強內功,擴大內需。作為出口產業,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作為生產企業我們短時期內很難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但我們卻可以合理引導新的需求熱點,針對菠菜品種自身的特點,開展產品深加工,積極探討開發新的健康環保產品,來不斷滿足廣大消費者不斷提高的消費需求。
為迎合上述需求,加工企業要從源頭做起,多個渠道齊抓共管,從根本上杜絕產生質量問題的根源和環節。標本兼治,警鐘長鳴,同時注意政策與資金技術的引導與扶持,把放心蔬菜產業做大做強,做成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首先,從品種引進開始,目前主要是進口的抗病高產品種為主;同時,葉色深綠葉形尖圓符合出口的形狀需求。先從品種入手,生產滿足出口需求的性狀,為產品的更新換代打好品種基礎。目前出口菠菜的主要進口品種有勝先鋒、武迪、群多等。具體品種特性詳見圖2、圖3。
圖2
圖3
其次,統一栽培管理模式。為控制農殘及肥料管理,推廣集約式生產模式,統一用種、統一施肥打藥、統一生產管理。推廣以合作社或大的農場為主體發展模式,通過統一管理,嚴把生產的各個環節,把安全生產落到實處。集約化機械化的推廣也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綜合成本。
另外還要建立出口基地備案及質量追溯體系。目前階段出口基地的備案工作開展的比較順利,但也存在流于形式過程而忽視長期監管監督。質量追溯體系的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單憑企業自身一己之力很難勝任。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發揮更加積極主導作用,宏觀上加以積極引導,從政策上配以扶植,從而使出口加工產業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最后,建立行業品牌,推行企業優勝劣汰。以目前山東、江浙、福建沿海一帶大型出口企業為龍頭,嚴控質量,合理布局,利用目前我國農產品的綜合優勢趁勢崛起打造行業品牌。結合基地建設優勝劣汰,增加產品種類從而開拓更加廣闊的國際空間,走出中國,沖向世界。
綜上所述,菠菜出口加工產業是行業排頭兵,精品蔬菜為主渠道,結合廣大城鄉批發、零售市場的綜合發展是菠菜產業做強做大的必經之路。菠菜產業化發展要求我們通過不斷改良新品種,完善栽培管理技術,為廣大消費者提供越來越多的無公害及綠色食品。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創建更多的優質名牌,出口創匯,開拓國際市場;同時,菠菜產業應全國一盤棋,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周年均衡地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要。
作者簡介:王文艷(1966-),女,山東人,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蔬菜育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