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金城
1993年“五·一”國際勞動節,上海警方給市民們帶來了一份節日的驚喜——上海“110”報警服務臺正式向社會開通。
滄海桑田,轉眼間“110”已然跨越世紀,20歲壯年了。經過20年的歲月磨礪,它從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成長為滬上蕓蕓眾生須臾不能離開、護衛一方平安的“鋼鐵長城”!
上海“110”報警服務系統,是全國最早運用高科技的報警服務電話之一。從它誕生之日起,注定要擔負起維護上海社會治安的歷史重任。今天,我們回顧它“懷胎十月,呱呱墜地”時的那些鮮為人知的軼事,仍然能讓人感受到創建者身上的光輝和睿智,品嘗到當年沙場風云的神勇和硝煙……
讓我們把視線回到1990年4月,上海市九屆人大三次會議。
其間,上海重型汽車廠高級工程師費振翼代表提議:歐洲國家的許多大城市都有快速、高效的報警系統,市民們遇到困難或盜搶案件,能夠及時得到警察的幫助和保護。為什么上海作為一個擁有1300萬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不能建立這樣的報警服務系統呢?他的想法引起了與會代表的共鳴,當場有13名代表在他的《建議建立三位數治安報警電話的書面意見》上簽了名。
5月18日,上海市公安局、郵電局經過慎重研究和協商,把處理意見反饋給費振翼代表,認為他的建議很好,公安、郵電部門將做這方面的慎重考慮。
1992年11月26日,市公安局致函費振翼,告知建立“110”電話報警服務臺的計劃已經落實,將列為市政府1993年的實事工程之一。費振翼獲悉這個消息后,感到無比欣慰。
市公安局科技處的高級工程師嚴璧城,是“110”報警服務系統的主要設計、施工者之一。而當時上海“110”報警服務系統,從專家評審到開通僅有八個月的時間。面對科技含量高、人手匱乏、時間緊、任務急的情況,嚴工肩上的這副沉重擔子,可想而知。
嚴工經過一周的不眠之夜后,推出了三套設計方案。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更重要的是,必須盡快找到一個理想的合作伙伴來開發接處警軟件。經過反復論證和甄選,駐滬部隊57研究所臨危受命。
57所接受任務后不負眾望。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提出了壓縮進程等多項措施,能夠確保在一秒鐘內完成六個接警臺的查詢請求。他們精心組織了一批年輕技術骨干力量,對報警系統的設計和編程潛心進行研究,每天通宵達旦地干18個小時以上,連春節都顧不上與親人團聚。在開通前夜,他們還在機房里通宵調試,隨時排除各種故障。
計算機要完成查詢工作,必須建立電話號碼和地址兩個數據庫。科技處的倪景躍為了將地址庫的錄入程序及時趕出來,帶領幾名助手晝夜工作,終于趕在春節前完成了任務。
電話號碼庫儲存在市電話局的一臺進口計算機里,需要將其拷貝后輸入“110”配套的計算機里,而且有的數據需要漢字翻譯。嚴璧城和57所、多維公司的技術人員一起,連續兩天兩夜沒有合眼,終于把電話號碼庫搬進了“110”計算機內。
當撥通“110”后,計算機屏幕上所需內容赫然在目。
值得一提的是市內電話局的科技人員。為了“110”按時開通,他們竟在短短的一個月內鋪設通信光纜5800余米,刷新了當時鋪設電纜史上的紀錄。
“110”報警服務臺開通后,有著很多鮮為人知的第一。這里列舉其中的幾例,以管中窺豹。
第一位報警人叫張巍,他報的是一起交通事故。5月1日深夜零點零一分,虹橋路2109號附近馬路上,一出租車司機因車速過快,剎車不及,撞倒了一位騎車人。目擊者張巍見狀,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打了“110”報警。長寧公安分局交警大隊接警后,在五分鐘內趕到現場處置,并及時將傷員送到醫院救治。張巍大概不會想過,這次報警,居然使他成為上海“110”歷史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第一次處置群毆事件,就在“110”開通的當天傍晚,平型關路集貿市場發生了斗毆事件。當時雙方動起了鐵家伙,打得頭破血流,難分難解。互毆的人群沖來涌去,踢翻了竹籃菜筐,撞倒了貨柜席棚,急得菜市場小販們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忽然有人撥通了“110”,須臾,轄地公安機關四輛警車呼嘯而至。動武抄戈的雙方垂頭喪氣地被帶走了,殺氣騰騰的菜市場又恢復了寧靜。報警人摸著后腦勺驚詫道:“神了,真是神仙下凡了!”
第一起通過“110”救助群眾危難的典型例子,發生在5月24日下午4時30分。一名四歲女孩從塘沽路308弄4號3樓墜下,右腿被二樓曬衣架上的一根鐵刺戳穿,血流如注。鄰居們發現后,立即撥打“110”求助。虹口公安分局特警隊員和吳淞路派出所民警在四分鐘內趕到現場,將女孩托起救下,送到了醫院。
上海“110”在開通后的短短40天中,為保護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當年上海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從1993年5月1開通之日起,截止到6月10日上午9時統計:上海“110”受理各類報警電話近2.6萬次,其中有效接警3261次;涉及各類刑事案件391起,治安案件1696起,交通事故801起。經警方及時處置,從中破獲刑事案件近百起,其中重大案件40余起。處理各類治安案件1000余件,現場抓獲違法犯罪分子400余人。通過“110”求助,民警為市民群眾提供緊急救助317次。
1993年5月3日凌晨5時20分,滬上“110”開通的第三天。
富陽縣來滬出差的邵根生、邵正明兄弟倆行走到西藏中路、新閘路口時,邵根生突然被人猛撞一記。正在邵根生感到疑惑之時,一兇神惡煞的黑臉漢出現在他面前:“鄉巴佬,儂把阿拉的手表撞壞啦,賠鈔票吧!”賠多少?他伸出三根指頭,意思要邵賠300元。邵根生正欲辯解,后面又沖上來三名歹徒,劈頭蓋臉給他幾記耳光,接下來又是一頓拳打腳踢。霎時間,邵根生被打得頭暈目眩,跌倒在地。一名歹徒乘其不備,突然把手伸進邵的內衣口袋,奪走了兄弟倆的差旅費2000元。
一旁的邵正明眼瞅著哥哥被打遭搶,心急如焚地沖了上去,被兩名歹徒打翻在地。歹徒們得逞后,一哄而散。
“快打‘110’報警呀!”一名過路群眾提醒了已經暈頭轉向的邵正明。
頃刻之間,特警隊巡邏車風馳電掣,趕到了事發現場。順著歹徒逃跑的方向,特警隊員在廈門路將黑臉漢子抓獲,押送到南京東路派出所展開突審。
據警方記錄在案,近期在西藏中路附近,已連續發生類似搶劫案件五起。辦案民警決定把系列案件并串起來,進行偵查。
據黑臉漢交代,他叫張雪勇,24歲,住新疆路某號。自1993年春節以來,張勾結無業人員樊英杰、王東、鄭漢章,在凌晨街上行人稀少之際,埋伏在西藏中路附近一帶,專門跟蹤那些身單力薄的外地人,擇機頻頻施暴作案。每次劫得的財物或贓款,四人平分均攤。
為了更好地檢驗浙江省對外直接投資對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的不同影響,本文建立如下出口效應模型和進口效應模型:
據辦案民警進一步查證,發生在西藏中路附近的五起搶劫案件,均是張雪勇一伙人所為。此案偵破之后,西藏中路又恢復了平靜。
值得回味的,是“110”開通后第七天成功調度警方圍堵搶劫犯罪團伙的首起案例。
5月7日清晨3時41分,黃浦公安分局指揮室接到“110”報警服務臺傳來的緊急指令:山西路南京飯店門口,發生數名歹徒持刀搶劫一名出租車司機。
值班人員立即向分局特警大隊和北京東路派出所發出了處警指令。北京東路派出所指導員袁鴻福接令后,立即率領值班民警、工糾隊員10余人沖出派出所的大門,趕到南京飯店,僅僅耗時不到兩分鐘!
南京飯店門前,袁鴻福很快找到報警人崔某某。據崔介紹,他是一名出租車駕駛員。五分鐘前,他的出租車搭乘四名男乘客抵河南中路、天津路口停下。其中一人突然拔出匕首,頂住崔的胸口,兇神惡煞地吼道:“把錢統統交出來,否則宰了你!”崔一愣神,被另一名歹徒一把擼下自己戴著的金絲眼鏡。歹徒們正欲得寸進尺時,崔一個激靈,踹開車門,跳下車來,一路狂奔,一邊大聲呼救。歹徒們見勢不妙,作猢猻散。
根據崔指認的歹徒們逃竄的方向,袁鴻福迅速布置民警、工糾隊員兵分三路,包抄搜索犯罪嫌疑人。
分局特警大隊機動分隊的巡邏車、摩托車風馳而至。所、隊單位按照處置突發事件的預案,默契配合,分頭開展搜索、攔截、圍捕行動,聯動出擊一氣呵成。
北京東路派出所民警、工糾隊員組成的搜索組,把可能隱匿歹徒的弄堂、暗角,搜了個遍。3時46分,在河南路、寧波路口,搜查民警發現兩個形跡可疑的人影,隨即包抄過去。同時,民警通過對講機,聯絡特警巡邏車隊火速增援。
特警巡邏車隨即趕到,將兩名如驚弓之鳥的嫌疑人截住。經被害人崔某辨認,確認無誤后,兩名歹徒即被銬上帶走。從接警到捕獲歹徒,整個過程僅花了七分鐘。
據審訊獲悉,許偉庭、魏雷逃逸后,二人在南京路“老介福綢布商店”附近,又攔截了一輛出租車,逃至虹口區一偏僻路段后,以同樣手法搶劫出租車司機現金259元。
緊接著,黃浦警方再接再厲,在并案偵查中,又接連破獲該團伙所作的三起重大持刀搶劫案。
1993年11月28日,鬧市中心南京東路上發生驚魂一幕。
這天傍晚4時55分,一輛由西向東而來的20路無軌電車行駛到南京東路六合路口時,突然發出“嘭”的一聲巨響。只見電車右側的窗玻璃“稀里嘩啦”炸得粉碎,玻璃碎片四處亂飛。車廂內濃煙滾滾,冉冉從破窗往外飄逸。
“不好,電車爆炸了!”黃浦公安分局巡警大隊三分隊副隊長曹亦歐、二班班長繆光華此刻正駕駛三輪摩托車在附近巡邏,突然從電臺中接到“110”緊急處警指令。“快救人!”二人幾乎異口同聲,脫口而出。
現場一片混亂。曹亦歐、繆光華一邊向分局指揮室請求緊急增援,一邊撲到電車門前,奮力用手拉,用腳踢,用肩頂,用軀體撞擊車門。可車門怎么也打不開! “一、二、三!”喉嚨喊得嘶啞,眼珠都快冒血了……
車廂里的售票員,所有的乘客,從車里面往外拉門,往外擁擠。車門終于被拉開一道巴掌大的縫隙。曹、繆二人使盡吃奶的氣力,終于使車門洞開。乘客們哭喊著,推搡著往外涌。走在前面的,又被后面的擠倒在地。無數路人聞訊前來圍觀,現場一片煙霧,混亂不堪。
車上是否會發生二次爆炸?周圍交通已堵得水泄不通。正在情況萬分危急的當口,時任分局副局長施偉淵迅速率領部分指揮室人員趕到現場,并調動巡警、交警、刑警及派出所干警280余人火速趕到現場增援。搶救傷員,疏散群眾,保護現場、疏導交通,維護秩序和調查取證等各項工作緊張有序地展開。
緊接著,市公安局消防總隊、交警總隊、刑偵總隊、特警總隊等警種大批警力也趕到現場緊急增援。傷員們被迅速及時地就近送到長征醫院、黃浦區中心醫院和仁濟醫院救治。
圍觀群眾漸漸地散去。一小時后,被炸壞的電車被拖走,交通恢復,商店正常營業……
1993年11月26日下午,黃浦江上出現了巡警和水警聯手,奮不顧身合力救助落水女子的感人一幕。
是日下午14時40分,江蘇徐州豐縣來滬觀光的女青年陳素梅,在外灘黃浦江畔旁觀賞風景時,不慎失足從防汛墻跌落黃浦江中。陳在寒冷的江水中掙扎,身體時隱時現,生命危在旦夕。當時,有數百人圍觀。但因江堤陡峭,水深莫測,無人敢冒險下水施救。有人急中生智,撥打了“110”求援。
外灘水上派出所民警柯長森、毛登成、章健三人聞訊,趕到現場奮力救助。柯長森手疾眼快,就地拉下一根縛椅子用的鐵鏈條,拋向江中的落水女青年;毛登成、章健奔到碼頭上,啟動巡邏艇施救。
柯長森伸入水中的鏈條總算被陳素梅抓住了。可是,陳已手腳發軟,根本使不上勁。試了幾次,還是上不了岸。
14時42分,正在福州路外灘巡邏的巡警王永利、徐正林、馬滬民等人從電臺中接到了“110”處警指令,立馬趕到外灘黃浦江邊。
救人還在繼續。有人出了個主意,讓陳素梅用鐵鏈條纏住自己的腰,然后大家一起用力往岸上拖。可惜,等到陳拖拽到半截懸空之際,鐵鏈條突然斷裂,陳再次墜入江中。此時,陳明顯體力不支,在水中掙扎的動作漸漸遲緩了,唯一的希望只有下水救人了。
巡警王永利不顧大病初愈的身體和戰友們的勸阻,當場脫掉外衣,攀著鐵鏈條,跳進江水救人。王永利在水中抓住陳的衣領,奮力向岸邊游去。怎奈江堤陡滑,攀援不上。幾經折騰,王永利已經力不從心了。
危急之時,水警毛登成、章健駕著巡邏艇及時趕到。毛拋下一根纜繩給陳接住,王拼盡最后一股力氣,將陳托上了船。一個白浪掀來,筋疲力盡的王永利被打入水中,只見他的頭發在江面上時起時伏。
等到船上的水警將王永利撈上船時,他已經昏迷不醒。毛登成、章健當即在船上對陳、王二人進行了緊急施救,為搶回兩人的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當天,經黃浦區中心醫院緊急救治,陳素梅恢復了知覺,已無大礙;而舍己救人的王永利因身體虛弱,加上寒流刺激,引發高熱。經院方數日救治,方才脫險。
1993年7月20日一早,一位孕婦突然在馬路邊屋檐下臨產。危難之際,幸虧特警隊員及時幫助,使母女安然無恙。這段故事,一度在當時被群眾傳為佳話。
那天凌晨6時10分,孕婦朱海英途經普安路時,突然感到腹中陣陣劇痛,搖搖晃晃地走進延安東路587號天井的屋檐下。
臨產前的劇痛使朱海英忍不住發出陣陣呼喊。一時,驚動了居民和過路人。一位邢姓的居民見狀,一邊撥打“110”求助,一邊從家里拿出了毛巾、臉盆、熱水和衣物相助。
等到黃浦公安分局特警趕到時,只見朱海英倚在墻角,氣喘吁吁,臉色蒼白,鮮血滿地。生下的一個女罌,在母親身邊蠕動,臍帶還未剪斷。
徐愛仁、張世明、孫正林、江國平等特警隊員驅散了圍觀的群眾,圍成一堵人墻,守護著孕婦和嬰兒的安全。同時,將警車倒進天井里,準備將孕婦送往醫院。恰巧,醫護人員也聞訊趕來了。他們在天井里搭起臨時遮棚,進行生產后的處置。然后,特警隊員與醫護人員同心協力,將母女倆送到了黃浦區中心醫院。
直到現在,朱海英還經常對女兒念叨這段難忘的往事呢。
今天,上海公安“110”服務臺已經走過了風雨征程的20年。成立以來,上海“110”一步步發展壯大,聞警即動、快速反應,通過這個窗口,熱心救助處于危難中的群眾,快速有效地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的“保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