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趙紅
(許昌市公路管理局直屬分局,河南許昌 461000)
淺談公路勘察設計中全數字地形測圖的應用
田趙紅
(許昌市公路管理局直屬分局,河南許昌 461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公路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中公路建設與勘察設計技術密不可分。全數字地形測圖在公路勘察設計中的應用,為公路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依據,為加快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文就分析傳統地形測圖的弊端,并在介紹全數字地形測圖原理的基礎上,探討其在公路勘察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公路勘察設計 全數字地形圖 應用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進步,公路勘察設計中,加大了對計算機等現代化智能設備的使用,使得圖紙出圖率、電算化率、CAD技術、電子存儲容量與效率明顯提高。傳統的公路勘察設計中,雖然也廣泛應用測距儀、全站儀、經緯儀等電子設備,但是其技術含量較低,測量工作量大,測量工期較長,出錯率較高。我國公路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對公路建設的等級、質量等要求也越來越高,進行勘察設計過程中,也應該轉變原有的思路,采用全數字地形測圖技術,提高公路勘察設計質量,推動我國公路建設科技化進程。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使我國的交通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其中,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公路勘察設計質量關系著整個公路建設的質量,所以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然而進行公路測量設計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地形復雜、交通干擾等情況,對公路勘察設計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
采用傳統的測量設備與方式,如果在山區丘陵地帶,往往遇到地勢縱橫、樹木瘋長等情況,前后難以通視,傳統的測量設備與技術難以解決,增加了公路測量難度;我國平原地帶經濟普遍發達,建筑物線路,交通線路、電力通信線路錯綜復雜,在公路勘察設計過程中需要綜合各方面因素,給策劃者帶來諸多困擾。傳統的測量技術不僅本身難以適應復雜的測量環境,并且對于數據處理與存儲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傳統測量數據靠手工記錄,在大量測量數據面前,手工處理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并且測量數據容易出現錯誤。
地形測量主要包括控制測量以及地貌、地物測量兩個方面。傳統的地形測量采用經緯儀測圖或者平板儀測圖,將這兩種測圖方式成為白紙測圖,這種測圖方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極坐標法以及解析法,可以根據測量數據得到最終的模擬式圖解圖。但是由于傳統的測圖方式成圖周期較長、測量工作量大、精度低,與現在公路測量環境不太適應,所以被逐漸淘汰。全數字地形測圖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的測繪新技術,采用先進的測量儀器,包括電子全站儀、GPS系統等,并且利用自動化的成圖軟件,采用較為靈活的測量方式,以數字化信息的方式完成測圖工作,最終可以得到被測地形的模型式數字圖。
具體來說,全數字地形測圖技術以白紙測圖原理為基礎,采用圖形處理、數字處理、數據庫等技術方法,完成對測量數據的采集、變換、傳輸、分析、識別、存儲、處理、編輯修改以及顯示,最后完成計算機繪圖。與傳統的測圖技術相比,全數字地形測圖不僅改進了基本方法,其技術本質也發生了較大的改進。采用專業數字化地形圖測繪,經過處理后,可以滿足公路規范的需求,每條公路的地形圖可以形成永久保存的電子檔案,勘測成果在圖上一目了然,可重復利用,并可不斷補充調整。公路設計引入專業勘測的電子地形圖,勘測效率大大提高,勘測費用降低很多,勘測設計周期會大大縮短,而且數據精確,易于保存,數據直接導入利用,免去人工錄入的繁瑣和失誤,可以重復利用,一舉多的,可以紙上選線、定線,測量數據可以視實際情況,隨時補充調整。測量成果可以直接與國家控制網轉化,以便與其他測量行業的數據共享。測量完畢或公路施工后能長久保存測量成果,并進行校核,推進公路測量的數字化進程。
全數字地形測圖技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采用這種測圖技術,打破了內業與外業之間的界線,實現了從首級控制到成圖的一體化作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外業測量的強度,縮短了成圖周期。(2)采用全數字地形測圖,打破傳統測圖逐級控制、分級布網的方式,在一個側區內進行一次性布網,采用整體平差的方式對布網進行控制。在側區內的布網可以任意混合,與傳統白紙測圖相比,控制點數量大幅度減少,并且碎部測量可以與圖根控制加密同步進行。(3)全數字地形測圖采用專業的軟件識別技術,所以對碎部點記錄格式有特定的要求,方便軟件識別,并與數據庫建立統一關系;在碎部點測量過程中,可以采用建立測站點的方式,除了利用極坐標法確定碎部點坐標外,還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在方式上較為靈活,具體可以采用的方式包括直角偏距法、距離交會法、方向交會法、對稱點法以及導線法等等,根據測區的具體情況,靈活采用編碼作業以及無碼作業方式。(4)利用全數字地形測圖進行碎部測量過程中,不會受到圖幅邊界限制,外業測量可以不分幅作業,而是由內業成圖過程中進行接邊處理或自行分幅。
在公路勘察設計過程中,合理的利用全數字地形測圖,結合公路設計以及橋梁設計相關知識,利用專業的設計軟件,提高了公路勘察設計的效率與質量,完成了現有公路設計軟件與數字化地形圖的完美對接。
進行公路勘察設計中,數字地面模型是設計的基礎,能夠為公路設計提供有力的依據。數字地面模型(DTM),實質上就是將一定組織結構按照一定規律組織在一起的數據組合,能夠對空間位分布的地形屬性特征進行數字化的描述,一般來說,用一個平面坐標系統來表示空間分布,而地形屬性特征就是對各個空間平面的位置高程組合描述,表示地形起伏特征,這一模型的建立是獲取測區地形地理信息不可缺少的環節。公路勘察設計過程中,常常用到的數字地面模型包括三角網式數字地面模型、扇形網式數字地面模型、方格網式數字地面模型、魚骨網式數字地面模型等,這些類型數模的劃分主要是依據網的形式,其中三角網式在公路設計中最為常用。
數字化地形測圖技術,應用專業的成圖軟件,經過大量的實踐表明,這種技術能夠節約人力、物力、財力,具有較強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下面就以某山區公路建設為例,分析數字化地形圖的應用。
某公路位于甘肅山區地帶,全長25.7公里,屬于二級公路,公路設計時速為每小時60公里,公路路面為白色水泥混凝土。由于該路段樹木林立、地形復雜,傳統的測量儀器很難完成測量任務。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統以及RTK技術,沿公路走向進行測量,獲得測區帶狀地形圖,并利用專業的成圖軟件,制成了比例為1:1000的數字化地形圖。在進行公路勘察設計過程中,能夠直接打開地形圖進行設計,并且使用了水準儀、測速儀等,進行相關的采集、放樣等外業測量。縮短測量周期達60%以上 ,提高了測量效率和質量,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大大推進了由傳統的測量方法到現代的測量方法的變革。內業過程中電子數據與專業公路設計處理軟件、橋涵設計軟件等直接導人對接,解決了傳統測設手段的設計效率低、出錯率高,誤差大、檢查手段落后和人工作業隨意性大等缺點,全方位改善了現有公路勘察設計體系,使公路測設過程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其使用效率可從工作人員野外工作減少、勘察設計協同作業方式、設計周期縮短、勞動強度降低、設計能力提高、設計質量與設計水平提高等方面得以體現。
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對公路建設的相關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這不僅需要加強公路施工管理,還需要先進的公路勘察設計技術,為公路施工提供有力的依據。全數字地形測圖技術就是在傳統白紙測圖技術基礎上,應用先進的測繪理念,采用先進的測量設備、儀器以及專業的數據庫技術、成圖軟件等,大大提高了地形測圖的效率與質量,為公路勘察設計節省了大量的資源,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是我國公路勘察設計中不可缺少的技術支持。
[1] 張暉,徐彥剛.全數字地形測圖在公路勘察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博覽,2012,25(4):102-103.
[2] 周蘭英.數字化地形圖在公路勘察設計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2011,31(21):234-235.
[3] 蔣東兵,宋慶軍,李勇.淺談GSP測量在公路測量中的應用[J].雷龍江交通科技,2010,15(4):45-46.
[4] 蔡紅兵.公路勘察設計新理念及其應用[J].浙江大學學報,2012,26(3):328-329.
[5] 楊福林.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公路設計中的應用[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4,14(8):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