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李玉娟
(國網冀北大廠縣有限公司,河北廊坊 065300)
用電營銷中管理現狀及發展研究
劉冬梅 李玉娟
(國網冀北大廠縣有限公司,河北廊坊 065300)
本文展現了國內外用電營銷相關技術的發展現狀, 分析現有用電營銷管理模式,與用戶需求之間存在的不足,提出用電營銷管理發展方向。
用電營銷 管理 發展
電力營銷的核心價值在于供電企業面向市場、面向用戶,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用戶需求,及時做出準確的反應,使供電企業真正成為用戶滿意的電力提供者和服務者[1]。同時電力營銷是整個電力發、輸、配、用的最后一個環節,是電力系統與用戶對接的環節,是實現電力企業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落腳點[2]。電力營銷的價值和定位決定了營銷業務具有很強的政策性、社會性、服務性、技術性[3]。
中國電力營銷現狀與歐美日本的差異主要來源于發展階段的不同。中國正處于各行各業全面發展的建設期,“供上電、供足電”是當前的首要任務,相對應的電力營銷也以能滿足基本業務需求為目的。而歐美日本電力發展相對比較成熟,電能質量、供電安全、個性化服務等較高層次的需求成為電力營銷工作重點。
國內電力營銷發展起步比較晚,很多地區還處在解決用電需求的層面,用電質量、營銷服務和科學管理等方面也是近幾年才逐步被大家說重視。從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是電力建設發展的大躍進十年,電力營銷的工作重點一直圍繞著解決用電瓶頸、滿足電力需求的層面開展。十年期間,電力營銷在電能質量、營銷服務、技術應用等方面也得到了一些發展,但整體上距離西方發達國家,距離電力用戶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從2003年開始的缺電席卷全國,到目前已經成為常態,再加上城市大規模的建設,使得停電發生的幾率還是很高,特別是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遠遠不能滿足客戶需求。電力供應和建設的滯后,同時帶來了電能質量得不到保證,低電壓現象仍然普遍存在。相比較而言,客戶服務方面有了長足地進步,主要體現在國網營業廳視覺識別系統(VI)的建設,服務規范化建設,95598客戶服務熱線的建設。營銷技術支撐方面實施了電力營銷管理信息系統、95598客戶服務支持系統、電能量采集系統、銀行實時收費賬務處理系統,這些系統的應用滿足了電力營銷基礎性業務開展的需求,但在滿足客戶個性化服務方面還有很大不足,與國內移動、銀行等大型央企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美國:美國電網發展成熟,新增用戶數相對較少,不同于中國電網處于大規模建設期,因此供電可靠和安全是其電力營銷的重點工作,這和中國的“供上電”有很大的區別,供電可靠性和供電安全性是美國衡量電力公司工作的最主要指標。在供電得到可靠保證的前提下,美國電力企業出臺了各種電價政策,如電動交通工具充電電價優惠、客戶合表用電優惠、季節性電價優惠和時段性電價優惠。
日本:日本電力公司營銷業務主要包括電價和費率計算、合同事務、遠程抄表和增供擴銷。在電價方面設置差別電價,引導高峰負荷分流,降低供電成本,制定特別收費目錄,提高售電量,積極推廣節能產品。日本的電力負荷峰谷差大,電力企業長期致力于移峰填谷,價格杠桿是其改變電力客戶消費方式的重要手段。
電力營銷最根本需要清楚的一件事是:客戶需要什么?客戶最大的需求包括:安全供電,電能質量高,少停電甚至不停電,提供個性化經濟合理一攬子電價方案,故障處理及時快速,業務辦理簡單方便,用電情況一目了然。從以上的我國電力營銷現狀分析可以看到,距離用戶的這些需求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
(1)供電可靠性不高。用戶停電原因主要包括電網施工改造、各級電力設備故障、電力供需不平衡。各級電力設備故障的原因除正常范圍外,還包括用電負荷的快速增長,電力設備的長期重負荷運行,在線運行監測技術落后,故障隔離技術落后,事故備用容量不足等。電力供需不平衡的原因除經濟快速增長外,電價方面的杠桿作用手段落后,節能設備應用不普及,合理用電技術和管理措施缺乏,太陽能等分布式電源缺少等。(2)個性化服務不足。現階段國內電力營銷基本上談不上個性化服務,根本原因在于用戶端信息采集不全面,雙向互動交互平臺沒有建立,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撐。目前電力營銷管理所掌握的用戶信息基本停留于靜態的用戶開戶基本資料以及月度電量電費數據,2000年開始的電能量信息采集系統建設正在逐步改變這一狀況,用戶表計端電壓、電流、電能量等數據開始實時采集,為個性化服務起到了一個好的開端,大規模的推廣應用還需時日。(3)故障處理及時快速不夠。故障及時處理受制于設備的自動化程度,日常運行監測的自動化水平,快速故障隔離系統。用戶側故障處理受限于故障點智能判斷,以及95598服務系統自動調度,使得故障處理還是停留在人工查找、判斷、維修等應急層面,難以達到快速及時的用戶需求。(4)業務辦理渠道單一。業務辦理目前的主要渠道還是營業廳,internet、電話等遠程技術應用還在試點階段,沒有達到推廣實用。同時業務辦理還停留于人工受理階段,自助式服務推廣程度不高。(5)用電情況不透明。目前用戶可得到的用電信息只有每月的電量電費數值,電氣設備的用電分析,用戶用電需求能否滿足,用電是否經濟合理等用戶關心的信息無法得到,無法為用戶下一步經濟合理節能環保用電的自我分析打算提供有效數據支撐。
本文探討研究了國內電力營銷機構設置、職能分工、發展歷史、服務內容、服務手段、管理模式等現狀,并與美國和日本電力營銷管理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了當前電力營銷的特征,及用戶需求之間存在的差距,為今后的電力營銷管理變革指出了發展方向。
[1] 牛迎水,付珺.中國未來智能電網的設想[J].中國證券期貨,2010(9).
[2] 中山元,顧立強.日本智能電網的動向[J].中國電力,2011(1).
[3] 李立理,張義斌,葛旭波.美國智能電網發展模式的系統分析[J].能源技術經濟,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