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日升
(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廣東深圳 518052)
民航安全管理體系中的風險管理
莫日升
(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廣東深圳 51805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航空運輸方式越來越受到大眾重視,民航成為現代人長途旅行的首選,在民航愈加走進人們生活過程中,其涉及安全的風險問題日益顯現。本文通過對民航安全管理體系中的風險管理進行分析,試圖找到更加符合未來我國民航安全管理體系中風險管理的發展之路。
風險管理 民航安全 綜合治理
為了盡可能滿足人們外出旅行對民航的需求量,我國民航規模在近幾年持續擴大,給航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關于保證民航安全的問題一直是困擾民航發展的重大難題。沒有切實有保障的安全,民航是不可能順利持續發展的,對安全管理體系中的風險管理作用不容小覷。
民航安全管理體系并不是在民航從軍事走進生活的初期就出現的,它是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通過對傳統的安全管理體系進行了跨時代的全面改革后在二十世紀末期所提出的。初始階段把民航安全管理體系劃分為系統安全管理(SSM)和安全風險管理(SRM)兩個方面,后來經過與實踐經驗的融合在2004年形成了至今仍然備受好評并廣泛應用的民航安全管理體系(SMS)。我國的民航安全管理特別是對風險管理方面的控制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是相對滯后的,目前仍處于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改善原有不足的初級階段[1]。
這一階段主要出于改革開放以前,由于民航技術并不是很發達,所以由航機自身的質量問題所導致的安全問題最為突出。機械硬件難以滿足民航發展的需求,所以此階段的民航發展主要任務就是對原有的“硬件”設備進行改進,引進新的組裝技術、研究新型的制作材料、力圖在工藝方面有所突破。
人因研究階段只要出現在二十世紀后期,由于航空技術水平的提高,機械故障出現的概率越來越小,而航空人才的質量卻滿足不了規模日與擴大的民航需要。由于缺少專業的航空人才導致整個民航環境混亂,沒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民航安全文化不被重視。所以這階段我國整個民航以對人才的培養為重點,大規模的進行航空人才的陪訓和對相應的制度進行補充和完善。
在人類進入新世紀后,通過對重大航空適度的系統研究發現任何一事故都不是單一由機械或人的失誤導致的,它的原因都聯系著所處環境、人為管理等方面,所以更系統化的航空安全管理體系(SMS)開始得到重視。航空安全問題應該從人、機、環境、管理四大方面進行考慮,任何一方面的缺陷都會導致事故的發生,而單純的提高其中某一方面也不能達到使航空風險問題得到減少的目的[2]。
民航安全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它的發展完善需要不同的方面共同的努力協作,風險管理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可以通過對風險管理的加強來促進整個民航安全管理系統的發展。
風險管理是整個航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所有對民航安全管理的實際操作都有直接影響的管理標準,在整個民航安全管理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風險管理主要分三個有效步驟:危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與管理,可見風險管理是試圖用最小的代價在最短的時間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的程度上,把可預見的安全問題在最早的時間通過有效地解決措施把危害程度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圍。
風險識別是對民航安全問題風險管理的首要環節,它是在事故發生以前人們根據實踐經驗、航空相關知識技術等對可能面臨的各種航空安全風險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準確的、適時的認識,并經過篩選、監測、診斷試圖找到發生這些危險的潛在原因。
風險評估是針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量化的過程。航空安全風險一般都是人為地或是機械的利用民航業本身的脆弱性來造成或影響危害安全的因素。風險評估就是通過嚴密的計算對可能造成的直接破壞和其他損害量化,讓其產生的直接后果清晰可見,這樣就使識別出的安全隱患有了量的區分,如何輕重緩急的進行解決,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都有了依據[3]。
認識了可能存在的風險,對各風險的直接危害程度也有了系統的把握,就可以根據現有的技術的知識針對各個風險因素進行控制和解決。這是整個風險管理的最后也是最關鍵的環節,直接決定了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這個步驟需要各個部門的密切配合,單純依靠某部門是完成不了的,是整個風險管理步驟中最復雜多變的綜合性環節。
在民航業發展過程中,風險是如影隨形的,幾乎無時無刻不影響著航空技術改變、材料創新、人才選拔等各方面的發展,可以說是其帶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直接威脅。所以應時刻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積極做好預防工作,把安全隱患最大程度的消滅在萌芽或可控制階段。
風險的出現與發生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過程,它的危害程度會根據所處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在風險識別過程需要有真實的的實地考察、科學的計算方法、系統化制度化的程序作為支撐,不然風險識別就會喪失其作用,不能為后期活動做準備,整個安全管理將無法進行。當然風險評估也不是單純的對航空飛機安全的鑒定,它也包括對環境、市場、技術、人事、財務等方面的評估。只有把風險管理看做一個動態的過程才能更準確實際的進行管理、評估和有效地控制。
SMS中明確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設的要求,只有民航所有工作人員能夠時刻具有安全風險意識才能夠在實際操作中盡可能的減小錯誤的發生概率減少誤差進而減少事故的發生。這就離不開完善有效地安全保障機制,只有獎罰有度、明確的責任劃分、完善的安全培訓程序等做后盾才能使風險管理、安全管理體系變成航空業的一種文化,繼而得到重視和傳承,在民航安全管理方面持久地發揮作用。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安全問題仍將是民航業的最大障礙,所以關于民航安全管理體系中的風險管理研究工作仍將面臨眾多現實困難,這就要求所有民航工作者必須在提高相應技術水平的前提下時刻注重風險因素的出現,盡可能地將可能出現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
[1] 于彪.推動低成本航空運輸促進民航業和諧[J].發展民航管理,2012,9(08):44-17.
[2] 辛怡.航空安全風險管理淺析[J].航空安全,2011,11(19):99-10 1.
[3] 中國民航總局航空安全技術中心.2012年民航旅客構成分析報告[J].中國民用航,2012,03(13):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