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江
很多人在羨慕別人智商高的同時,不是從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爹媽沒有給自己一個聰明的大腦。其實,智商高低差異雖然有先天的因素,但后天的日常生活也會對人的智商產生重要影響。如果日常生活中缺少某些健康內容,那么想智商高就很難。日常生活中究竟缺少哪些內容,會損害智商呢?
缺睡眠
法國一家研究中心調查發現, 7至8歲小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與他們睡覺時間長短有關。那些每夜睡覺少于8小時的學生,61%的人跟不上功課,39%的人勉強達到平均分數線,而且他們當中沒有一個學生是名列前茅的。而那些每晚睡覺在10小時左右的孩子,只有13%的人跟不上功課,76%的學生成績中等,11%的學生則功課優良。此外,缺少睡眠的小學生還常伴有語言障礙,如口吃等。
早先的科學實驗已經證實,睡眠對促進大腦的發育和增進大腦的思維能力,確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人體處于臥位時,大腦的供血量比在站立的狀態下供應更充足,從而使得腦細胞有更多的時間吸收營養。
缺運動
缺少睡眠,智商難以提高,缺少運動也是同樣。美國一個科研組證實,健康兒童的一個重要的大腦部位比不健康兒童的大12%。這些兒童一般比那些不愛運動的兒童更聰明,記憶力更好。美國另外一個研究小組對49名年齡在9到10歲的兒童的大腦進行了研究,發現,愛運動的兒童大腦中負責記憶和學習的大腦部位——海馬狀突起,比一般兒童大12%,而且這些孩子在記憶力測試中的表現更好。
運動對于老人的智商也同樣重要。一項研究證實,那些堅持慢跑等強度低、有節奏、不中斷和持續的有氧運動的老人,其智商通常比一般不愛運動的老人高出很多,而且記憶力也保持的相對更好。
科學家指出,體育運動之所以有助于提高智商,是因為它可以使大腦獲得營養和氧氣,而且堅持體育運動,還可促進腦細胞的再生,而這就是提升智商的關鍵因素。
缺蘿卜和白菜
英國公布的一項調查稱,大多素食者因為智商比較高,所以他們在學習成績方面有優越感,因此就更癡迷于學習。跟蹤測試顯示,肉類愛好者的智商只比幼年平均提高了15%,而素食者平均提高了38%,差異非常明顯。
愛因斯坦曾說過,吃素可以讓智慧不被蒙蔽。科學家證實,人腦體液的酸堿度與智商有密切關系。在體液酸堿性允許的范圍內,酸性時智商低,堿性時智商高。科學家對42名年齡在6歲到13歲的男孩進行觀察時發現,大腦中的體液ph值大于7.0的人比小于7.0的智商高很多。在食物中ph值大于7即堿性食物,主要是蔬果類。而肉類則基本都屬酸性。科學家把這一發現稱之為智力水平的“化學標記”。不過科學家主張,對于那些不想成為素食者的人來說,為了提高智商,只要堅持“多素少葷,多魚少肉”的飲食原則,就可以了。
缺關愛
科學家還發現,人如果經常得不到關愛,智商也會降低,反之就會提高。美國科學家對多名3歲兒童的大腦進行了掃描,對比結果顯示,得到母親細心呵護的兒童大腦尺寸更大。通常而論,大腦尺寸較大的孩子將來的智商更高,社交能力更強。
孩子缺少關愛智商會受損,大人其實也是這樣。芬蘭科學家對1400名參與者進行了長達20年的隨訪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因為找不到合適對象、不想結婚、離婚還是喪偶等原因,長期單身的人記憶力似乎特別“脆弱”,年老后很容易出現比較嚴重的記憶受損或者失憶癥狀,罹患老年癡呆的風險也較高。而與之相反,處在美好的婚姻或是戀愛狀態,則有助于維持記憶力,因為夫妻間的溝通互動不僅能在不知不覺中讓大腦得到鍛煉,積極刺激記憶力發展,還能相互填補“記憶漏洞”。而記憶力是最基本的智商因素,記憶力受損,智商自然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