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有頗多不同。許多心理學研究認為,西方人比東亞人有更多的個人主義觀念。有人認為是現代化推動了個人主義,不過,日本現代化程度很高,民眾卻保留著很強的集體觀念。這是何故?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學者們分析認為,東西方的關鍵差別可能在于農業:東方的主食是大米,西方是小麥。
早在新石器時代,東亞大陸上的農民就已發現水稻在這里比小麥更宜種植。農業機械化時代來臨前,種植一年兩季的水稻比種小麥更消耗精力和時間,尤其在插秧和割稻季節。為提高效率,印度、馬來西亞和日本的農民都分工合作,彼此幫忙,錯開農忙日程,度過一年中最繁忙的時段。集體主義觀念可能因此深深扎根于文化中,如今大部分人離開了農業,但他們依然保留著鮮明的心理烙印。

英國《經濟學人》 5月10日

美國《國家地理》 2014年5月刊
孟加拉國的拆船廠曾是旅游景點,游客能近距離看船舶解體。該國吉大港拆船廠區全球最大,共80個廠區,分布在8英里(約18.9公里)長的海岸線上,雇傭了20多萬人。幾年前一場爆炸令幾名工人喪生,人們指責老板草菅人命,如今,鐵絲網已把吉大港的8個拆船廠圍得嚴嚴實實。
壽命25 ~30年的輪船被運到這里靜候分割,但船體中往往含有石棉和鉛等有毒物質。發達國家對船舶報廢有嚴格監管,致使拆船業在孟加拉國、印度、中國、巴基斯坦和土耳其這全球拆船業的“五強”大行其道,因為勞動力便宜、監管薄弱。
孟加拉國去年拆了193艘船,平均耗資500萬美元拆解的船,約三四個月就能回收大約100萬美元的驚人利潤,不過,代價也不菲。一個非政府組織的成員稱,只有看到有毒物質滲入土壤等消息,人們才會清楚這活兒不好干。附近棚戶區很多男子身上有深深的傷疤,人們稱之為“吉大港刺青”,頗為諷刺,還有人因拆船斷指或獨眼。

美國《新聞周刊》 5月23日
美國明尼蘇達州圣保羅市附近的一座巨大室內農場,通風良好,溫度可控,蔬菜架子延伸到了天花板,管道把養魚的可循環大水箱和蔬菜架連接起來。這是一項循環農業技術,名為“魚菜共生”,將水產養殖和生態種植融合,讓動物、植物、微生物和諧共生。農場的水供給蔬菜和魚池,魚的排泄物給植物施肥,植物可以過濾和清潔水質,這個共生的閉環系統,用水量只是傳統農業的2%;植物光照時間長,幾乎不產生廢棄物。那蟲害呢?沒關系,工人會用殺蟲劑以外的方式清除。
數百年前,中美洲和東南亞的人就使用過這套系統,如今美國濱特爾公司要把它推廣到更多地方,若成功,就能有效緩解世界能源、糧食和水危機。但一位國際農業非政府組織領導人認為,這不太可能在極端貧困地區獲得成功,因為那里的基礎設施太薄弱了。

英國《大都會》 2014年5月刊
二戰后,英國城市引進預制房作過渡性居住場所。它們看起來價格便宜開建快捷、便于移動,使英國度過了住危機,但實際造價比傳統家園昂貴。為壓縮成本,英國建筑師事務所RSHP經近10年研發,在倫敦西南推出了一套制建筑原型,命名為“Y立方”。
該方案面向在倫敦尋找棲身之所畢業生和年輕白領。每套Y立方如同一巨大的盒子,占地26平方米,五臟俱全客廳、小廚房、工作區和獨立的睡眠區有,造價壓縮到3萬英鎊,在工廠組裝、修好后用吊車運到目的地。Y立方的點還有:一種獲得專利的木結構系統房屋保溫;只需幾個螺釘就能組裝結構嚴峻的考驗還在后頭,RSHP計劃在敦米切姆區,以一個公共庭院和花園核心,建一組由36個箱式多層結構房組成的小型社區,供當地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