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船緩緩駛入日本博多港。白浪朵朵的湛藍海域,空氣清冽勁爽,傲嬌著自然與文明之美。福岡到了。
博多,日本九州首府福岡市的古稱,我雖曾數次造訪日本,卻從未來過此地。此次亦是匆匆。掐頭去尾,我和友人可在福岡逗留10小時。
與日本其他城市一樣,福岡的馬路干凈異常,很少有高層建筑和玻璃幕墻。正值工作日,行人很少,車卻不少。據說,福岡馬路上的車時常碰擦,并非因為搶道,而是過路口時彼此太過謙讓,請對方先行,推卻一番后車主便不約而同踩油門,于是造成事故。
朝日啤酒公司是福岡人引以為傲的民族工業,以建設低碳社會、打造循環型社會、保護生物多樣性、傳播大自然恩賜為四大主題。在參觀廠區時,朝日啤酒的引導小姐事無巨細地向我們介紹了麥芽制造、糖化、發酵、包裝等工序,觀賞了大麥和啤酒花等作物。友人用手機隨手拍了張照,被婉轉提醒這是工業要地,不能攝影、攝像。的確,他們在環保領域有幾大創新法門:一改啤酒花與麥汁一起煮沸的傳統煮沸法,采用全新的分鍋煮沸法,大幅度縮短了煮沸時間,削減了30%的碳排放量,不僅提高了效率,還延長了啤酒泡沫的保持時間;罐裝的易拉罐蓋亦十分“超級”,不改變傳統罐蓋的外徑,只是改進了形狀,就削減了9%的鋁使用量,僅這一項就使朝日啤酒全球工廠在一年內減排了相當于9 000噸的二氧化碳;生產罐裝啤酒和啤酒禮盒套裝所需的年耗電量除了工廠自己發電部分之外,全部使用清潔能源。
當許多工業企業還在孜孜以求產值效益時,“朝日”已經在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做貢獻了。
廠區盡頭是個寬敞的品嘗空間,朝日公司招待我們每人三大杯剛出產的生啤及各種飲料小食,當然也要量力而行,不可浪費。入鄉隨俗,我們說話的音量不自覺地低了許多,動作也更斯文起來,喝啤酒后盡量控制打嗝。吃喝完畢后餐具和垃圾要自己端到一個指定地點,有專人分類。在開架式柜臺,我選購了兩盒朝日的大麥若葉,有排毒養顏之效,左上角赫然印著一枚金色勛章:國產。在這個國家,我隨時隨地能感受到他們對國貨的自矜自愛。
作為日本的重工業城市,福岡曾出現過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土地資源的匱乏使其不可能挪出大量土地用于垃圾填埋。于是在過去幾年,福岡建成了三個環境整潔的垃圾焚燒廠。焚燒時釋放的熱能可轉化為電能,不僅可供廠區內部使用,還能出售給電力公司,并入福岡電網。當然,垃圾焚燒的前提是垃圾分類收集,福岡乃至全日本的公民顯然都有一種環保自覺,街頭各種顏色規格用途的垃圾箱并排而立,極為有序。導游是入了日本籍的北京姑娘,她說自己剛來福岡時經濟窘迫,用的家電、沙發都是從特定地點撿來的“垃圾”,七成新,擦拭得很干凈,還有手寫的使用說明書。
午餐后,我們驅車赴太宰府天滿宮。此地供奉著平安時代的學者菅原道真,他被奉為學問之神,在祈禱考試通過的學子中人氣極高。附近窄巷內有一家小咖啡館,門口的飛梅與菖蒲花修剪得很有禪意。女主人穿著白底小紅花和服,發髻和妝容均一絲不茍。她對我報以親和微笑。我點了拿鐵,端上來一套佐賀縣的有田彩繪細瓷器具,另有一盞同系列小碟,上面亭亭玉立著一枚棉花糖般的銘果子,旁邊點綴著人造三葉草。咬開果子,是蛋黃餡兒的鶴乃子。不久,友人風風火火趕來與我會和,女主人亦是欠身,微笑。落座,他點了點我的咖啡對她說:“Me too(我也一樣)。”片刻,上了一套純黑素燒器皿,同系列碟子里臥著一顆當地名吃梅枝餅,襯著一枝“白梅”。這些果子都是隨咖啡附贈的。
何菲
上海作協會員,都市情感作家,專為本刊撰寫熟男熟女的奇情美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