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喜歡吃烤鴨,1970年代我在江陰路儀表小廠工作,臨下班,師傅陸康說:“國際飯店貼出廣告,風陽樓新增烤鴨,6元一斤,我今天在國際飯店結到一批刻印款200元,請你吃頓烤鴨,如何?”我回答:“好呀!”傍晚,師徒倆來到樓上坐定,叫了一只烤鴨,一瓶啤酒,幾盆冷菜。烤鴨滾燙,先上一盤胸部鴨皮蘸白糖吃,然后是鴨肉帶皮用薄餅包裹京蔥、甜面醬,脆脆甜甜,咸咸油油,味道靈咯,我倆那時年紀輕,胃口蠻好!那架鴨殼叫店家加點綠葉菜燒出濃醇的鮮美鴨湯,兩人吃得不亦樂乎,閑聊幾小時,走出國際飯店,夜已深了。
路上,陸康說:“燕云樓京幫烤鴨名氣很大,舊時在四川北路有家廣茂香烤鴨店,我祖父陸澹安常常得了稿費拎只烤鴨回來。廣茂香的烤鴨偏肥,但入口真是肥而不膩,皮亮脆、肉鮮嫩,因為油重,配上京蔥,能夠祛腥、除膻。”滬上老食客中流傳一句話:“吃烤鴨,廣茂香”。據史料記載,1923年,廣東何姓人在四川北路266號開設廣茂香烤鴨店,經營廣幫烤鴨,選料講究,烤爐獨特,工藝精細,皮脆、肉嫩、味鮮。
我聽上海老吃客蔣鳴玉講:“廣茂香烤鴨雖屬廣幫,但是有海派特色,食材好,從宰殺、打氣、開刀、水泡、上色、灌腔、進爐到放鹵8道,輔料不用蔥姜,每爐烤鴨烤足40分鐘,只只皮脆、肉嫩。他還說:“廣茂香烤鴨色如琥珀,油水滴滴,滋潤著鴨皮,蘸上梅子醬鮮甜微酸;烤鴨皮脆骨香,配上荷葉餅、京蔥,開開心心吃得你滿嘴流油,可謂滬上第一!”
近日,遇到朋友楊亞玲,聊起烤鴨,她激動得跳起來:“哎呀,我家祖上就在老上海廣西北路324號開一爿‘金陵楊公興烤鴨店!”晚清,她曾祖父楊公興從安徽和縣來上海后在廣西路開了家烤鴨店,雇船定期從和縣運來養在溫泉邊的綠頭麻鴨,那是肉質肥厚鮮嫩的湖鴨。炭火烤至金黃色,用生姜、蔥、桂皮、香葉、蒜頭、辣椒干等十幾種料,加水和醬油后熬制數小時,熬出特別濃香的鴨鹵調料。一開張,轟動四馬路,食客如云,一天可以賣上百只。老上海不少飯店的烤鴨都是楊公興供貨的,附近“稻香村”的鴨胗干也取自楊公興。楊公興的烤鴨源自金陵,傳說朱元璋建都南京,明太祖“日食烤鴨一只”,后來烤鴨技術傳到北京。從前安徽和縣、南京一帶制作烤鴨的店家很多,楊公興烤鴨店斬鴨子有竅門,滾滾燙的熱鴨“咯嚓”一刀,鴨油四濺,一分兩半,再順勢切下,兩個“脯子(前半鴨)”、二只“座子(后半鴨)”和軟邊(不帶骨的部分)等。老上海烤鴨與啤酒是最佳拍檔。
楊亞玲說,她曾祖父楊公興有三個兒子,舊社會小開,現在叫“富二代”,每天睡到下午起床,整日吃喝玩樂,不繼承父業研究烤鴨,都不到40歲就過世,手藝只好傳給長媳楊張英,挑起楊公興烤鴨店重擔。烤鴨店離大舞臺、天蟾舞臺、共舞臺戲院、大世界游樂場近,那些唱戲的名角兒卸完妝都喜歡來吃烤鴨,周興芳、梅蘭芳、趙丹等,還有福州路書局里的狄平子、嚴獨鶴等名人有時也喜歡買只烤鴨回家吃。久而久之,那些唱戲的和文化人與楊老板成了好朋友。梅蘭芳還送過一把“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折扇給楊公興玩。最愛吃烤鴨頭和翅膀的俞振飛也來此品嘗,說味道不比燕云樓差。永安公司老板郭琳爽和楊家最要好,也常帶朋友來吃烤鴨。解放后,楊公興烤鴨店公私合營,經營豆漿大餅油條,歸商業二局管理,店里老師傅章吉慶等被派到錦江飯店里做烤鴨。楊公興烤鴨店失去往日的光輝,被人遺忘。如今,人們只知道虹口“廣茂香”烤鴨,我想,“楊公興”烤鴨爐火如能重新點燃,那一定是滬上吃客們的口福了!
楊忠明
舊聞、食事作家,上海作協會員,海派雕刻多面巧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