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婓

蘭之漣漣,揚揚其香,攜而附之,幽幽其芳——此為幽蘭。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每個人的性格、就像烙印般刻于骨子里,跟隨人的一生跌宕起伏、若隱若現。與女友們聊天,曾數次被告誡:做人要低調,一定要學會沉住氣。唯有每次撞了墻,受了奚落和中傷,才會牢記這句話,但不久后好了傷疤忘了疼,一旦遇到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好的美事,一定會以迫切的心情與他人分享之、歡喜之、重復回味之,才覺得不會辜負那美事的好,才覺得這樣的分享是對友人的真。性格決定了我就是這么一個不太會低調的人。
某日在閨蜜處得了好茶,迫不及待地帶去茶友圈分享。歡天喜地地說今兒帶了好茶來,趕緊煮水、燙壺、洗杯。獻寶似地把茶葉倒入壺中,有茶友看到了茶葉,立馬以不帶驚喜的口吻說:“哦,這個是白茶。”“錯!”立馬被我否決。再爭:“這個是福鼎白茶呀,你看它的芽葉,還有那些絨毫。”“喝了再下結論吧!”沸騰的水讓茶葉熱身翻滾,旋即有香味溢出,濃濃的深幽直沖鼻息,讓你猝不及防。入口,一清到底,不帶絲毫的黏重。“難道是烏龍?”再次的猜測已經沒有了剛才的肯定。“不是!”聲音里包含的小得意顯現無遺。
三泡之后,茶湯的顏色逐漸呈淺金色,滋味卻越來越清甜,茶葉本身的草木香純正無雜。不能再賣關子了:“如果一定要按現在的傳統分類,以現在流行的概念來定義這個茶,那這個就是普洱茶,生普洱。是不是喝起來感覺像綠茶?或者像白茶?如果一定要有個名頭,我閨蜜給她起的名字叫‘無量幽蘭。”眾人皆訝異,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是呀,到底有多少人明白普洱是什么?又怎么去定義普洱茶呢?本人拙見識短聽聞寡,印象中的普洱茶,不就是那一塊塊的茶磚茶餅嗎?拗一塊沖泡,喝在口中,回味少甘,氣味是醇厚了,但與眼前這種幽蘭香沒有絲毫的關聯和牽扯。但也正是這款幽蘭茶,完全顛覆了之前對普洱的印象和定論。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我們經常會被自己固有的思維所束縛,思維成了定式,給出的結論就是習慣成自然。被束縛的是眼界,變狹隘的卻是心胸。一旦流于狹隘的境地,陷入自我沉醉的同時,也放大他人的缺點,長而循環往復,很難再容納他人優于自身,也很難再接受外界的變化和創新。古語說“固步自封,閉門造車”,而今,在一杯普洱茶中竟然尋找到了相同的道理。不得不嘆,不得不服,不得不贊。
這款產于云南無量山的古樹生茶,茶樹在云霧籠罩之中,山高谷深,枝繁葉茂,實在不負那空谷幽蘭的盛名。源遠流長的茶文化既有傳承,也有創新;人類在自然面前,渺小而卑微,只有以謙卑的心去探究,去容納,去接受,才可以經歷更多的顛覆。也只有生于空谷中,才可以低調地經得起考量和推究,才可以有顛覆的能量。
潛心學習茶文化的淵源,在心底彌漫幽蘭的清香,那才是一種幸福人生呀!
幽蘭的顛覆
文_于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