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卡市場是增還是降?
相同的問題被問了很多年,每年的重卡企業年會都會給我們一個基本一致的回答。然而今年,國內重卡企業的回答出現較大分歧,認為增長和認為下滑的企業勢均力敵,各執一詞。企業對市場前景預測的嚴重分歧讓2014年充滿了不確定性。
2013年,我國重卡銷量預計超過75萬輛,與2012年相比有較大增幅,依據這個難得的增長,業內期盼重卡行業走上觸底回升的軌道。但是,2014年的市場走勢果真能像業內所期盼的那樣嗎?
有企業認為,在宏觀經濟調控和市場進一步放開的環境下,盡管2014年依然受到國IV排放全面實施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但2014年重卡市場的利好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因而仍將保持一定增速。持這樣觀點的企業主要有中國重汽、陜汽和福田。
也有企業認為,在2013年車輛更新透支嚴重的情況下,2014年重卡更新的需求將大幅減弱,2014年市場的主旋律是“下降”。 持這樣觀點的企業主要有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和北奔重汽。
筆者不想討論這兩種觀點誰對誰錯,而是想分析一下,產生這樣的分歧說明了什么。
以往,主流重卡企業的主力產品在質量、檔次、價格、功能上差別不大,企業的營銷、服務手段也大同小異。“同質化”讓這些企業對未來市場增、降的判斷基本一致,對市場總量的估計也相差不多。
而今年,這種“同質化”的情況有所改觀。一些企業多年沒有新產品推出或者新產品較少,只能在銷售和服務上做文章,市場空間自然有限。而有的企業全面調整了發展戰略,從單一產品過渡到擁有全系列產品,產品線不斷豐滿,逐步覆蓋各個細分市場。自身產品、戰略、優勢的不同,導致各企業可開拓的市場空間有大有小,對未來市場的預測得出不同的結論也就十分正常。
由此看來,過去我國重卡市場那種市場好了大家一起掙錢、市場不好大家一起下滑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轉變。持續兩年多下滑的市場對有些企業來說是壓力,是困境,讓企業疲于應付;而對有些企業來說是戰略和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動力和機會。可以說,市場下滑導致了企業之間產生分化,隨著這種分化的明顯和加劇,未來必然導致市場的競爭格局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