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運紋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對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審計,實行審計全覆蓋。緊隨其后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又提出推動履職盡責,深化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這表明,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處于日益重要的地位。《審計署“十二五”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指出,要全面推進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同步審計,探索和推行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干部同步審計的組織方式和審計方法。近年來,各地審計機關對縣(市、區)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同步審計進行了探索實踐,本文就有關縣(區)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同步審計問題作些初探。
一、審計目標
通過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同步審計,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促進領導干部執行中央決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二、審計范圍
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同步審計應重點審計或延伸審計調查的單位包括:黨委辦、政府辦、發改委、財政局、稅務局、國資委、招商局、國土局、民政局、社保局、農業局、科技局、教育局、環保局、城建局、交通局、統計局、鄉(鎮)街辦、融資平臺公司及經濟開發區等。
審計部門應分別對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審計,縣(區)黨委書記、縣(區)長經濟責任審計側重范圍不同,縣(區)黨委書記主要側重于“決策”,縣(區)長主要側重于“執行”。
縣(區)黨委書記的經濟責任審計以黨委重大經濟事項決策的制定和執行為主線,以經濟決策權為重點,側重于檢查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情況,出臺的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及國家方針政策,地方經濟發展目標及完成情況,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情況,縣(區)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情況,重大經濟事項決策和效果,個人遵守廉政規定情況等。
縣(區)長的經濟責任審計以全部政府性資金為主線,以重大經濟事項和經濟決策的執行情況為重點,側重于檢查貫徹執行國家經濟法律法規,黨和國家關于經濟工作的重大方針政策及決策部署和縣(區)制定的政策措施情況等,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政府性資金及政府債務管理情況,個人遵守廉政規定情況等。
三、審計方式方法
縣(區)黨政領導經濟責任同步審計不同于縣(區)財政財務收支審計,也不同于一般的經濟責任審計,涉及時間長、范圍廣、單位多、業務內容復雜,應不斷改進和完善審計方式方法。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同步審計組織協調工作領導小組,整合審計力量,集中調配熟悉財稅、工程、土地等業務的人員進行審計,實行統一審計工作方案,統一組織人員,統一安排審計,統一問題定性,統一審計報告的“五統一”工作制度。
2.以會議紀要、會議決定為切入點。從查閱縣(區)黨委、政府會議記錄、會議紀要、會議決定和領導干部簽批的有關報告、文件入手,了解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的經濟決策、經濟活動等有關事項,從中確定具體的重點審計內容,并圍繞該內容審計或審計調查相關單位。
3.審計與審計調查相結合。根據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與被審計單位的關聯程度確定審計方式、方法和內容,對縣(區)財政收支進行全面審計,并對財政收支狀況提出意見;對其他單位應圍繞與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相關程度及審計方案要求的重點內容開展審計或審計調查。
4.搞好延伸審計。要以界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為主線,以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將管理控制薄弱環節和易發生違紀違規問題的部門、資金作為突破口,抓住因重大決策失誤導致效益低下和嚴重違紀違規問題的線索,查深查透,必要時延伸審計二級預算單位和其他相關單位。
5.加大數據分析。注意采集財政財務和業務相關電子數據,嘗試推行“總體分析,系統研究,發現疑點,分散核實,精確定位”的數字化審計方式。
6.注意借鑒有關成果和資料。如以往年度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述職報告,預算執行審計結果,省、市有關部門對業務工作的考核結果和近三年的審計工作成果等,以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7.科學合理界定責任和進行審計評價。對黨委領導側重于“定事”,立足于宏觀決策;對政府領導側重于“干事”,立足于具體執行。同時積極探索、運用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新方法、新體系,綜合考慮黨政領導干部在宏觀決策和具體執行中發揮的實際作用,對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任期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
(作者單位:南昌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