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玉明
一、引言
科研經費是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資金收入的重要來源,是其進行各項科研項目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隨著國家財政支持力度的逐漸增大,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經費使用和管理狀況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尤其是近幾年我國科教領域接連爆出了各種丑聞,多名教授甚至院士因陷入科研經費的腐敗丑聞而被查。為什么國家對教育科研領域投入如此之大,但鮮有世界級別的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士出現?這一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如若我們能從審計的角度去分析這些問題,找出發生這些現象的成因,同時借鑒國外對科研經費的處理方式,提出獨到的、有理有據的建議,這對于規范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經費的支出與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經費管理現狀及其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科研項目“重立項輕管理”,在思想上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在某種程度上,我國并沒有衡量高校和科研院所學術水平及科研實力的標準,往往看的是其科研課題的數量和經費額度,往往越好的學校和院所拿到的科研經費就越高,反之亦然。這種惡性循環的規律會促使各高校和院所為了爭排名而鼓勵內部員工爭取經費,雖然這樣達到了科研經費的規模,但真正獲得科研經費管理后,各高校或科研院所卻忽視了后期審計的重要作用,失去了權力制衡機制,拿到科研經費的項目負責人會將辛辛苦苦取得的科研經費視為自己所得,這樣科研經費就成為了“灰色收入”的一大重要渠道。這一錯誤的觀念和行為會給審計部門的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因為審計需要各部門的配合,但對于科研項目這種周期長、投入大的特殊工程,其各項經費支出往往由項目負責人說了算,即使出現一些不合理的支出,例如請客送禮拉關系時,若負責人堅持使用經費來沖抵違規違法行為,內審部門也不得不妥協。此外,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并沒有十分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目前,我國各高等院校主要通過科技、財務和審計這三個部門對科研項目的經費進行管理,但這幾個部門各自為政,缺乏協調制衡的機制。
2.科研項目經費的使用極其不規范,缺乏有效的財務和審計監督機制。
與企業的科研項目經費來自其自身的資本積累不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著多方面的資金來源渠道。一方面是國家給予的科研課題基金項目,另一方面有與科研課題相關性的企業會進行一定程度的贊助。不僅科研經費的來源渠道多,各項目的科研經費數額有高有低,項目組成員人數不固定,這導致人力資源極其分散,在使用經費的過程中問題重重。有些高校或科研院所的財務部門人員不認真核查花銷的實質內容,只看票據是否合法、科研項目負責人是否簽字。有些項目對具體的花銷不進行明文規范,諸如汽車燃料費、會議資料購買費用等等存在超支現象,附帶的報銷單據也不完整,當進行財務報表編制和審計部門審計時很難進行責任劃分。同時,在科研項目中普遍存在結題不結賬的現象,往往已結束的科研項目中的很多固定資產等未得到合理地清理,如筆記本電腦和數碼相機以及其他儀器,很大可能被該項目的內部人員私吞而不能再在其他的地方發揮作用。
3.科研項目的經費進行審計時錯過最佳時間點,喪失其應有的作用。
《關于國家科研計劃實施課題制管理的規定》中并沒有針對審計部門介入科研經費管理的時間進行明確的要求。縱觀現今的各高校和科研機構,審計部門僅僅是個“花瓶”,往往只在后期介入到科研項目的經費管理,有時也就是為科研項目結題進行收尾工作,無法對科研項目進行全程的追蹤調查。有時即使在后期進行內部審計發現個別科目有超支現象,為了避免在結題或后續爭取其他科研課題出現問題,也會避而不談,這是一種包庇“犯罪”的行為,進行“事后控制”根本就沒有發揮到審計應有的監督核查作用。但若想將“事后控制”逐步發展到“事中控制”、“事前控制”,以各科研院所現有的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是遠遠不能夠兼顧的。
4.科研項目的經費審計目標不明確,審計標準不可靠。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審計的目的,就是對其科研經費的收支狀況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進行監督控制。但現今高校往往沒對科研經費的效益型進行監督,僅對真實性進行監督是遠遠不夠的。內部審計目標越模糊,審計對科研經費的監管作用就越弱。同時,我們需要注意到對高校科研經費進行審計管理時,需要目標和標準“兩條腿走路”,在面對一些大項目,例如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功的科研項目,它不僅要遵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本身的經費管理制度,也要面臨著高校或科研院所自己的科研管理辦法,雙重標準下該何去何從?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由于科研經費的支出科目存在共同性,獨立的進行項目的全成本核算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況且在實際操作中,限額比例是否超出、支出內容是否合規,這都是無法用法律法規進行明確衡量的。
三、加強高校與科研院所經費審計與管理工作的手段
1.重視科研項目的經費管理,營造良好的審計環境。
科研項目的良好運行離不開審計,而審計的順利開展離不開高校或科研院所對審計工作的大力支持。首先,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管理層要對審計環節予以足夠的重視,聘用有專業背景及豐富經驗的審計人員來充實審計力量,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審計人才,同時也要力保審計經費的充足。建立健全良好的經費運行管理機制,加強對科研人員的反腐倡廉、法紀法規教育,促使科研人員、財務人員等等建立正確的法律觀點,配合相關內審部門的監督檢查。“重質不重量”要作為國家考量各高校或科研院所科研實力的重要標準,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為例,它建立了一系列由報告、聽證和審計制度構成的監督體系,內部又分設各類監督機構,并且它們之間相互制衡。
2.完善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的制度建設,落實責任問責制。
要想使學校的科研經費管理得井井有條,必須建立健全的科研經費管理責任制度,出臺配套的管理方法,如《科研用水電費的管理辦法》、《科研項目差旅費報銷辦法》等等。財務人員在進行車輛維修費、客戶接待費等的報銷工作時,要嚴格根據《辦法》中規定的方式進行審核。同時要建立相應的責任問責制度,如若發生違紀亂法行為,相關的工作人員應受到處罰。針對項目負責人貪污的這類問題,更不可姑息,可采用“阻疏并舉”的方式,科研項目需要負責人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經歷,人都是理性經紀人,當給予的報酬達到了理想值時,就不會存在腐敗、灰色收入之類的問題了。高校或科研院所可高薪養廉,發放所謂的“智力補償費”或進行獎勵績效機制,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杜絕經費挪用的現象,提高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此外,針對結題不結賬和固定資產閑置的問題,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科研項目經費結題結余資金的管理辦法,首先要在開題前進行預估,明確結題時間、完工項目的驗收程序、結余資金的后續用途等,提高科研項目經費的使用率。
3.合理安排審計時間,逐步走向事中審計、事前審計。
上文已經說明了事后審計的缺陷,科研機構一定要逐步走向事中審計,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項目的同時進行審計監督,審查科研課題的經費支出、預算執行等等,通過這種途徑確保科研經費的使用不會偏離其應有的軌道。開展事中審計乃至事前審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不能貪多圖快,首先要建設審計團隊、擴充審計人員,受制于成本的控制,若短時期審計人員數量少,可以進行部分事中審計,抽樣調查、零時抽查等形式都可以采納。但對于國家級的重點科研項目,則必須全程跟蹤審計,嚴格控制其資金流向和使用情況,防止資金鏈出現問題。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項目執行有期限限制,怎樣才能高效合理的安排內部審計時間需要內審部門乃至領導進行磋商,若能將內部審計貫穿到整個科研項目的運行中,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完整審計體系,必能充分發揮內審的監督管理作用,提高項目經費的使用率,從而保障科研項目的順利進行。
4.樹立明確的審計目標,有選擇地進行績效審計。
國家應重視科研經費的使用問題、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而各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則需嚴格遵守科研經費的相關制度,及時跟進國家的法治制度,努力保障科研經費財務收支的合法性,增大科研資金的使用效率,明確此審計目標有利于開展審計工作,保障相關科研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其次,現今關于科研經費的審計重點在于監督科研經費是否合規合法,但科研經費的使用合理性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點。對此,可建立科研項目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科研經費的績效審計,減少科研經費濫用的現象發生。例如,只運用合規性審計會認為一臺機電設備的購置是合理的,但是若增加績效審計,會發現這臺機電設備并不能為該科研項目提供任何價值或者此設備沒有另一臺設備的性價比高。如果增加績效審計,必能可觀的為國家的科研支出節約很多。
四、結論
綜上所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想解決科研經費的使用管理和審計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必須提高對內審的重視程度,更新舊有的觀念。同時,相關的經費規章制度也要健全起來、內審部門的工作環境完善起來。如若加入績效審計,配合合規性審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經費的使用效率。科研經費的使用問題不僅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內部調整,也需要社會各界的監督和建議,國家也需在法制上給予支持,通過這些手段,多管齊下,使高等院校經費得以合理使用,創造出更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促進國家科技創新與科技進步。(作者單位:哈爾濱欣榮園林綠化有限
公司、哈爾濱欣榮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