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對口援建四川青川縣災后重建工作暫告一段落。持續兩年多的對口援建,使曾經山河破碎、滿目瘡痍的青川,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被譽為“至少超前了20年”。
產業幫扶成效明顯
2010年9月,援建任務一結束,浙江省一項為期10年的長效幫扶計劃隨即在青川實施,這就意味著浙江會給青川持續供氧輸血,致力建設“生態青川,美麗家園”,讓青川人從悲壯走向豪邁、從豪邁走向振興,使青川建設“三大目標”的路子越走越寬廣。
浙江省委省政府計劃自2011年至2020年,每年安排1000萬元,十年共計1億元專項資金幫扶青川縣,以鞏固災后重建成果,增強其可持續發展能力。據悉,到目前為止,省經合辦積極承擔長效幫扶青川工作,圍繞“生態立縣、產業富民”的戰略目標,堅持產業扶持、智力幫扶、扶貧濟困多管齊下,共落實政府援助項目27個,投入資金2000萬元;落實經貿合作項目42個,到位資金11億元。2012年,青川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3.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6.5%、17%,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
產業幫扶是浙江對青川實施長效幫扶的重頭戲。幾年來,浙江圍繞青川縣“一茶二畜三橄欖”的主導產業發展思路,共投入農業產業幫扶資金1185萬元,拉動各類資金投入約1億元,扶持當地發展特色產業。其中,在茶產業方面投入資金340萬元,并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作,按照現代茶葉加工體系標準,重點幫扶8家新擴建標準茶葉加工廠,強化了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同時,努力做到“真心、真意、真做”,堅持農民利益第一,與當地干群共同制定規劃,實施計劃,達到促農增收的效果。
同時,浙江還充分發揮省內茶產業發達、茶葉科研力量雄厚的優勢,通過傳、幫、帶,既把浙江茶葉的品種優勢、技術優勢、經營理念和浙江精神帶到對口地區,同時也發展壯大了西部地區的人才科技隊伍,實現了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茶農收入的顯著提升。
智力扶持多方推進
曾經的對口援建,浙江與青川書寫了一段跨越災難的波瀾壯闊的宣言。如今,在浙江的長效幫扶下,歷史將再一次見證青川跨越發展的壯麗畫卷。
按照“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的方針,浙江注重產業帶頭人的技術培訓和觀念轉變,投入資金300多萬元,幫助青川培訓茶葉、油橄欖等種植和長毛兔、土雞等養殖專業大戶、致富帶頭人,鄉鎮基層干部及各類技術人員1900余人次。此外,還委托中國茶科所幫助青川培訓炒茶工、評茶員110名,大大提升了當地茶葉加工水平;通過開展油橄欖實用技術培訓,并組織基地示范大戶與散戶結成幫扶對子,指導農民科學管護,極大地提高了當地油橄欖的產量和品質;委托浙江農林大學舉辦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專題講座,培訓青川農業干部及專合組織代表40名,另外,浙江農林大學多次派出專家赴青川指導農業特色產業,深受當地干部群眾的歡迎。同時,浙江省還接受青川18名干部來浙掛職鍛煉,加強了浙川兩地的感情交流,提高了青川干部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曾在浙江農林大學參加培訓的青川縣白龍茶葉公司董事長尚金良說:“在浙江培訓期間,經過認真傾聽專家、教授們的講解,我不僅學到了茶葉種植、加工的一整套技術,而且學習到了浙江茶產業的經營模式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受益匪淺。目前,我已把學到的很多東西運用到了公司的經營管理中。”
除了在產業技術方面提供培訓指導,浙江省還實施了衛生系統智力支援計劃,對青川的600多名醫務人員進行了全面的業務培訓,同時安排專家通過網絡系統進行視頻授課,青川衛生系統的專業帶頭人和管理骨干也先后到浙江進修。
對于浙江的智力幫扶,青川縣委副書記、縣長羅云評價說:“這讓青川百姓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腦袋。”
經貿合作亮點紛呈
長效幫扶開展以來,浙江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以浙川合作產業園建設為重點,積極引導浙江企業參與青川的開發建設,共落實經貿合作項目42個,總投資20.9億元,到位資金11億元。
2012年,浙江開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93億元,在浙川合作產業園成立了廣元市七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對廣元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此項目的投產將極大帶動當地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
同時,浙江省積極幫助青川拓展農產品市場和旅游市場。2012年11月,協助青川縣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參加浙江省農博會,3天銷售青川木耳、天麻、核桃等山珍35萬元,一批青川農副產品進入杭州、寧波等地超市。2012年8月,協助廣元、青川在浙江舉辦“大愛延伸——我在廣元等您”旅游推介會,組織600名游客乘坐專列赴廣元旅游,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進一步加深和延續了浙廣兩地人民的感情和友誼。
兩年的對口援建和四年的真情幫扶,浙江人和青川人已經建立起一種不可分割、血濃于水的聯系,它既是經濟的、技術的、文化的,也是情感的、精神的、心靈的。下一步,在長效機制的指引下,浙江人還將繼續攜手青川人,更加豪情滿懷地迎接新的挑戰,凝心聚力,東西合力,向共同富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