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蜜柚正成為貴州省荔波縣拉岜村的一項富民產業。來自貴陽、福建、湖南、重慶等省內外的車輛,排著長龍上門批發蜜柚,豐收時節的繁忙景象,成為村民們的莫大驕傲。
過去的拉岜村,是出了名的貧困村,全村只有一條通往縣城的毛石路,227戶922人,人均田土面積不足1畝,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遇到自然災害吃飯都成問題。“有路不走拉岜山,有女不嫁拉岜漢。一年四季窮到頭,炒菜從來不放油。一年四季苦到底,家中沒有二兩米”,是拉岜村十多年前的真實寫照。
上世紀90年代,村委會主任劉秀良籌集資金到外地引進種苗種植蜜柚5畝,4年過后開始掛果,經過比較,他種植的蜜柚水份多,口感清甜,品質還略優于原產地。于是村里的一些農戶相繼自發引種,在拉岜村的帶動下,種植范圍擴大到樟江沿河一帶的朝陽和瑤山兩個鄉鎮。但由于缺乏資金扶持,到2009年,全縣種植面積僅有1.5萬畝。
隨著新一輪扶貧開發政策的出臺,貴州開始加大扶貧資金投入、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經過專家組的評估論證,荔波縣明確樟江河谷荔波至小七孔景區沿線作為發展蜜柚產業的重點區域,明確縣財政每年預算安排600萬元扶持水果產業化發展。同時,成功申報了在荔波產業發展史上投入資金最大、區域最連片集中、群眾積極性最高的產業扶貧項目——“整鄉推進、連片開發”項目,三年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960萬元,在全縣大力發展蜜柚種植。并整合交通、水利、農業等部門資金4800萬元配套實施園區道路、山塘水庫、小水池、灌溉溝渠等基礎設施項目,形成了以拉岜村為核心,輻射樟江沿河一帶路網發達、灌溉設施齊全、種植規范的蜜柚長廊和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園區。目前拉岜村的蜜柚種植面積發展到1.32萬畝,全縣發展到5.3萬畝,成為全省最大的蜜柚種植基地和產業發展的亮點。
荔波縣在壯大蜜柚產業上的具體經驗主要有:
實施兩個種植管理模式。利用國家投入的財政扶貧資金努力實施好項目。一是瞄準貧困對象,實施大戶帶動,鼓勵群眾自行種植和管理,確保資金扶持到村到戶,貧困農戶受益率達80%。二是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進行規模種植和管理,群眾以土地入股成為合作社社員,基地交由合作社統一建園和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配方施肥,銷售收入雙方按一定比例進行分紅。合作社社員、種植大戶、公司也可返包基地進行管理,返包費用的50%交土地入股農戶,50%交由合作社統一管理,再從上交給合作社的50%費用中提留20%作為村集體經濟,確保項目區貧困農戶每年能從合作社分到一筆可觀的收入。合作社統一管理能夠進一步提升水果品質,更好地達到“荔波蜜柚”的商標要求。
創建一個知名品牌。荔波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能培育出優質的地方品種,一方面,認定“荔波蜜柚”這個品牌,加強自我宣傳;另一方面,借助省內外批發商,相繼把產品推向全國市場。注重無公害生產基地建設和培養,2006年項目區成功通過無公害果樹產地認證。在全國柑桔品種結構調整戰略研討會暨柑桔特優新品種展示會上,荔波蜜柚被評為柑桔品種結構調整推薦品種,以優質的品質凸顯出強勁的發展優勢,種植面積最大的拉岜村被農業部列入全國一村一品名單。2014年4月,“荔波蜜柚”正式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有力地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拓寬三個銷售渠道。在組織水果外銷方面,拉岜村有自己的一套辦法。一是蜜柚專業合作社組織銷售。充分發揮本村蜜柚專業合作社能人多,熟悉市場的專業優勢和橋梁紐帶作用,組織水果外銷。二是新建水果批發市場。積極向農業部門爭取資金100多萬元,建成占地2200平米的柚子集散中心,為果品集中包裝上市,品牌建設,價格提升提供更為廣闊的產品外銷平臺。三是實施網絡銷售。通過農經網發布產品信息,去年共銷售蜜柚3.5萬噸,實現產值8400萬元。
項目帶來的實惠使昔日打工在外的拉岜人紛紛回家種植蜜柚,從一個坡頭連到另一個坡頭,現在全村發展到1.32萬畝,人均純收入達11380元,80%家庭有農用小貨車,5%家庭有小轎車,家家戶戶建成二、三層的小洋樓。覃萬周家過去是村里最典型的貧困戶,1家4口居住在破舊不堪的木板房里,有1畝田地,靠種植水稻養家糊口,常常吃上頓無下頓。近年來,覃家開發荒山種植蜜柚70畝,目前掛果40畝,每年蜜柚銷售收入16萬元左右,現在家里已經蓋起了3層500平方米的小洋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目前,拉岜村修通了通往縣城的水泥路,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建成了體育活動場、健身中心和休閑長廊。花草綠化井然有序、風景秀麗滿眼蔥綠的花果園村寨,彰顯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的豐富內涵。拉岜村在開拓創新發展蜜柚產業過程中成為全縣脫貧致富的領頭羊,在國家扶貧資金的惠及之下,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譜寫了一曲新農村建設的贊歌。
七律·詠拉岜蜜柚種植大村
潘麗芙
金黃滿嶺晚風柔,馬路車行到小丘。
蜜柚分裝銷省外,心花綻放上眉頭。品牌引進八方客,良策惠及幾度秋。記者銀屏談致富,新村一片小洋樓。
荔波蜜柚背景資料:
(一)產品特點:荔波蜜柚甜酸適口、化渣、味芳香、品質優,深受消費者親睞。9月底開始成熟,掛在樹上可到次年1月,采收后經簡易包裝可儲存4-5個月。耐運輸、銷售周期長、風險性小。
(二)種植技術規程:依據標準化、規范化、良種化、無公害的要求,按照無公害生產操作規程(標準),抓好建園、苗木選擇、定植、整形修剪及肥水管理。
1、基地選擇。選擇土壤質地良好,疏松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地形地勢坡度小的山地、丘陵建園,建園時宜修筑水平梯地。
2、園地規劃。根據地形地貌,按20畝左右規劃種植區,區間留運輸車道和管理區人行道。修筑必要的道路、排灌和蓄水、附屬建筑等設施。endprint
3、建園。坡地按4米寬修水平梯帶,在梯帶面挖定植坑,畝挖定植坑40個。在坑內用有機肥、農作物桔桿、雜草與表土混合回填,待回填土沉降穩定后,定植幼苗。
4、品種選擇和栽植。良種是高產優質的基礎,砧木為酸柚或土柚,接穗應品種純正,選擇生長健壯的一、二級嫁接苗。不帶病蟲源,利于苗木植后迅速恢復生長,長勢良好。一般在9月-10月秋梢老熟后或笠年2月-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苗木根部要求帶土或沾上泥漿,定植時適當修剪生長過長的主根和部分枝葉,根系要舒展,苗木的根頸部應與地面平齊,種植后培好樹盤,澆足定根水,樹盤蓋草,同時注意及時澆水,直到成活。
5、土肥水管理。幼樹要合理施用肥水,做好攻梢、保梢工作。植后3年內要勤施、薄施水肥,平均每月施1-2次,每次用尿素7.5公斤/畝兌水淋施或用果樹專用肥20公斤/畝,以迅速擴大樹冠,提早掛果。秋梢應在9月上旬前放齊梢,以促其老熟,防止凍害,可用磷酸二氫鉀0.5%-1%噴1-2次,提高秋梢的營養水平。
深翻擴穴一般在秋梢停長后進行,從樹冠外圍滴水線處開始,逐年向外擴展40-50厘米。回填時混以綠肥、秸桿或經腐熟的人畜糞尿、堆肥、廄肥、餅肥等。柚園實行生草制,適時刈割翻埋于土壤中或覆蓋于樹盤。
6、整形。培育自然開心樹形。主干高35-40厘米,主枝3-4個、分布均勻,每個主枝選留2-3個副主枝,每個副主枝上留2-3個側枝。幼樹夏、秋梢當能分辨基部8-10片葉時摘心去頂,長度控制在20-25厘米。結果前一年秋梢不宜摘心,以免花少果少。成年樹修剪以采果后春梢萌發前冬剪為主,6月中旬至7月上旬夏剪為輔。
7、修剪原則。掌握“去密留疏,去直立留斜生和內堂枝,去徒長留中庸健壯充實枝條”的原則,樹冠頂部和外圍宜重剪,內膛與中部宜輕剪。冬剪,在采果后至春梢萌發前進行,先去除無用的大枝,再剪除交叉枝、重疊枝、過密枝、病蟲枝、枯弱枝、果蒂枝等。夏剪,在6-7月進行,抹除萌發的夏梢,剪除徒長枝、落果枝、下部著地枝。
8、疏花疏果和果實套袋。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疏掉過多的花穗,留足健壯花穗;5-6月生理落果結束后應視樹勢進行適量人工疏果,疏去病蟲果、畸形果、過密果。
荔波蜜柚套袋適期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生理落果結束后)。套袋前應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對柚園全面噴藥1-2次。噴藥后及時選擇生長正常、健壯的果實進行套袋,選用抗風吹雨淋、透氣性好的專用紙袋,以單層袋為宜。果實采收前15天左右摘袋。
9、環割或環剝促花。針對營養生長旺盛、成花困難的植株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進行適當環割或環剝。
10、病蟲害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鼓勵應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科學使用化學防治,實現病蟲害的有效控制,并對環境和產品無不良影響。在荔波縣危害的主要病蟲有:瘡痂病、紅蜘蛛、潛葉蛾、蚧類、黑刺粉虱、銹壁虱、吸果夜蛾、花蕾蛆等,要適時做好防治工作。禁止使用高毒、高殘毒農藥,限制使用中等毒性以上的藥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