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昆

手麻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癥狀,引起手麻的原因很多,短暫的手麻大多是生理性的,如長時間低頭寫字、看手機會出現手臂部麻木。又如肘關節長時間處于屈曲位會出現手麻現象。如果出現長時間的持續性麻木,則應考慮為病理性所致。臨床根據手麻部位的不同可以初步提示一些疾病,再做必要的檢查,基本可以確診。
頸椎病最易引發手麻
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顧玉東教授說,引起手麻最常見的疾病就是頸椎病,它是中老年人好發的疾病之一。當我們步入中年以后,一些器官往往會發生退行性變,當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以后,往往會導致頸椎間盤突出或關節突發生增生、肥大。這些突出的頸椎間盤或增生的關節突一旦壓迫鄰近的頸神經根時,便出現了頸椎病。
“如肩背部麻木多數是頸根部的神經根受壓,常見的是壓迫第5頸神經根的頸椎病;上臂的外側麻木多半是壓迫第6頸神經根的頸椎病;前臂外側的麻木,除了考慮頸6神經根受壓迫外,還應考慮肘部有腫塊或纖維索帶壓迫皮神經。”顧玉東院士說。頸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覺異常以外,還伴隨其他癥狀,如頸肩部肌肉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動障礙等。
警惕腕管綜合征
如果發現單手或雙手感覺無力,手指或手掌有麻痹或僵硬感,手腕疼痛,伸展拇指時不自如且有疼痛感等,就要警惕腕管綜合征。這是50歲以上女性的好發病,麻木以夜間為重,嚴重時影響睡眠,半夜里發作稱為“麻醒史”,這是其典型癥狀。
顧玉東認為,如果該病病程短于三個月,麻木癥狀為間歇性,也沒有手指捏握活動障礙則屬于輕癥,可給予藥物治療,一般治療2~3個月大多可緩解癥狀。如果病程超過6個月,手指活動不靈活,則屬于中度病癥,可先行三個月藥物及進行腕管內注射激素,部分病例可緩解癥狀,對不能緩解癥狀的患者建議手術治療。
顧玉東提醒,手麻癥狀除了多發于腕管綜合征及頸椎病以外,也可發生于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病毒性周圍神經炎、胸廓出口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低下、紅斑性狼瘡、硬皮病等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因此,一旦出現了手麻、手痛,特別是出現夜間麻醒的情況,一定要找專科醫生診治,明確病因,對癥治療。
經常做做指尖運動
在預防方面,顧玉東院士提倡指尖運動,具體做法——
指尖運動1:用拇指尖觸及食指尖2次,再觸及中指尖1次,觸及無名指尖3次,最后觸及小指尖4次。然后與原來的順序相反,用拇指尖輕觸小指尖4次,再觸及無名指尖3次,觸及中指尖1次,最后觸及食指尖2次。按照這個順序,以2、1、3、4、4、3、1、2的次序不斷重復,持續15分鐘。這種指尖運動可以打亂手指活動常規,既能讓手指靈巧運動,更有利于大腦細胞的活躍。
指尖運動2:用拇指尖輕點其余四指的各個指關節橫紋,注意每個指節都要碰到。再反過來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尖去碰拇指的指橫紋。
指尖運動為什么會有預防手麻的效果呢?按照中醫理論,手指和經絡是相通的,從大拇指到小指,依次與人體的肺、大腸、心包、三焦、心臟和小腸相對應,并且還集中了其他重要穴位。全方位活動手指,不但能夠疏通經絡,還可有效地活躍腦細胞。顧玉東認為,手指指尖是聯絡大腦神經元的最敏感部位,大腦神經元是控制痛覺的最高級中樞,大腦皮層神經元功能的健全與活躍,無疑會消除來自機體各部位的有害沖動,因此我們提倡“指尖運動”。顧玉東院士指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設計自己的指尖運動,如寫字、繪畫、繡花、彈琴等。”
(摘自《羊城晚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