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緒強


10月11日,全國休閑農業經驗交流會在江蘇南京召開。會議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一號文件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總結交流了“十二五”以來休閑農業發展的成效經驗,研究分析了面臨的形勢任務,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思路和主要措施。農業部黨組成員楊紹品出席會議并講話。
楊紹品指出,現代農業發展,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種養,休閑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休閑農業經歷了萌芽、起步和全面發展的歷史階段。進入新世紀后,全國各地休閑農業競相推進、蓬勃發展,呈現出產業規模日漸擴大,發展內涵不斷提升,類型模式逐步豐富,發展方式逐步轉變,綜合效益同步提高的特點,形成了“發展加快、布局優化、質量提升、領域拓展”的良好態勢。全國以農家樂、民俗村、休閑農園、休閑農莊為代表的多元化休閑農業類型全面發展。休閑農業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產業形態和新型消費業態,在服務居民、發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保護生態、傳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楊紹品強調,我國當前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方式的轉變,休閑農業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美麗中國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良好的政策環境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旺盛的市場需求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日趨完善的農村設施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楊紹品要求,新形勢下進一步促進休閑農業發展,必須遵循“以農為本、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強化服務、規范管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總體原則,正確把握并處理好市場決定與政府引導、農民主體與社會參與、設施完善與耕地保護、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點上創建與面上推進五大關系。同時,休閑農業面臨著最好發展機遇,具有廣闊前景,農業部門要扛大旗,把休閑農業作為事業來抓,盡快理順管理職責,明確管理人員。
記者從會議上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全國各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已經超過180萬家,年接待游客9億人次,營業收入2700億元,帶動2900萬農民受益,接待人數和經營收入均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2014年上半年,全國休閑農業接待游客5億人次,營業收入1500億元,帶動3000萬農民受益。今后,農業部將繼續堅持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農村為場所,突出特色,創新機制,充分引導和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一是以農耕文化為魂,強化保護意識,深挖科學內涵,完善保護機制,著力做好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發掘保護工作。二是以美麗田園為韻,按照規劃要求,加強工作指導,著力做好休閑農業示范創建工作。三是以生態農業為基,把休閑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統籌推進,著力做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四是以創新創造為徑,不斷提高農業領域的創意與設計水平,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游的深度融合,著力做好休閑農業創意策劃工作。五是以古樸村落為形,把古樸村落保護與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有機結合,著力做好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的打造工作。
會上,北京、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四川、陜西等省市的休閑農業管理部門代表,分別圍繞強化政策支撐、完善公共服務、筑牢生態基礎、打造農業景觀、塑造文化特色、培育知名品牌等主題,交流了休閑農業工作領域的經驗和做法。全國各省(區、市)休閑農業管理部門代表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