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新松++郭建莊



中秋時節,走進有著“中國最美小城”美譽的河南省欒川縣,“老君山”、“雞冠洞”、“龍峪灣”、“養子溝”、“抱犢寨”等旅游景點讓人流連忘返。但讓記者感動的卻不是這美不勝收的盎然景色,而是一幅幅農家如游園、農村像公園的真實場景。人們心中那遙遠而虛幻的田園牧歌變成了現實,難怪游人都贊不絕口。河南省委副書記鄧凱在視察欒川時就給予了“既然有欒川,何必下江南”的評語。
欒川古稱鸞州,位于洛陽西南部,豫西伏牛山腹地,因遠古時期有形似鳳凰的鸞鳥在此棲息而得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2.4%,境內有伊河、小河、明白河、淯河4條較大的河流,分屬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伏牛山、熊耳山、遏遇嶺等自西向東將全縣分為南北兩大溝川,全縣49%的面積海拔在1000米以上,素有“四河三山兩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
立足縣情,因地制宜,三個堅持做規劃
據欒川縣旅游局的負責人介紹,欒川是一個旅游強縣,域內旅游景點眾多。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欒川,與旅游業同步發展,自去年以來,欒川縣堅持城鄉全域規劃,高標準完成了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和鄉鎮總體規劃的編制,并對全縣213個行政村進行了整體規劃,進一步理清了功能定位,明確了建設方向。按照省、市要求,創建農村環境集中整治達標村130個,還定下任務,剩余的73個村要在2015年全部達到達標村標準。同時,他們以建設美麗鄉村為載體,制定了中長期目標,目前已經建成美麗鄉村示范點25個,使欒川縣的整體面貌大為改觀。
為了構建覆蓋全領域、各行業緊密銜接的規劃體系,欒川縣堅持了全景規劃。他們立足“生態立縣”,圍繞“全景欒川”建設,修訂完善了《欒川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編制了區域旅游規劃和景區詳細規劃,通過實施“旅游景區+風情小鎮+特色農莊”發展模式,實施了以赤土店鎮油菜花觀賞園、石廟鎮觀星薰衣草觀賞園、三川鎮大紅川林果采摘園、廟子鎮莊子村玫瑰莊園等為代表的鄉村旅游度假主題區,目前已經建成生態休閑觀賞園25個。
再一方面就是堅持建筑立面控制。在保障廣大群眾住房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鄉村民居建設。廟子鎮莊子村、卡房村、嵩坪村,推廣“新中式”建筑為民居風格、統一規劃設計、統一色彩模式、統一組織施工,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非常好的示范帶動效應;獅子廟鎮朱家村以徽派建筑風格為主調,對農戶房屋進行統一改造,通過鎮財政獎補,農戶自籌方法,大干100天,改造房屋129座,同時進行了基礎設施配套、產業配套,在短時間內實現了農村面貌的大改善。編制了《南環路控制性詳細規劃暨城市設計》、《洛欒高速欒川段沿線旅游村莊建筑整治設計方案》,指導規劃沿線村莊及旅游村莊的規劃建設,將其納入城鄉規劃統一管理,為科學控制單體建筑立面提供了重要依據。
凝聚共識,統籌兼顧,三大抓手造氛圍
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營造氛圍是做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重要舉措。為此,欒川縣在營造思想氛圍方面,健全了“政府主導、農民理事、工農共建、城鄉聯動、政策激勵”五大機制,有效破解了“用地、資金、產權、管理、就業”等五大瓶頸。去年縣四大班子成員、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到江蘇、浙江等地學習美麗鄉村建設經驗,進一步開闊了視野;在營造工作氛圍方面,縣、鄉兩級均成立了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黨委政府推動、鄉村組織實施、相關部門配合、干部群眾參與的“四級聯抓、上下齊動”的工作網絡;在營造輿論氛圍方面,縣委、縣政府研究制定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方案,在縣電視臺開設欄目,在農戶中廣泛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清潔之星”等評選活動,通過村規民約引導村民自我管理,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態意識、保潔意識、文明意識。
環境整治抓基本。凈化、綠化、硬化是欒川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基本任務,為此,他們大力開展了以垃圾污水治理、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集中整治。目前基本形成了“戶分撿、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模式,采取污水生態濕地分散處理與縣城鎮區集中處理相結合的方法,使全縣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2%;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基本實現了自然村組組通、聯戶通;積極開展了通道綠化、村莊綠化,使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82.4%,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
功能完善抓示范。在環境整治的基礎上,欒川縣首批篩選確定了50個行政村,圍繞群眾生產生活需求,著力完善了學校、衛生室、休閑文化廣場、商場超市、飲水、亮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努力打造農村人居環境示范點,有效地發揮了引領帶動作用。
融合發展抓提升。為了達到實現優化環境、服務旅游、致富群眾的目的,欒川依靠生態環境良好、旅游資源豐富的基礎,持續推動農村環境改善與旅游融合發展,注重內涵和品位的提升,先后建成了龍峪灣玫瑰風情小鎮、油葵莊園、薰衣草莊園、油菜花莊園、高山茶莊園等特色農業生態園區25個,呈現出了“城在園中、村在景中、人在畫中”的良好效果。
以民為本,示范帶動,三大亮點樹樣板
打造精品點。過多枯燥的數字也許會讓人覺得乏味,但對于欒川縣的百姓來說,每一個數字,都是看得見的實惠。自2006年新農村建設開始以來,市、縣、鄉(鎮)累計投入15.3億元,完善通組通戶道路硬化3017公里,修建護村護路護堰壩工程45.5萬立方米,建成鄉鎮便民服務中心14個,標準化農村社區服務點112個,安裝路燈2780盞,建成垃圾填埋場260處,建垃圾池3960座,安裝分類垃圾箱5000余個,全縣保潔員達1870名,建立無動力濕地污水處理廠9個,建設標準化污水處理廠5個,建設沼氣池1萬余個,改建農村旱廁1萬余個,新建飲水工程215處,受益人口12萬余人,建成文化娛樂健身場所248個,安裝健身器材1800余套件。這些設施的先后完善,為農民造就了極為便利的生活條件。同時,欒川縣為此還連續獲得了“國家衛生縣城”、“中國最美小城”等桂冠,相繼有11個鄉鎮通過省級環境優美小城鎮驗收。目前全縣14個鄉鎮全部被命名為“省級生態鄉鎮”,其中13個鄉鎮通過國家級生態鄉鎮考核驗收,國家級生態鄉鎮比例達到93%,欒川縣也成功創建為全省首個國家級生態縣。
硬件設施的完善,也有力地帶動了以發展旅游為依托的農民致富。重渡溝村通過房屋提升改造、庭院周邊美化、亮化、綠化等措施,走出了一條“以旅游助農、以旅游促農、以旅游惠農”的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子。目前該村農家賓館數量已達328家,占全村376戶的87%,擁有高中低檔床位1.2萬張,每個家庭賓館年均可接待客人2000余人次,經營戶人均年收入達2.13萬元,由過去的貧困村一躍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如今,像重渡溝這樣的鄉村旅游精品點在欒川可以說是比比皆是。廟子鎮的莊子村、城關鎮的大南溝村、陶灣鎮的西溝村、三川鎮的大紅村、獅子廟鎮的朱家村等。
這些村的房子沒有拆建,但是風格翻新了,有的是徽派風格,有的是豫西民居風格,有的是滿族風情風格,房子一律白墻黛瓦彩門窗,廊檐立柱顯溫馨。農民的責任田數量沒有增減,但效益翻番了。廟子鎮的莊子村、卡房村將本村的900多畝土地流轉后,全部種植了玫瑰、月季、薰衣草等,花開時節芳香撲鼻,同時也為種植戶帶來了數量可觀的經濟效益。如今的莊子村,已成為城鄉居民向往的生態文化莊園。應運而生的還有“竹林人家”、“追夢山莊”等雅號的農家樂,生意平日不淡、假日火爆。
通過城鄉基礎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鄉村田野公園化,既讓農民享受了城市的生活品質,又讓市民感受到了鄉村的田園氣息。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村民收入快速增長,外出務工的回流返鄉,昔日冷清的村莊又熱鬧起來。特別是到了周末或節假日,組團游、自駕游等更是來來往往應接不暇,甚至還一度出現過一床難求的情況。
建設示范帶。為營造綠、亮、美、潔、凈、暢的出行環境,欒川縣對境內沿高速、國道、省道、縣道的60個村莊率先進行了整治,把洛欒高速欒川段、洛欒快速通道合峪到廟子段、洛欒高速樊營下站口到陶灣段、洛欒高速樊營下站口經赤土店到獅子廟段、洛欒高速重渡溝下站口到重渡溝村段等5條國、省道打造成精品旅游線路,把石廟鎮到楊樹坪村段、三川鎮大紅村段、小紅村段、叫河鎮到黎明村段等多條鄉、村道路打造成精品鄉村線路。如此一來,不僅加快了旅游業的發展,也贏得了客人的稱贊,同時也為農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抓河道整治。欒川縣按照洛陽市農工委的統一安排,通過近年的不斷努力,對境內伊河、淯河、小河、明白河等4條河流及各支流進行了綜合治理,形成了如今河暢、水清、綠樹繞岸、碧波蕩漾的新景觀。
公路兩旁花草如茵,山清水秀,賞心悅目;村民住房干凈整潔,農家賓館雕梁畫棟,置身于此不僅讓人心曠神怡。
項目推進,產業發展,三篇文章惠民生
美麗鄉村,水清天藍環境靚是要件,產業發展、物阜民豐是根本。欒川縣在美麗鄉村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還強力推進產業發展。
為持續做好結構調整、土地流轉、生態旅游這“三篇文章”,欒川縣近年來不斷壯大苗木花卉、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基地發展規模,不斷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水平。截至目前,全縣15個鄉鎮(管委會)213個行政村已流轉土地12.56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16.48萬畝的76%,受益群眾達2.3萬戶,發展集中連片千畝以上的產業化基地達25個,全縣注冊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及涉農企業336家,培育發展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5家,龍頭企業數目居全市第一。
欒川縣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總體要求,以農房集中改造為切入點,積極引導農戶保護景區和利用旅游資源,全面改造房屋,美化旅游環境。同時憑借優美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引導游客“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購農家物”。旅游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13年游客接待量68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30.7億元,與之相關的農業、林業、交通、文化及三產服務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實現了美麗鄉村建設與旅游服務業的協調融合發展。
多方整治齊抓共管的目的是發展產業惠及民生。欒川縣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與“全景欒川”建設、自然稟賦個性特點、鄉村旅游、“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等緊密結合,重點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大力改造特色農莊和風情小鎮,實施了山、水、田、林、路、房一體化綜合整治,初步實現了一鄉一品、一路一景、一村一韻,推動了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目前已初步建成了以重渡溝村、莊子村、養子溝村、大紅村等為代表的鄉村旅游帶動型美麗鄉村;以上坪社區、白土社區等為代表的人口集聚型美麗鄉村;以城關鎮大南溝滿族風情村、三川鎮火神廟村為代表的民俗文化型美麗鄉村;以高山漁村、柳坪村等為代表的生態產業帶動型美麗鄉村;以撥云嶺村、西溝村、河南村等為代表的就地提升型美麗鄉村。目前莊子村被評為國家級美麗鄉村;赤土店村、張盤村被確定為省級美麗鄉村試點村;莊子村、河南村、重渡溝村、上坪社區等4個村是去年洛陽市首批完成的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今年的9個市級美麗鄉村試點村也已基本建成。
有設想才有未來,有行動才有結果。從三大堅持做規劃到三大抓手造氛圍,從三大亮點樹樣板到三篇文章惠民生,欒川縣以大力發展旅游業為目標,切實帶動農民致富為根本,探索出了一條敢為人先的新路,不僅使地域的旅游業蒸蒸日上,第三產業發展如火如荼,也扮靚了農村,致富了農民,并為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贏來了外地游客的口碑,的確不失為可以借鑒的一種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