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亮+高舒


“原來收入500,現在收入5000,為什么要500,而不要5000?”菏澤牡丹區小留鎮小留村村主任袁江滿臉笑容地說道。
小留鎮為黃河沖積平原,境內土質肥沃,以輕壤和沙壤居多,通透性好,養分含量高,適種北方作物。小留村村主任袁江介紹說,牡丹之所以花開得這么美,實用性這么強,地理位置和土質的因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小留村從開始種芍藥到現在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而芍藥當時的作用就是入藥,不打油。僅僅是這樣,村民的收入還是遠遠大于種植玉米、小麥、大豆的收入。
來到小留村時,天下著雨,袁江以再樸實不過的農民形象出現在記者面前。當了20年村書記的他,如今已經到了63歲的年紀,想想自己到了這個歲數,村書記就不干了,機會留給年輕人。可是,村民哪能同意,好說歹說,讓他當了村主任。“帶領村民繼續致富的路子不能停”,在袁主任的心里一直有這么一個堅定的信念。2010年北京林業大學的專家來菏澤考察,說牡丹不僅可以觀賞,還可以生產油。這個消息傳到了袁主任的耳朵里,種植牡丹在他的心里生了根,發了芽。經過村領導班子的一致決定,鎮政府引導農民開始育苗。當時流轉的土地有1000多畝,現在已經有5000多畝,沒種別的,就是種油用牡丹。
接受一個新事物并沒有想得那么簡單,而袁江又是怎么讓大家伙乖乖地聽了他的話?袁江介紹說,“剛開始工作太難做了,村民對油用牡丹認識不到位,根本想不到牡丹籽還可以榨油,他們靠田吃飯,萬一種植牡丹風險大,就連飯也吃不上了”。國家林業局和牡丹區委召集緊急會議,一次次地來村里講道理、做思想工作。“芍藥的收入比玉米、大豆高,我們會保證種植油用牡丹的收入一定會比芍藥高”。功夫不負有心人,村民們開始接受種植油用牡丹,四年的時間里,為此開會的次數不低于150次。
種植牡丹的問題解決了,可是在種植過程中,接二連三的問題又來了。牡丹開始種了,可是村民不會管理。有一次,牡丹苗出現了問題,村民說你們讓種的牡丹苗你們不管嗎?袁江并沒有在乎村民們說了什么,他意識到,是自己沒有做好技術上的工作,村民缺少管理經驗,才導致了問題的出現。就這樣袁江帶著村領導班子不厭其煩地每天下農田,給村民細心講解種植牡丹知識,比如什么時候施肥,施什么樣的肥,量是多少,怎么控制溫度......慢慢的問題解決了。種植牡丹不僅好管理,而且牡丹產油量很高,種了牡丹不用擔心賣不出去,會有專門的人來收購。正是政府的大力扶持,村領導的帶動,給村民吃了顆定心丸,才讓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
離開小留村的時候,袁江很是自信地說,“等明年牡丹開花的季節,你再到我們村里來,我保證你到了牡丹種植地就不想離開。”袁主任的自信不是沒有依據,花不但美,而且香味實在讓人陶醉。記者相信,明年花開時節,再來小留村,牡丹魅力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