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曉輒有丹霞流宕,照耀城頭霞光萬道”,因詩得名的棲霞市,位于山東省東北部,是煙臺市內的“膠東屋脊”。得力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棲霞擁有兩張響當當的地域名片——“棲霞蘋果”與“棲霞大櫻桃”。
近年來,棲霞市趕上電子商務的大潮,著力推進“網銷進萬家”工程,全市建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3家,建設農產品行業門戶網站8個,參與大宗商品交易的企業、合作社630家,發展網絡店鋪560多家。2013年以來,全市大宗商品單邊交易額達到1500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60億元。棲霞佳果正在電子商務這片熱土上枝繁葉茂地生長,結下累累碩果。
棲霞果品的網銷之路
隨著棲霞市“網銷進萬家”工程的推進,全市建立起以大宗商品電子交易為骨干,以特色網絡店鋪交易為主體,倉儲、物流相配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電子商務體系,并采取建平臺、抓培訓、強保障等措施,引導越來越多的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城鄉居民加入到網銷大軍,全市掀起了從企業到個人、從城區到農村各個層面競相學習電子商務、應用電子商務的熱潮,網銷已經成為拓展市場的新方式、就業創業的新渠道、群眾增收的新亮點,尤其在特色農產品銷售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創首家、爭第一”。棲霞作為中國蘋果之都,農民收入的85%來自果業,果業是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而與果業生產密切相關的肥料支出占農業支出的50%以上,果品和肥料的價格變動直接影響到果農、果蔬企業和生資企業的切身利益。棲霞市積極創新這些面廣、量大、價格變動頻繁的大宗商品交易方式,建立了全國首家蘋果電子交易平臺——山東棲霞蘋果電子交易市場、全國第一家化肥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山東鼎豐化肥電子交易市場,率先在全國最大的現貨商品交易所——天津渤海交易所掛牌交易棲霞蘋果。
這三大電子交易市場實行了保證金交易制度,交易者只需繳納合同成交貨款的20%,就可以完成商品合同的訂立,并可以自由選取掛牌交易、即期現貨交易、協議轉讓交易等交易模式實現遠程交易,大大加快了資金流轉,大幅提升了資金利用率,明顯降低了交易成本,吸引了各地大量商戶參加交易,目前僅棲霞就有430家果蔬企業。果業合作社通過蘋果電子交易市場進行交易,200多家化肥生產企業、經銷企業通過化肥電子交易市場進行交易。
行業門戶網站“求特色、講實效”。圍繞為網銷提供強大的信息服務平臺,加快網銷進萬家速度,以建設“行業內最知名、最有特色”的網站為目標,從2003年開始先后建設了“中國蘋果交易網”、“中國化肥交易網”、“魯沃商城”、“中國汽車用品網”等8個門戶網站,積極引導果蔬化肥企業、合作社、經銷商、廣大果農,在這些平臺上發布供求信息,進行產品展示,尋求合作機會,擴大銷售渠道。這些門戶網站以特色贏得競爭優勢,知名度不斷提高,影響力日益擴大,對推動區域內名優特產品的批發銷售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銷售季節,這些網站日均瀏覽2萬次以上,已累計促成交易量10余萬噸,其中單筆最大簽單360萬元。
電子商務網店“多模式、高層次”。棲霞市根據本地實際,采取了“多模式發展”與“高層次突破”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模式。多模式發展網店群體,即引導企業、專業合作社、果品經銷商、個人依托知名大型交易平臺如淘寶、天貓、京東、1號店等,采取“龍頭企業+網店”、“農業合作社+網店”、“實體店+網店”、“景區+網店”、“個人+網店”等模式開設網絡店鋪。目前全市網絡店鋪達560家,成為網店數量增速最快的縣市區之一。高層次突破骨干網店,一方面,依托京東商城、1號店等第三方交易平臺,設立綜合性“棲霞特色館”,篩選符合條件的棲霞企業入駐,整合資源,抱團銷售,并大力培植銷量“單打冠軍”;另一方面,積極建設煙臺市第一家自主交易平臺。引導扶持柏軍果品專業合作社投資700萬元建設了“一畝果園”交易平臺,努力打造成全國一流的專業優質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推動全市電子商務向高層次發展。目前,該交易平臺正在試運行。
位于棲霞市廟后鎮的柏軍果品專業合作社,是由廟后鎮下汪家夼村村民徐柏軍于2008年發起成立的,目前注冊成員近500戶,被煙臺市農業局評為市級示范社,“霞谷獻珍”牌美早大櫻桃被評為“煙臺市名牌果品”。2012年5月,合作社作為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的“廟后大櫻桃”品牌授權使用者,積極開拓市場,打入高端超市,與麥德龍、家樂福等大型超市建立了農超對接合作關系。通過農超對接,年可銷售大櫻桃20萬公斤,蘋果3600噸。
2013年底2014年初,合作社與阿里巴巴旗下的“特色中國·煙臺館”合作建立網絡店鋪“霞谷獻珍生態園”。2014年,“霞谷獻珍生態園”在大櫻桃集中上市的20天時間里,銷售大櫻桃70萬斤,銷售額達2100萬元,單日最高業務達6000件,是淘寶網國內大櫻桃銷售冠軍。
電商人才出棲霞
國內第一家蘋果電子交易市場、第一家化肥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率先在現貨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蘋果網絡上飄來棲霞果香,離不開“新潮”的栽樹人——這得益于棲霞的電商人才隊伍,更得益于棲霞市的網銷人才培訓體系。
多出電商人才,快建網銷大軍。棲霞市的電子商務人才培訓體系做到了“三個結合”:首先是政府培訓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由棲霞市商務局、人社局等部門舉辦的專題培訓班進行不定期培訓;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成立了專門的培訓機構——棲霞馳特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常年開設短訓班和長訓班。其次,現場培訓與遠程教育相結合。定期不定期地開展現場培訓的同時,還在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棲霞電視臺和《甜美棲霞》市報開設了“電子商務知識講堂”專欄,并錄制了“如何在淘寶網銷售農產品”專題片,在電視臺遠教頻道反復播放,宣傳普及電子商務基本知識和相關政策、網店開辦流程和技巧等,讓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掌握網銷技能。最后,實現了內訓與外訓相結合。內訓主要是依托本地教育資源或邀請高層次專家進行輔導講座,或是開展現場觀摩、相互討論交流等主題培訓活動;外訓主要是組織骨干電商企業、網絡店鋪參加山東電子商務大講堂、淘寶大學·點亮淘寶路、電子商務研討會以及到淘寶網、京東商城等知名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學習。endprint
全面培養創業型隊伍,堅持培訓內容實用化。本著“缺什么補什么”和“學員需要什么、老師講什么”的原則,重點培訓學員最關心、最急需的實用知識,確保每個學員都成為操作有技術、經營有技巧、服務有保障的“三有”電商人才。學員不懂電腦操作技術,就重點培訓電腦與網絡基礎、電子商務基礎知識、主流交易平臺開設網店流程等電腦知識,讓學員通過實訓學會開網絡店鋪;學員不懂經營管理知識,就重點講解裝修店鋪、下單發貨、包裝物流、員工管理、宣傳營銷等經營技巧;學員不了解怎樣做好后續服務保障,就重點培訓售后服務、誠信經營等事項。值得一提的是,棲霞馳特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將有意組團發展的學員聯合起來,成立了棲霞電商聯盟,避免了無序競爭,打造了品牌優勢。目前聯盟會員已發展到180個。
建設網銷大市、強市,堅持培訓對象多元化。棲霞市不僅針對電子商務經營者展開培訓,還對政府部門干部、商貿流通企業及合作社管理人員進行了培訓,主要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培訓電商發展形勢、各地電商扶持政策、新的電商發展業態、電商經營管理理念等知識,使他們能夠掌握電商發展動態,把握好電商發展方向。對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下崗職工、青年農民的培訓,主要以“壯大網銷隊伍、打造電商精英”為目標,全面學習電腦操作、經營管理、售后服務等方面的知識,將其培養成合格的電商從業人員培訓。對不會電腦操作的中老年人尤其是農產品經銷人員的培訓,主要宣傳電商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商機,讓他們認識到發展電商是大勢所趨,號召他們讓子女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培養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創二代”。
除了打造網銷培訓體系之外,棲霞市還通過創新保障機制,優化電商產業服務體系,構建了無障礙的網銷生態。包括成立煙臺市首家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棲霞市電子商務協會;制定煙臺市首個電子商務三年規劃——《棲霞市關于加快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電子商務獎勵政策——《棲霞市關于促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棲霞市還在強化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方面下大力氣,通過推行標準化生產、嚴格化學品投入監管、建立以二維碼防偽識別溯源系統和物聯網信息化監管平臺為主體的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引導參與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等措施,保障網銷產品的質量安全。同時積極鼓勵支持電商業主構建源頭采購體系,建立商品質量安全的內控機制,打造質量放心電商企業。
實施“網銷進萬家”工程以來,推動了電子商務產業的加快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棲霞人栽培蘋果的歷史有百余年,時至今日,實現了產品貿易方式尤其是時令農產品銷售方式的劃時代變革,極大地拓展了銷售市場,產品可網銷全國各地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網銷倒逼了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增強了棲霞農產品的競爭優勢。目前,棲霞電商企業已打造中國馳名商標3個,山東省著名商標19個。
(本文由中共棲霞市委、棲霞市人民政府提供材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