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川山
有相當大比例的人認為,95后作為新新人類,應該在各個方面走在潮流前沿了吧?也有人認為,95后們自私冷漠又充滿個性,不好相處。如果你也有同感,那我只好告訴你:腦洞太大是無法真正Get到95后們的社交圈真相的!
真相一:QQ≠微信≠微博≠陌陌
95后社交圈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他們都跟人精似的,不僅對各種平臺的接受度高,還能有意識地在不同的社交平臺進行不同的社交行為。
一項嚴謹的調查結果證明,最受95后們青睞的社交平臺當屬QQ空間?!拔蚁矚g在空間分享一些有關個人興趣的東西,除了QQ空間,也常逛貼吧認識一些陌生的朋友,關系好的依然會加上對方的QQ,在QQ空間進行日常聯系?!睂τ?5后們來說,QQ空間更具實用性,而微信,那都是“95前”那幫追時髦的老家伙才喜歡的東西。
雖說最愛QQ空間,但95后們卻不是專情咖,除了微信之外,在其他社交平臺的選擇上,95后和95前們并沒有太大的出入。他們習慣于利用全平臺進行社交活動,不同之處在于,95后們對于各種平臺的作用劃分有著自己的一套邏輯:“QQ上基本都是舊相識,包括各種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同學,關系比較親密的則會加為微信好友。陌陌這玩意兒我沒有投入什么感情,純屬好玩兒。至于微博,不好之處在于好友太少,普及率不高,好處就是我可以隨意地發一些心情在微博上,反正也沒幾個熟人能看見?!?/p>
不同級別的朋友,將被劃分到不同的社交平臺中去,不僅如此,不同的資訊也會被95后們分門別類地區分開來:“QQ空間是最歡樂的地方,可以分享很多搞笑的無厘頭的東西逗大家一樂,微信對于我的意義則嚴謹很多,總是要認真思索后才會決定發布,如果有一天我把主要陣地搬去了微信,那或許就代表我長大了?!?/p>
真相二:愛發言≠愿意跟所有人說話
“你們太煩了,我們95后不愛吭聲吧,就說我們自私冷漠,我們在網絡上積極發表態度吧,你們又叫我們屁民!”面對外界的質疑聲,95后表示很著急。他們并不冷漠,反而是社交平臺上最愛發言的一群人,對社交網絡的依賴度也非常高。他們也不自私,反而很喜歡分享,看到好笑的段子不能光顧著一個人笑,一定要分享出去,哄堂大笑。當然,他們跟所有人一樣渴望被關注:“好心人請給我點個贊吧,祝你一生平安。”
和線下相比,社交網絡更便于得到平等的對待和認同感,平時不受重視的95后在網上發言更自信,熱愛發言分享也是源于他們對新鮮事物的喜愛,泛娛樂化的信息是他們關注的焦點。而那些負面的內容,他們則習慣性地不予討論。
比起80后和大部分90后,95后的煩惱更多,因為他們的父母通常能熟練地使用網絡,把混跡各種社交平臺當成了日常,能很方便地了解子女行蹤、心態甚至情感變化,也更容易潛入95后的秘密基地,觸碰到他們的隱私。而95后正處于青春期,你懂的,就算沒什么秘密,也不想被父母了解自己的全部生活。
是的,我們95后就是矯情,怎樣?別忘了你也是這么走過來的!
真相三:95后≠沒節操
節操盡碎,三觀全毀。這樣的金句用在95后身上也未免太過粗暴了吧?愛憎分明才是我們的標簽。
追星讓95后在社交網絡中備受攻擊,一些不理解他們心情的人總愛拿他們追星的事解悶。95后們把網絡當成了追星的主要戰場,也因此惹出了一些誤解和麻煩。
在被冠上“追星沒節操”惡名的時候,在被吐槽沒腦子瞎起哄的時候,我們都忽視了,95后其實是一群愛憎分明,有思想的好少年。
就拿追星來說,他們就有自己的選擇標準:“我比較喜歡真實活潑的明星,太端莊的反而不容易找到萌點。”
別以為網上那些愛搗蛋瞎起哄的人全都是95后,調查中顯示,95后跟95前一樣,都很討厭社交刷屏。他們的愛憎分明體現在,無論對方是誰,只要刷屏,立即拉黑,按一位95后的說法就是:“刷屏這種事咱小學就不干了……”
社交刷屏中占據面積最廣的就是游戲分數的比拼。在這一點上,首先,95后特別不喜歡跟風玩那些“爆款”游戲,厭惡程度堪比淘寶“爆款”商品:“為了一個爛大街的游戲比拼,不值得。”充足的物質生活給予他們更多接觸多元文化的可能性,在這樣的成長經歷中,他們追求的是個性,最排斥沒品的行為。
真相四:不愛主流≠非主流
上文講到,95后討厭爆款討厭得恨之入骨,可并沒有說不愛主流的人就一定是非主流啊!別那么非此即彼好嗎親?
“前方高能預警”“天明少羽在一起”“從來沒有噴得那么爽”……在觀影途中,如果你聽到鄰居這些吐槽一定會覺得煩不勝煩,旦這些吐槽語化作文字出現在大銀幕上,可能就成為一場全民狂歡。
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小時代:刺金時代》《繡春刀》三部國產影片,接連開出彈幕電影專場。在業內人上看來,彈幕電影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年輕人“個性化”消費的需求,可是,彈幕電影讓影迷感受到強烈的互動觀影體驗的同時,也引發大眾對這一新生事物褒貶不一的評論。有網友對此表示,“看完一場電影下來,覺得自己的眼睛和腦子都不夠用了,很多時候都不知道是該看字好,還是看畫面好,簡直太累了”。
“彈幕”如今在網絡上已經熱鬧透了,這成為一種即時分享心情的有效方式。觀眾發表的評論在視頻上實時滾動,從屏幕飄過時效果看上去像是飛行射擊游戲里的彈幕。
國內著名的“A站”(AcFun)和“B站”(嗶哩嗶哩)都是彈幕式視頻分享網站,可以供網友發彈幕吐槽,聚集了一批熱衷吐槽的年輕網友。
而這種元素從免費視頻,到收費電影的過渡,卻出現了不少爭議,甚至連原本的目標觀眾95后也一陣炮轟,“彈幕上什么內容都有,郁悶死了!”“要吐槽就去B站,我可是花了錢來看電影的!”
60.05%的95后厭惡彈幕,只有9.12%的人熱衷于彈幕文化。一直被認為是“非主流”的95后,讓人們大為改觀。從調查中得知,許多95后不喜歡,甚至壓根兒不知道彈幕是個神馬幕,彈幕終歸是小眾人群的癖好,跟年齡其實沒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