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文


四川綿陽市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2013年以363.6萬余噸年交易量和47.9億余元年交易額的優異表現,被評為2013年度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綜合類50強,雄居四川省二級城市農產品綜合市場之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川西北最大農產品集散和物流中心。更以日客流量達17500人次以上、車流量達4200輛次以上,營造了農產品購銷兩旺爆棚商氣。
日前,綿陽市政府發布引導劍南批發市場從城區外遷的通告,綿陽市高水農副產品批發有限公司投資1.1億元建成的現代化果品交易區,與劍南批發市場外遷的果品經營商家實現了“優勢對接”,形成了果品市場與蔬菜市場“強強聯姻”優勢互補的川西北農產品集散和物流新格局。以接納劍南批發市場外遷果品經營商家為主的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果品交易區即將開市,一個年交易額有望突破百億元大關的農產品集散和物流中心呼之欲出,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迎來了歷史性的“黃金商機”。
首迎黃金商機
高水批發市場外遷龍門3年,交易量、交易額“雙倍增”
鯉魚躍龍門,是對事業取得跨越式成功的褒義贊許。2011年7月,綿陽久負盛名的重點“菜籃子工程”——成功經營了16年之久的川西北最大蔬菜集散和物流中心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從位于城區的長虹大道北段59號,整體外遷至龍門鎮。新市場按照商務部“雙百”工程標準體系建設,集農產品收購、加工、冷藏、儲藏、配送、展示、拍賣、批發交易和電子商務、信息發布、檢驗檢測、安全監控于一體。基于16年來在省內外積聚了非常良好的商譽,盡管市場已經搬遷到了龍門鎮,但仍然沿用了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原市場名稱——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
正是這一次順應城市規劃發展的拓展式外遷,徹底改變了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硬件環境,市場規模與輻射能力得以極大提高,總交易量和交易額實現了成倍數增長,為上千商家創造了一次具有歷史機遇的“黃金商機”: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量,從外遷前2010年的133.34萬噸,增長至了2013年的363.6萬噸,總交易額從2010年的20.13億元,增長至了2013年的47.869億元。僅僅用了3年時間,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就完成了一次“鯉魚躍龍門”式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了市場和商家的雙贏。
“從城區遷到距離城區8公里的龍門鎮,開始還是有些擔憂。隨著市場商氣的不斷聚集和發展,加上省內外批發業務的快速擴展,我們這些商家真正感受到了只有市場硬件和服務上去了,交易量才能快速增長。這3年來,我們算是嘗到了甜頭,你看現在一個攤位要二三十萬元轉讓費,就可以看到我們市場攤位的含金量和火爆人氣了。”在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了10年的蔬菜批發商老張,跟隨市場一起從城區搬遷到龍門,成為了這次“黃金商機”受益者之一。
再迎黃金商機
對接劍南批發市場外遷,果蔬“聯姻”創百億物流中心
2014年9月28日,綿陽市政府為進一步提升科技城形象,增強區域市場輻射能力,做出了引導劍南批發市場商家從城區外遷的通告,鼓勵和支持劍南批發市場的副食品批發商家,在今年11月30日前外遷至高水批發市場果品交易區等符合規劃要求的專業批發市場進行交易,政府將組織工商、稅務、公安、城管等部門開辟綠色通道,確保外遷商家搬遷順暢。
為了配合市政府制定的城區市場外遷戰略性規劃,綿陽市高水農副產品批發有限公司早在2010年就提前啟動了投資1.1億果品交易區項目建設,其中包括農產品分揀車間、水果保鮮庫及標準化交易大棚、現代化垃圾處理站等國家項目。目前,占地120余畝、可容納3000余商戶入場經營的現代化果品交易區已全部建成,虛席以待劍南批發市場外遷的果品經營商家。
“根據城市規劃,綿陽將以龍門鎮為核心建設農業物流園區。遠期還將規劃6000畝建設西部國際農業物流港。果品是農產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果品商家現在入駐位于龍門的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果品交易區,等于占據了參與未來川西北農產品在省內外甚至國際大物流的一個有利位置。現在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已在龍門形成了一個數量可觀和可持續增長的成熟商圈,加之水果市場與蔬菜市場二者之間又有很大的優勢互補性,因此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果品交易區的開市,也將迎來其外遷龍門后的第二次黃金商機。”一位工商部門的工作人員分析說。“2013年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實現了以蔬菜為主的47.9余億元農產品交易額,現在我們的果品交易區將容納一大批從城區外遷及新加入果品經營行業的商家,即將形成果品與蔬菜經營優勢互補的規模優勢。我們的近期規劃,就是要依托果品市場的新增規模優勢,鞏固蔬菜市場經營的傳統優勢,通過進一步拓展果品與蔬菜等農產品的省內外物流和電子商務,爭取早日將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建成一個超百億的農產品集散基地和物流中心,使之成為全川乃至全國重要的‘菜籃子。在為市民提供放心農產品的同時,也為進入市場的商家廣開財源,為市場的長足發展奠定好堅實的基礎。”談起果品與蔬菜“強強聯姻”之后的市場規劃,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董事長潘榮武滿懷信心地說。
筆者探營
果品交易區電子化,商家線上線下“攬金”
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果品交易區的投入使用,不僅為劍南批發市場果品經營商家從城區外遷提供了經營場所的保障,而且還將增強綿陽果品市場區域輻射能力,帶動綿陽果農增產增收。那么,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果品交易區的建設情況究竟如何?能否滿足消費者對于農產品食品安全的要求?外遷到果品交易區的商家對于未來發展又有著怎樣的期待?帶著這些外遷商家和市民共同關心的話題,近日筆者走訪了已經建成的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果品交易區。
與一路之隔人聲鼎沸的蔬菜交易區相比,建成尚未投入運營的果品交易區顯得十分空曠和安靜,宛如一個正在等待醒來的“巨人”。蔬菜交易區和果品交易區是兩個緊鄰但又獨立的專業市場,這樣既形成了果品和蔬菜兩個市場在空間上的優勢互補,又方便了客戶的分類購買。果品交易區大門旁,一條小溪蜿蜒而過,使得整個市場除了有一種現代化市場的大氣磅礴之外,也有了一種山水園林般的靈秀。果品交易區11棟大棚、8棟棚中房、3棟商業網點和綜合樓、辦公樓及1.8萬余平方米室內室外地坪建設均全部竣工,正在靜靜等待即將開市的熱烈場景和購銷兩旺的繁華。
“綿陽市被國家商務部、財政部確定為第三批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城市,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已建成了涵蓋蔬菜和果品等農產品的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實施智能溯源臺秤無貨幣交易時,記錄有交易蔬菜和果品的品種、數量、產地和買賣雙方姓名、身份證號碼等多種信息,方便日后一旦發生食品質量問題進行追溯處理,可以說為消費者的農產品食品安全加上了一把‘保險鎖。而且通過市場與銀行的網絡連接,消費者可以通過智能溯源臺秤刷卡付款,實現無貨幣交易。”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中心負責人介紹,公司投資上千萬元,建成具有一個企業級的私有云架構電子平臺,實現了整個市場的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化,每個果品攤位都可以使用由市場免費提供的智能溯源臺秤,都安裝了光纖接口,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果品商家只要帶上自己的貨物,再帶上一臺電腦,就可以依靠市場強大的信息化系統,在果品交易區完成線上線下交易和銀行結算支付,方便而快捷。
“過去雖然在劍南批發市場經營水果,但我的批量水果為了保鮮,存放在高水農副產品批發有限公司建在龍門的冷庫里。經營了這么多年的果品,現在終于有了一個專業設計建成的水果市場,經營也實現了電子商務化,市場內建有水果保鮮冷庫,既方便又減少了運輸成本,加之這里已是成熟的農產品商圈,在省內外都十分有名氣,所以對于將來在這里經營,我抱有很大信心,希望市場管理方能夠為我們商家提供更多更快捷的全國果品信息,讓我們立足龍門,把果品生意做遍全國。”在劍南批發市場經營果品10多個年頭的陳先生,得知政府引導劍南市場商家外遷的決定后,立即和高水農產品市場簽約入駐果品交易區,現在正在做外遷前的各項準備,盼望著果品交易區早日開市。
目前,高水農產品批發市場果品交易區對接劍南批發市場果品經營商家的招商工作進展十分順利,水果及干雜水產批發商家的招商工作均實現目標任務,招商工作現已進入收官階段,為即將開業的果品交易區開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