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錦根
四川丘陵地區縣(市、區)數量占全省近40%,聚集著大批工業強縣,眾多農業大縣和人口大縣。推進丘陵地區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對于夯實全省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格局的底部基礎尤為重要。
丘陵地區縣(市、區)如何加快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如何走好產業興縣的路子?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在11月6-7日舉行的2014綠色經濟遂寧會議丘區縣域經濟暨現代農業發展座談會上,仁壽縣委書記冉登祥對仁壽的成功經驗進行了解讀。
仁壽答卷
GDP連續3年平均增速16.6%
作為四川第一人口大縣的仁壽,近3年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連續3年保持平均5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3年達15億元。GDP連續3年保持平均16.6%的增長速度,2013年達284.2億元。2013年,仁壽縣域經濟綜合評價居全省第27位,分別比2010年、2011年、2012年上升17位、14位和5位,累計上升36位,綜合實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仁壽縣連續三年被眉山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主動作為創一流一等獎;連續兩次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是眉山市獲此殊榮的唯一區縣。
今年1—9月,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2.38億元,總量居眉山市第1位,全年將達18億元以上;GDP 258.6億元,同比增長9.8%,全年將突破31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89.1億元,增長22.5%;農民人均現金收入7372元,增長1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9元,增長11.7%。
發展路徑
一心四區十極全域發展
2010年9月,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規劃建設天府新區的重大部署。仁壽縣搶抓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實施仁壽全域天府新區戰略,按照“融入成都、全域發展,三化聯動、富民強縣”工作思路,以天府新區建設的標準,重點發展天府新區視高核心區,大力發展高家、黑龍灘、興盛等9個鄉鎮輻射區,積極發展其余50個鄉鎮影響區,推進仁壽全域化發展。2014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天府新區為國家級新區,這對于作為天府新區核心區的仁壽而言,是一重大利好消息,必將把仁壽帶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三大發展戰略”部署,仁壽創新推進全域天府新區建設,深入踐行“縣城牽引、四區支撐、十極突破、全域發展”路徑,積極爭創全省多點多極支撐示范縣。
縣城牽引。以文林鎮和文林工業園區為中心,規劃建設50萬人、620億產值、5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城市。
四區支撐。北部片區,以視高鎮和視高經濟開發區為支撐,規劃建設20萬人、500億產值、58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城。東部片區,以富加鎮和富加工業園區為支撐,規劃建設20萬人、100億產值、50平方公里的縣域副中心仁東增長極。南部片區,以汪洋鎮和汪洋循環經濟園區為支撐,規劃建設15萬人、200億產值、40平方公里的產業新城。西部片區,以黑龍灘鎮和黑龍灘風景區為支撐,規劃建設20萬人、50億產值、40平方公里的旅游新城。
十極突破。以10個區域中心城鎮為支撐,發展一批特色小城市,培育壯大區域經濟板塊。
全域發展。加快其余45個鄉鎮發展,培育更多的經濟增長點,推進仁壽全域發展。
發展戰略
“三化”聯動
關鍵詞:轉型升級
推進新型工業化
堅持工業強縣不動搖,加快轉型升級,推動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向工業大縣、經濟強縣轉變。
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七大優勢產業和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大力發展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堅決淘汰水泥等落后產能,培育壯大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煤化工6大主導產業,產業形態明顯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達39.8%。今年1—9月,仁壽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259億元,增長27.6%。
推進項目轉型升級。用好用活天府新區金字招牌,著力招強引優,成功引進中國建筑、IBM、中國中鐵、法國歐尚4家世界500強企業。其中,中國建筑將投資18億元建設鋼構西部制造基地;IBM將在仁壽縣打造西南地區唯一的電子商貿物流集散信息化平臺;中國100強企業中聯重科將投資5億元,建設環衛機械產業研發及生產基地。加快項目建設,偉易達、中天丹琪、恒重壓縮機等項目建成投產,投資100億元的IT及電商產業園、投資20億元的欣康坦心血管支架、投資15億元的倍特新能源電動車基地等項目進展順利。到目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82戶,總量居眉山市第1位。
推進企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全縣76戶企業建立了研發中心或技術中心,今年以來成功申請各類專利產品110項。今年1—9月,全縣實施技改項目86個,完成技改投入57.5億元。成功引進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四川科技職業學院、中國武警警官學院3所大學,圍繞全縣產業定位開設專業。去年以來,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274名,產業發展智力支撐堅實有力。
關鍵詞:創新經營
推進新型城鎮化
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部署,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理念,不斷繁榮城市經濟,培育縣域經濟增長點。
經營規劃。堅持“生態打底、引水入城、文化立城、基礎先行、新型形態”理念,分類規劃縣城、“四區”“十極”和一般鄉鎮,縣城總規編制、鄉鎮規劃大會戰全面完成。推進規劃與市場有效銜接,嚴格控制土地性質和容積率,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提升。
經營土地。創新建立并堅持項目委員會、規劃委員會、土地管理、公共資源交易和縣政府常務會集體決定國有建設用地起拍參考底價等制度,實現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
經營項目。積極包裝城市經營項目,中國中鐵、法國歐尚等世界500強企業參與城市開發,今年城鎮投入將達60億元。投資15億元的中鐵仁禾廣場、投資13億元的中央國際廣場、投資25億元的總部經濟大樓、中央商務大道、陵州大道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目前,仁壽縣城規模達30平方公里、人口達33萬人。一人個規劃50萬人、5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城市道路主骨架輪廓初顯。同時,著力打造富加縣域副中心仁東增長極,迎賓大道、繞城大道、富興大道竣工通車,產業大道進展順利,富加承接縣城和輻射東部能力明顯增強。按照5至10萬人標準,大力發展10個區域中心城鎮,汪洋鎮被評為全國重點鎮。
經營管理。堅持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管理。依據城市建設進度,同步配套學校、醫院、公園等公共服務設施。按照“抽松老城、繁榮新城”原則,有序推進舊城改造,西北街改造只拆不建,常態化開展環境治理,加強小區管理,順利通過省級衛生縣城復審,城市更加宜居。
關鍵詞:產權改革
推進農業現代化
以放活經營權為突破,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努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今年1—9月,全縣一產業增加值達65.3億元,同比增長3.9%。
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按照省市要求,啟動確權頒證試點工作,今年內將完成25個鄉鎮確權頒證。以四川省現代糧食產業仁壽示范園區、天府花海觀光農業園區和12個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為重點,依法規模流轉土地17.6萬畝。采取項目扶持、財政獎補、金融支持、引進工商資本等措施,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13年以來,全縣1160戶農民轉變為現代農業業主,農民專合組織達631個,家庭農場達33個,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戶。
創新多種經營方式。一是創新一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依托黑龍灘風景區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把農產品轉變為旅游產品,文宮枇杷之鄉、天府農耕響水六坊、蝶彩花卉基地等成為觀光好去處。二是創新“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文宮鎮石家村成立全省首家旅游專業合作社,引進旅游開發公司建設旅游新村,農民可獲得房屋、土地、水果、務工、分紅“五項收入”,明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2.5萬元以上。三是創新“保底分紅+二次返利”經營模式。大化鎮龍門生豬專業合作社將政府投入量化為股權增加農民股本,在農民保底分紅的基礎上,進行二次返利,戶均年增收7400元。四是“兩統兩返”經營模式。清水鎮果業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統一租建清見基地、生產管理,農民再返包創業,合作社有收益再對農民二次返利,戶均年增收1400元以上。
完善農業服務體系。一是深化科技服務。開展校縣合作、科技特派員下鄉等活動,實現農技服務全覆蓋,全縣主要農作物耕地機械化作業水平達90%以上。二是創新金融和保險服務。加快推進農村信用聯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探索農村產權融資新途徑,發放全市第一筆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5萬元。在全省率先啟動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8000余戶信用戶享受10%的貸款利率優惠。同時,穩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三是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在農超對接的基礎上,依托IBM在全省率先啟動“電子商務進萬村”活動,農產品流通更加快捷。
(圖片由仁壽縣委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