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虎
抓住核心是做強地區經濟的關鍵。黃龍溪作為以文化旅游產業和休閑度假經濟為支撐的鄉鎮,加強古鎮景區內部提升和管理,發揮的特色優勢,打造新型文化旅游城鎮,是黃龍溪發展的核心和魂之所在。近年來,黃龍溪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招商、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和“規劃、建設、招商、管理”四個步驟,同步實施、整體推進打造、運營、管理新型古鎮,實施古鎮景區的內部提升和景區管理的強化,取得了很好效果。
“黃龍溪模式”的探索
——建立商會,以商管商。隨著在黃龍溪經營的企業等經濟實體的不斷增多,對景區管理的要求正在不斷提高。為更加有效地進行商業和業態管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根據市場發展需要,黃龍溪全面推行“建立商會、以商管商、自行管理、規范經營”方式,協助各行業經濟實體建立了“黃龍溪商會”,以商會為市場自主管理主體,通過其下設的客棧、餐飲、小吃、工藝品、酒吧、串串等協會,按照景區管理規定協調引導商家經營行為,由商會為經營商家發展提供促進和咨詢服務,并按照景區管理規定協調規范商家經營行為,形成了商家間的良性競爭,保證市場的有序發展。
由于商會由普通經營戶構成,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并在社會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在強化景區管理,促進黃龍溪經濟發展上更加便利和有效,不僅使景區經營秩序維護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得到全面推進,還在意識上、形式上、操作上,將景區管理變成了商家自己的事情。
——“準營”“準入”“禁入”管理制度。根據《四川省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黃龍溪完善了服務質量檢查驗收、商鋪及流動攤販管理、市場營銷、環境衛生等13項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善的景區管理制度體系。
在黃龍溪古鎮景區管理局的引導下,景區召開經營戶和居民大會,表決通過了“準營”“準入”“禁入”三項規定:實施市場經營準入制度,在景區實行掛牌亮證經營,引導景區業態布局,促進了景區業態良性發展;在景區嚴格執行建房、改建、裝修報批程序,實行建設準入制,嚴格審批古鎮景區內的各種建設項目,嚴格控制景區業態和風貌管理;在景區強化機動車和交通管理,完成了古鎮景區入口改造,自2009年9月30日起已禁止機動車進入景區。
從監管上規范經營行為,聯合工商、公安、旅游、文化、衛生、城管、交通、物價等職能部門開展聯合執法,通過日常巡查、年度檢查、集中整治等多種方式,對各類管理對象開展經常性的巡查監管、跟蹤監管和動態監管,并對敏感地段、敏感行業實行重點監管。
——實施精細化、網格化管理辦法。黃龍溪在不改變鎮、村行政區劃格局的前提下,按照著眼發展、便于服務和管理的原則,采用網格化管理模式,將全鎮分為2個圈層進行常態管理,優化管理服務水平,尋求管理效益最大化。
一圈層即古鎮景區,分為6個大區32個小區,由管理公司、景區管理局、綜合執法隊、景區志愿者服務站共同組成管理小組進行日常管理;二圈層即外圍拓展區,分為7個大區54個分區 ,由村民自治組織、農民小區業委會、管理公司、綜合執法隊、志愿者服務隊共同組成管理小組進行日常管理。同時,為強化全鎮常態管理和智能監控,引入市場運作機制,通過將服務外包,聘請了兩家具有古鎮管理經驗的專業環衛公司對全鎮環境衛生進行管理,使黃龍溪形象進一步美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水平進一步提升。
古鎮引入市場評價機制,強化對服務隊伍的考核。還通過黃龍溪綜合執法大隊鎮域常態巡查和城管“天眼”電子監視系統,實現了對全鎮的實時監控。以“天眼”覆蓋全鎮,在川內同類古鎮屬首例。
目前,黃龍溪已獲評四川省“五十百千環境優美示范鄉鎮”。
創新農村小區管理模式
——“1+3+1+N”農民聚居小區村民自治管理服務模式。根據東岳村白馬灘聚居小區和黃佛小學聚居小區的管理實際,黃龍溪鎮試點建立了以村黨支部為指導、以小區議事會、小區監事會、小區管委會為自治主體,以小區片長為自治單元,以志愿服務隊為自我服務力量的東岳村“1+3+1+N”農村新型社區管理服務體系。村黨支部負責指導小區議事會、小區監事會、小區管委會,以及小區片長開展工作,支持、教育和引導小區農戶積極參與小區自治。
小區議事會作為小區管理服務事務議事機構,監事會是小區管理服務事務監督機構,管委會作為小區管理服務事務執行機構,主要負責執行小區議事會議決的管理服務事項和小區住戶需要的服務項目。小區管理服務工作分區開展,由小區居民推選出每個分區區長,主要負責服務小區住戶,收集整理群眾建議意見。
創新資產運作模式
2011年,黃龍溪通過邀請專家共商、仔細研究政策、分析市場形式、梳理可用資源,并經村民議事同意后,決定采取建立股份制公司的方式對農村資源進行整合利用。
2011年初,黃龍溪在東岳村試點注冊成立了“雙流黃龍溪東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全盤負責東岳村資產綜合利用,包括土地綜合整治整理的集體建設用地、農民自愿作價入股的土地(農戶可將手中閑置的農用地以0.1畝為一股20元/股的標準 ,入股到資產管理公司,由資產管理公司進行整合后,引進業主進行經營)、集體所有的各種資產等。
資產管理公司的資源運作采取由“村議事確定委托或入股公司進行資產、資源運作→公司整合運用→分配經營收益”或者“農戶委托申請→公司整合運用→分配經營收益”的基本模式進行。
據調查數據顯示,自公司成立以來,黃龍溪通過村級資產管理公司已成功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2宗45.92畝,轉包7宗1082.94畝,出租16宗1245.17畝;林地轉包1宗3600畝,入股1宗500畝,出租6宗152畝;農村房屋產權出租138宗8810㎡ 。黃龍溪通過資產管理公司運作村級資產,實現農村管理和經濟職能相分離的村級自治管理模式,也受到了省、市委組織部的高度評價,目前已接受全省各市(縣)學習考察近20次 。
創新景區建設打造新機制
通過分步實施的兩項建設工程,以及對景區和周邊區域的精細化管理,黃龍溪古鎮景區在古鎮體量、載客能力、設施配套、管理模式、管理成效等方面躍居全川同類景區前列。
黃龍溪城鎮建設和景區打造中,創新市場投融資機制,不再依靠政府財政投入,采取BOT模式與公司合作,通過公司向社會融資,經市場運作引入社會資金,籌集到了逾11億元社會資金用于景區建設 ,徹底破解了產業發展資金難題。
黃龍溪通過比選專業古建公司,選定了一家最具“修舊如舊、修新如舊”技術水平,具備豐富古鎮建設、維護經驗的公司,全面負責古鎮核心區維護和拓展區建設,使黃龍溪新型文化旅游城鎮建設走在了全川的前列。
2009年黃龍溪僅用80余天即高標準完成了原計劃1年完成的“黃龍見水、溪通古蜀”工程,僅到2年時間就拓展景區近200畝,并形成了成熟的商業氛圍,此一速度創造了古鎮景區建設速度的奇跡,遠勝川內其他古鎮景區 。
(作者單位:四川省雙流縣發展和改革局)